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亮+張厚浩+續曉欣
【摘要】大學校園是大學生大量獲取知識的樂園,然而如何才可以做到“樂”呢?筆者結合多年輔導員工作經歷從多方面闡述了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而促進教師的指點和幫帶作用.
【關鍵詞】高等數學;興趣培養;師生交流
在大學教育普及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學生進入高校學習和生活.絕大多數學生進入高校時剛剛成人,正是其核心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形成的基礎,同時也是構建和諧高校的關鍵,對于每名學生個體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教師與學生要互相尊重和理解
在現今大學中,年輕教師在教師隊伍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他們與一些老教師相比有些不足:課堂經驗少,不能靈活輕松地講解知識,不容易調動學生積極性,更多的是照本宣科.久而久之,學生對年輕教師產生一種厭倦的情緒,這不僅使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厭惡情緒,也打擊了年輕教師的積極性,使師生關系變得緊張.教育學生要尊重教師,提高道德修養是非常必要的,學生要尊重教師的教學成果,認真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對經驗尚不豐富的教師要寬容和理解,積極與教師進行交流.與此同時,“打鐵還需自身硬”,高校教師應首先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同時真正做到熱愛學生、關切學生,了解學生的狀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提升教學水準,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使學生“愛上聽課,聽課有收獲”.讓教師與學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是促進師生和諧相處的必要條件.
二、加強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現如今多媒體教學盛行的高校課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遠不及中小學時代的課堂,更多的是教師與多媒體的互動,學生與多媒體的互動.雖然多媒體教學可以大大提高教師授課的效率,但是與此同時伴隨的問題是學生無法接受如此龐大的知識量,會產生一種受挫感,導致課堂效率低下,更有甚者會放棄聽課,尤其在學生人數多達一百多人的公共課中,這種情況就更為普遍.
為了減少這種現象的發生,應該減少課堂上知識的單向灌輸,加強教師與學生的直接互動、對話,把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上轉變.學生作為主體,教師根據學生群體的情況制訂相應的教學方法和創造相應的教學環境,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學習,通過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討論,教師在一旁進行引導的方式增強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營造出一種和諧、民主的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三、利用網絡加強課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由于教學進度的限制,高校的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大多都是在完成教學任務,與學生的交流很少,除了在課堂上學生能見到教師之外,在課后學生能與教師交流的機會很少.而在現在這個網絡信息時代,網絡技術非常發達,高校的學生經常利用手機、電腦上的社交軟件進行日常聯絡.利用網絡在課下加強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為學生聯系教師、與教師交流創造機會,比如,創建QQ群、微信群等方式,在網絡上開啟“第二課堂”.通過網絡上互相聯系的方式,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學生,學生也有機會與教師進行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教師更加平易近人,學生更加信任教師,師生關系更加和諧,無形中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
四、加強師生在生活中交流
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和學術問題上,而且在生活中師生間也要有所交流.高校的學生都是成人,并且開始獨立生活,作為長者的教師可以提供生活上的經驗和見解,課上作為學生的教師,課下可以作為學生的好朋友.這樣,學生與教師間彼此更加了解,師生的關系更加密切.
五、營造良好的學風
現今的高等教育,學生學習壓力大,課程難度大,使得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缺少主動性和積極性,很多學生學習課程只是為了最終的考試和學分,沒有主動獲取知識的意識,也沒有體會到認真學習課程的重要性.教師作為一門課程的核心,從第一堂課開始要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糾正學生的學習目的和態度,消除應付考試的消極態度,將學生的學習態度轉變成扎扎實實掌握專業知識、功夫用在平時的積極態度.良好的學風是課程學習的基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尤為關鍵,學風的建設不僅有助于學生的課程學習,學生思想的轉變也會對其成長產生影響.
六、教師對學生要有責任感
責任感是一名好教師必須要有的品質,對每一名學生盡心盡力、認真負責是教師應該做到的事.高校公共課學生人數一般為一百至兩百左右,面對如此數量的學生,高校教師很難做到對每一名學生負責,不少教師只對學習比較好的學生上心,在課程成績上也時有發生不公平的現象,這樣做很可能會傷害學生的心,并且產生不良的情緒.教師需要做到盡力對每一名學生負責,并且一定要保證平等對待,這樣才能提高學生上課、學習的積極性.
七、采取靈活多樣的上課方式
教師上課方式要靈活多變,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以學生的學作為課堂的導向,采取互動式教學以及翻轉課堂等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讓挖掘知識成為學生潛意識里最渴望做的事.這樣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增強自身的思維創新能力,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巨大的作用,并且可以活躍課堂,讓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參與進來,杜絕課堂走神、不聽課的現象.
【參考文獻】
[1]陳祥敏,鄭文良.促進高校師生關系探析[J].北方經貿,2009(8):164-165.
[2]彭貴軍,吳耀松.論互動式教學對高校師生關系的良性促進作用[J].中國醫藥報,2009(12):106-107.
[3]邱秀芳.高校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策略[J].教育探索,2012(1):127-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