□ 何苗苗 丁正軍(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基礎課部 江蘇 無錫 214153)
揚州市不同體育鍛煉量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比較研究
□ 何苗苗 丁正軍(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基礎課部 江蘇 無錫 214153)
本文以在揚州瘦西湖公園進行鍛煉的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運用問卷調查法,資料法,數理統計法,對不同體育鍛煉量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各維度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發現:小、中、大鍛煉量三組老年人的總體情感指數、生活滿意程度、主觀幸福感總分均值間差異均不具顯著性,但隨體育鍛煉量的增加,主觀幸福感各維度均值呈現上升趨勢。
主觀幸福感 老年人 鍛煉量 相關性
在社會學領域,個體的主觀幸福感主要受到社會、經濟、工作、健康、居住環境、婚姻等很多因素的影響,但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體育鍛煉對主觀幸福感影響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到了老年階段,隨著身體素質的下降,疾病會隨之而來,單憑昂貴的醫療費用來支撐是老年人無法承受的,必須重視健康、平價的體育鍛煉給老年人身心健康帶來的益處。
(1)老年人的界定。
在中國,界定60周歲以上的公民為老年人,45-59歲為老年前期,我們稱之為中老年人,一般55歲之后的公民即將退休或已退休。有很多人在退休后產生各種心理問題,由于自然、社會環境和生理上的變化,心理上必然產生種種變化,甚至發生某種程度的偏離。因此本研究選取揚州市55歲以上的人群作為研究對象。
(2)被試取樣。
研究被試取樣區域為揚州市瘦西湖公園的鍛煉人群,隨機向中老年人發放相關問卷,共發放問卷50份,剔除錯答、漏答和有規律做答的問卷,實際回收41份,有效問卷為36份,有效問卷率為87.8%,被試樣本基本構成情況見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此次調查中的老年人男性占64%,女性占36%。

表1 不同年齡段的鍛煉人數分布
(1)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絡檢索CNKI中國知網、萬方數據資源庫等中文數據庫檢索與本研究有關老年人體育鍛煉及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研究文獻及主觀幸福感的測量量表,為本研究前期準備奠定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
采用體育鍛煉等級量表和Campbell編制的幸福感指數量表(index of well-being,index of general affect,Campbell et al,1976),對揚州市瘦西湖公園的鍛煉人群發放調查問卷。
①體育鍛煉量的測定
采用《體育鍛煉等級量表》PARS-3,由武漢體育學院梁德清等人修訂,該量表重測信度為0.82,具有較高的信度、量表進行測量效度。該量表從體育鍛煉的強度、時間和頻率三個方面來考察體育鍛煉量。計分方法為:體育鍛煉量=強度×時間×頻率,每個方面各分為5個等級,強度和頻率從1-5等級分別計1-5分,時間從1-5等級分別計分為0-4分。身體鍛煉量制定標準是:小鍛煉量19分及以上,中等鍛煉量為20-42,大鍛煉量43分及以上。
②主觀幸福感的測定
采用Campbell編制的幸福感指數量表(index of well-being,index of general affect,Campbell et al,1976),可以測量受試者目前所體驗到的幸福程度。量表包括9個題目,每題以7點記分,分為兩個部分:總體情感指數量表(8個項目)和生活滿意度問卷(1個項目),計算總分時將總體情感指數量表之平均得分與生活滿意度問卷的得分(權重為1.1)相加,其范圍在2.1(最不幸福)和14.7(最幸福)之間,總體情感指數與生活滿意度的一致性為0.55,總體情感指數與另一種幸福感測查的相關性為0.52。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效度,量表重測信度為0.79。
(3)數理統計法。
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多組均值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顯著性水平取0.05。

表2 不同強度的體育鍛煉人數分布
從表2至表4可以看出在鍛煉強度方面,輕微強度和小強度老年人運動者占參加鍛煉總人數的88%左右,而大強度不持久運動和大強度持久運動比例非常低;在每次鍛煉時間方面,21-30分鐘組和31-60分鐘及以上組人數比例分別達到5%,17%,78%;在鍛煉頻率方面,每天一次組比例最高,為83%,而每周1-2次組和每周3-5次組的比例也分別達到了2%,14%。

