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創刊的《祝你幸福·中旬刊》,18歲了,已經發行了210期。我們曾經篳路藍縷,我們曾經殫精竭慮,為了把雜志辦好,讓讀者從雜志中得到溫暖和鼓勵。曾經,有的讀者是把自己賣雞蛋的錢用來訂雜志;曾經,有的婦聯姐妹,為了宣傳推廣雜志日夜奔走。我們懷著深深的感恩之情說一聲,謝謝你們!
親愛的朋友們,2017年的《祝你幸福》是黑白版,64頁,而2018年呢,變成大16開,80頁,而且是彩版,這是親們盼望了多少年才實現的呀。《祝你幸福》變得越來越好看了,我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請繼續訂閱,請繼續支持我們!
未來媒體,無論以任何形態出現,我們都會幫助親們在魚龍混雜的海量信息里大浪淘沙,同時緊跟時代的熱點,精心采編原創文章,給讀者朋友奉獻積極健康的、充滿正能量的精神食糧。
心理學家發現,閱讀能滿足人的歸屬感,當你讀到雜志里描述的風景、聲音、氣味時,大腦相關領域被激活,聯想到生活中的體驗,而看電視或玩游戲時則不會這樣。每天僅閱讀6分鐘就能減少2/3以上的壓力,效果比聽音樂或散步還好,這是因為閱讀時精神集中,從而緩解肌肉的緊張,降低心率。
每個人都需要成長。生活中很多東西是難以把握的,你的孩子會長大離開,你的父母會生病老去,一切都可能改變,但是我們自身的成長是可以把握的。人生是個不斷學習的過程,閱讀會是其中最浪漫的一種,于無聲處見有形,于方寸間通天地。
來吧,來吧,親愛的讀者,請開放自己,讓閱讀改變自己。看我們的《祝你幸福》,希望給親們帶來小小的心靈觸動哦!
2018年,《祝你幸福》由旬刊合并為月刊。編輯、作者、讀者,每個人都有很多肺腑之言要說。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祝你幸福!
萌萌噠編輯們:
再見!我會一直記得你
文_趙真
俗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我是1991年7月來到雜志社的,大學同學曾經非常羨慕我,記者——“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啊,無冕之王啊。入了行才知道,沒有那么簡單。那時,我們只有一本雜志,發行量60多萬冊。那時,全國期刊不算多,市場上供小于求,還算朝陽產業。2000年,有了第二本雜志;2010年,有了第三本雜志。
新媒體逐漸發展壯大,讀者的閱讀需求越來越高,我們雜志社已更名“山東省婦女發展研究中心”,我們的雜志將合刊,變成大16開,彩版,80頁。
“互聯網+”四通八達,無所不能,未來什么樣?很多人并不清楚。我們必須要緊緊跟上,否則就會被淘汰。這是一個“共享時代”,我們的《祝你幸福》要主動出擊,精準對焦,盡快從相加階段過渡到相融階段,讓我們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進一步擴散,真正成為廣大女性心靈家園的啟明星(未來的雜志定位)。
出版家認為,我們所處的時代必將和造紙術、活字印刷以及蒸汽動力印刷機發明的年代一起,成為整個出版史上最具深遠意義的時期。
我們不會輕易拋棄使用了上千年的紙張,但又不受紙張的束縛,我們將通過移動互聯網,使手機、平板電腦與傳統書刊等不同媒體形態有效結合,讓讀者獲得完美的閱讀體驗,將紙質的內容、視頻、音頻的內容一網打盡。
親愛的讀者,我們互相陪伴,共同成長。2018年,編輯們懷著感恩、感謝、感激之情,期待與您的相逢!
我們,明年再見
文_劉釗 插畫_孟曦
一晃眼,7年過去了。
猶記得剛來雜志社時,欣喜若狂。從小便喜歡寫作的我,最大的愿望便是當一名編輯,如今終于如愿以償。
當時恰逢萬達商城在濟南落地。為了稿子,我這個最恨逛街的宅男,不知疲憊地在商場里來回穿梭,一家店一家店地觀摩,躲著保安拍照,邊查資料邊寫稿,終于做出了人生第一個獨立專題。
我的成長,也從那時開始。我從一個連“ZARA”“SEPHORA”這些基礎品牌都不知道的男生,漸漸變成了涉獵了教育、婚戀、養生、文藝等諸多領域的雜家。我們的雜志也一路改版,變得越來越好看。

比如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寵物漸漸成為了很多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然而我們的雜志卻沒有體現。于是在我的提議下,專寫寵物故事的欄目“我和它”應運而生。沒多久,姊妹欄目“嬌艷時光”的出現,也給了花朵們一席之地。
再比如,我在做“懸疑劇場”這個欄目時,嘗試了幾篇百十字的小推理,得到了領導的大力支持。在試用了兩三期這種形式后,讀者們特別喜歡,于是主打“微推理”的欄目“我是大偵探”重裝上陣。那陣子我激動得睡不著覺,因為那是我職業生涯中,第一個屬于自己的欄目。
2013年十藝節期間,為了做好介紹山東戲曲的工作,對戲曲一竅不通的我,查閱了大量資料,走訪了無數民間藝人。有時候,我接連倒換三四種交通工具,耗費十幾個小時,僅僅只為了聽一曲純正的梆子。雖然有些民樂我至今無法接受,但毫無疑問,這些經歷增加了我的人生厚度。
我與雜志一路走來,一起成長。我的人生隨著雜志一起,慢慢豐滿起來。我本人也結了婚成了家。感謝婦聯領導對我們的大力支持,感謝讀者們的一路陪伴,大家的情誼,如何感謝都不為過。
新媒體迅速崛起,中旬刊最擅長的婚姻情感類文章,而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文章滾滾而來,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個情感類公眾號為大家答疑解惑,再也沒人愿意從涼薄的紙張上獲取溫暖。
我們明白,我們之前做得太不足了,沒能根據讀者的需求及時調整欄目內容。于是這一次,我們進行了徹底地改版,也就是合刊。
黑白變成全彩,開本擴大,頁數增多,嶄新的刊物重磅來襲!這一次,我們絕不會讓你們失望!endprint
對了,告訴大家,我的筆名叫“夢龍”。
砥礪奮進
文_石彬彬
告別中旬刊,有幾分傷感。六年前第一次接觸這本雜志,之前習慣了設計公司的快節奏市場化和功利化,發現還有這樣一群人,每天耐著性子組稿、編稿、校稿、調版,一遍又一遍,精琢細磨,頗有觸動,在這喧囂紛呈的速食時代,有多少人能靜下心,每篇文章、每個板塊反反復復修改,力求完美。隨著網絡的發達,手機的智能化,網媒無孔不入,我們的時間被分割的支離破碎,已經沒有多少人能拿出一兩個小時,攤開一本雜志,專注地閱讀,畢竟隨手一掏,手機上火爆的標題吸睛程度高得多,所以合刊成為必然,所謂不破不立,三本合一,蛻變出一本精品,總有人還有顆睿智淡然的心,希望撥開這些迷亂的雜草,品讀精品,新刊會滿足這部分人的需要。
時代如逝水,滾滾東去,不會等待,只會奮勇前進,愿我們的雜志始終砥礪奮進,永立潮頭。
哦,必須說一聲,今年這本刊物的插畫都是我畫的喲!還發表了一些文章呢,筆名“夜雨”。
筆耕不輟的專欄作家:
向光明的地方走
文_火鍋
寫“病中記”的時候我正在化療期,寫到現在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三年。所有的文章都已經結集成一本叫做《自私》的集子出版。如果不是每個月必須交給《中旬刊》一篇稿子,這本書估計還要遙遙無期吧。
每一篇文章寫出來,都像是從地獄中浮出來喘了一口氣,感到結結實實地在活著。一篇文章就是一個臺階,讓我往光明的方向走一點。剛生病的時候,來看我的朋友告誡我,一定要往光明的地方走,不管出現什么誘惑和恐嚇,都不要回頭。走到現在,我其實才有點懂得這句話。感謝她。