表3 不同鍛煉時間的鍛煉人數分布情況

表4 不同鍛煉次數的鍛煉人數分布情況
(1)不同鍛煉量的分組情況。
由表5計算得知小、中、大鍛煉量的人數比例分別為25%、63.8%、11.2%。由于老年人生理特性不適宜參加高強度體育鍛煉,雖然參加鍛煉時間和頻率可能多些,但大鍛煉量組人數比例明顯小于小鍛煉量組和中等鍛煉量組的比例。

表5 不同體育鍛煉量的老年人人數分布情況
從表6可知,隨著鍛煉量的增加,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老年人總體情感指數均值也隨之增加,標準差隨之減少,說明體育鍛煉量可能對老年人的總體情感指數有一定影響。

表6 不同體育鍛煉量的老年人總體情感指數平均值和標準差

表7 不同體育鍛煉量的老年人生活滿意程度的平均值和標準差
從表7看出不同隨著鍛煉量的增加,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生活滿意程度均值也隨之升高,標準差隨之減少,提示體育鍛煉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對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有影響的。體育鍛煉可以提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還有調查顯示,那些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對生活的滿意度明顯高于那些缺乏體育運動、生活比較單調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差異更顯著。
從表8看出不同隨著鍛煉量的增加,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主觀幸福感各維度得分均值也隨之增加,標準差是隨之減少,從而說明體育鍛煉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對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有影響。身體鍛煉讓健康幸福感產生的因素有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的,或者是三者綜合作用的結果。經常參加身體鍛煉的人比不鍛煉的人有著更高的生活滿意感,尤其是那些退休后增加了體育鍛煉量的個體的生活滿意度,要明顯高于退休后維持或降低體育鍛煉量的個體。

表8 不同體育鍛煉量的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總分的平均值和標準差
將體育鍛煉量作為自變量,分別將總體情感指數、生活滿意度、主觀幸福感總分作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見表9至表11。由表9可知F=1.52,p=0.234>0.05,由表10可知F=0.68,p=0.511>0.05,由表 11 可知 F=1.16,p=0.323>0.05,提示小鍛煉量組、中等鍛煉量組、大鍛煉量組三組之間,總體情感指數、生活滿意程度、主觀幸福感總分均值間的差異均不具顯著性,即在主觀幸福感各維度上均不具顯著性。但結合表6至表8可以看出,隨體育鍛煉量的增加,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各維度均值呈現上升趨勢。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差異不顯著的原因可能是:(1)揚州市不同體育鍛煉量老年人的總體情感指數、生活滿意程度、主觀幸福感均值間差異不具顯著性;(2)問卷數量太少,不具有廣泛性;(3)問卷調查的區域太小,僅調查了瘦西湖公園的鍛煉者,不具有代表性。

表9 不同體育鍛煉量的老年人總體情感指數方差分析結果

表10 不同體育鍛煉量的老年人生活滿意度方差分析結果

表11 不同體育鍛煉量的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總分方差分析結果來源
(1)在揚州市瘦西湖公園鍛煉的老年人的幸福感比較強,大部分對目前的生活很滿意,不太滿意的比例較少;
(2)根據《PARS-3》量表的使用規則,將所有受試者劃分為小鍛煉量,中等鍛煉量,大鍛煉量三組,老年人的總體情感指數、生活滿意程度、主觀幸福感均值間差異不具顯著性,但隨體育鍛煉量的增加,主觀幸福感各維度均值呈現上升趨勢。
(1)重視和加強對老年人體育鍛煉活動的組織,加強城市社會群眾體育場地的管理和建設。市政建設應按照人口數量和人口年齡結構配置一定的體育娛樂綜合設施,為老年人體育鍛煉創造較好的環境;
(2)老年人要經常進行體檢,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制定鍛煉計劃,合理安排鍛煉強度和鍛煉時間,保持愉快的心情,樂觀的心態;
(3)有氧練習如跑步是最好的鍛煉方式。要讓老年人學會注意體育鍛煉所帶來的短期效果,如緊張的釋放,同時還要讓他們了解進行長期體育鍛煉的益處。
[1]鐘文貴.李舒梅.吳劍波.等.老年人幸福度和抑郁度的初步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8,12(4).
[2]趙慧敏.聲樂學習對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6).
G806
A
1006-8902-(2017)-12-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