在這些文章里,我寫生病后所重新認識的世界,重新認識的人;寫生病后所感知到的時間,所回憶起的童年。寫作中的疼痛感和幸福感,是我在生病前的寫作中所從未感受到的。感謝你們發現它們,讀它們,并喜愛它們。這讓我和這個一度變得陌生和游離的世界又有了一絲絲聯結,而作為一個人,和世界的聯結必不可少。沒有聯結,便不能稱為是一個人,完全獨立的個體只能存在于想象中。任何一個人想要活下去,必須依靠其他同類的溫暖,理解和支持。
現在,這個專欄要和你們說再見了。我的心情非常復雜和不舍,謝謝你們給我的給養和力量,希望你們健康、快樂。
扣妮子告別
文_扣妮子
來韓國之前我是非常喜歡看雜志的,那時候偶爾也會給雜志投稿,當然很少有被采用的。十一年前我來韓國定居后,國內雜志看不到,就想找到適合自己的韓國雜志看,但是竟然沒有找到。韓國的雜志也很多,但大多是介紹一些流行元素的,或者一些專業類的雜志,裝修,美食等。
從幾年前開始,我就一直想把自己在韓國的生活經歷通過文字的形式整理出來,無奈自己的文學功底不高,近幾年又疏于閱讀,寫起來很吃力,斷斷續續地在公眾號里發了一些文章,大多以韓國的家庭文化為主,內容都是我的自身經歷,許是寫得比較真實,吸引了一部分讀者的關注。
我本人最初對韓國的認識其實是被韓劇誤導了,以為韓國的婆婆比較難對付,丈夫們都是大男子主義,所以我來韓國后,很長一段時間戰戰兢兢。
后來才發現,根本不是這種情況,我們都對韓國的文化有一種誤解,看了我的文章大家可能對韓國的家庭文化有了一種新的認識。
扣妮子的婆婆很可愛啊,扣妮子的丈夫很萌啊,在黑他們的同時,我總是力求給大家帶來一種正能量,雖然這個家庭也矛盾重重,但是你看,他們也很幸福。
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王穎編輯,她將我的文章修改后推薦給我們雜志,很榮幸地被采用了,而且做了系列。我在韓國,很難第一時間看到自己的文字刊登在雜志上,但是總有熱心的讀者會把登載的文章拍下來發給我,感謝讀者們的關注,也感謝編輯、主編,扣妮子會更加努力,如果有機會,我會帶著更精彩的文字跟大家相逢。
一本雜志的再見
文_林雨
唔,這本中旬刊讀過之后可以收藏了。因為這是最后一期,明年合刊了。
有開始就有結束。
世界上的事都是分分合合、起起落落的。一本雜志的改版或者縮編也是自然的。但回頭看,這本山東唯一的女性雜志,陪伴了很多人,激勵了很多人,提升了很多人,作用挺大的。
并且,此次的再見不是永別,還會有更加的精彩可以期待。因而經常說的話是:有結束才能有新的開始。
承蒙厚愛,我斷斷續續給這本雜志寫稿也有些日子了。雖然話題都是家長里短油鹽醬醋,但“尋常百姓家話說身邊事”,都是生活里經常遇到和熟悉的話題。
每個人,生活里都會有困惑,有一本解疑釋惑的雜志讀,很久以前有點小資和情調,現在信息海量之時,則是慢生活的范兒,有味道呢。
希望新的改版有更多的時尚引領,有貼地的生活經驗,還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分享。畢竟,海量信息中,自己的特質是生存之道。即使都在熬制心靈雞湯,有些老火靚湯,有些則是味精調制的。區別總是存在。
因而,一本雜志的再見必須有底氣,知道怎樣給讀者更好的閱讀體驗,并且用互聯網方式來擴大紙媒的傳播。不過說歸說,做起來還是挺難的。
不過既然說了再見,就會有新的問候在新年來臨。
期待改版成功,期待見到更加靚麗的山東女性期刊。
日常生活
文_白峰
給《祝你幸福·中旬刊》開專欄,大致兩年,所寫文字,初為飲食,再是節氣,繼為收藏,其實無非是“日常生活”之不同方面。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一生一世,也不過是日常生活的日復一日,人活著,多少得有點意思。
從宇宙天體的角度說,生活本來說不上有什么意義,意義是人自己賦予的。從眾多生物鐘脫穎而出,爭得萬物靈長之地位,人和動物就有了區別。面對浩瀚的宇宙星辰,在那些普普通通的日子里,先祖們必定心中有過恐慌,這種恐慌是動物們不曾有過的,動物只有在災難來臨時才驚慌失措,四散逃串,鳥驚飛而失群。鳥獸們不會因為一個平凡的夜晚而生出憂慮,這就是人和動物之不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