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澎
10月21日,一部時長3分鐘的微視頻《中國進入新時代》在網上迅速走紅,上線12小時,全網點擊量就突破了1個億。
視頻中,7位普通人用最樸實的話語,道出了自己的中國夢。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鄭重宣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許多代表談道,總書記的這個概括十分精辟,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為人民幸福、民族復興而奮斗就是我們黨神圣的使命。
沒有一種擔當,比肩負民族的前途命運更為偉大。
沒有一項使命,比實現人民的共同夢想更為崇高。
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經磨難自強不息的中國人民,距離實現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從未如此之近。
從偉大事業鑄就,在偉大斗爭中激蕩,以偉大工程為支撐,向偉大夢想進發,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號巨輪破浪前進,在新征程上譜寫新的偉大篇章。
一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摘自十九大報告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系統回顧了我們黨近100年的奮斗史,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肩負起這一歷史使命。
一個“義無反顧”,道出了我們黨與生俱來的執著堅定與使命擔當!
1921年,在嘉興南湖的紅船上,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就把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1925年,毛澤東同志在《政治周報》發刊詞中寫下“為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福”。
歷史總是給人以鮮明的昭示。
激蕩改革開放的時代風云,破除阻礙發展的一切障礙,中國共產黨始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帶領人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人類文明發展的潮流。
十九大召開前夕,美國探索頻道出品的電視紀錄片《中國:習近平時代》完成首播,覆蓋37個國家和地區的逾2億收視戶。
從精準扶貧、高鐵建設,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科技創新、環境治理,再到“一帶一路”建設、中歐班列……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恰如一個個縮影,折射著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過去5年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過去5年,習近平的政策視野充分體現了繼承與創新,已經成為中國歷史新的里程碑。”該片監制、探索亞太電視網副總裁魏克然坦言,歷史的視角讓他們意識到,“中國正進入一個新階段”。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說,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一個執政黨,更是一個使命黨。
貴州平塘,群山環抱。
就在這里,有“天眼”之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已經落成,標志著中國科技實現重大原創突破。
離此處僅7公里的羅甸縣麻懷村,一條人工挖通的隧道穿越山嶺。歷時十幾年,正是十九大代表、被稱為“女愚公”的麻懷村黨支部書記鄧迎香,帶著村民一錘一鎬鑿開巖石,將麻懷村與山外世界連通,打開了脫貧致富的新希望。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要求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我相信,只要擼起袖子加油干,一代接著一代干,一定可以創造更多的奇跡。”鄧迎香代表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誓言。
二
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摘自十九大報告
10月19日上午,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的首場記者招待會,聚焦全面從嚴治黨。
“中國共產黨從不諱疾忌醫,從不回避自身存在的問題”“五年間共立案審查省軍級以上黨員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面對中外記者,中央紀委副書記楊曉渡和中央組織部副部長齊玉介紹5年來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有關情況。
幾公里外的人民大會堂東大廳,“黨代表通道”同樣媒體云集。
“天翻地覆慨而慷。”面對如何評價5年來全面從嚴治黨成效的提問,十九大代表、著名作家凌解放(二月河)如此評價。
自信的話語,折射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浴火重塑后的嶄新面貌。
“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
“中國發展之謎的答案,就是中國共產黨。”看到人民大會堂里參會代表昂揚的精神狀態,看到國家博物館內民眾接受采訪時流露的自豪之情,玻利維亞《變革報》主編阿亞拉贊嘆,“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執政黨領導,中國共產黨展現了強大的領導力。”
“堅持黨的領導,必然要求加強黨的建設;加強黨的建設,必然要求全面從嚴治黨。”十九大代表、中央紀委秘書長楊曉超說。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
“從總要求到核心根本,從主線到統領,從根基到著力點,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對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進行了全面系統部署。這是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一次重大飛躍,為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注入了全新活力。”辛鳴說。
嶄新格局中,黨的政治建設被擺在首位。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講政治是最根本的要求。突出加強政治建設,核心就是要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以更加嚴明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保證全黨團結統一、步調一致,鍛造出更加堅強的領導力量。”曲青山代表說。endprint
圓夢征程上,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是一面旗幟。
“平時能看出來,困難時能站出來,危機時能豁出去,這就是共產黨員。”作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一名科研工作者,徐立平代表一直從事航天動力燃料微整形工作。血與火的淬煉、生與死的考驗讓他堅信,“黨有力量,國家就有力量,人民就有力量,我們的發展道路才會越來越寬廣。”
新的起點上,偉大斗爭仍在進行,偉大事業正在推進,偉大夢想有待實現,中國共產黨人肩負神圣的使命,更加需要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三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摘自十九大報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越往后的路,越難走。發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創新能力不足、脫貧攻堅任務艱巨、黨的建設方面存在不少薄弱環節……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仍有不少矛盾需要化解,只有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才能戰勝千難萬險、攻克層層關隘。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青海省湟中縣蘇爾吉村村支書蘇生成代表,講述了他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艱難歷程。這里交通不便,十年九旱,過去完全是“靠天吃飯”。然而,當他提出搞蔬菜種植,卻遭到一片反對之聲。動員不成自己干,他領著村干部學習種植技術,買來種子試種,結果畝均純利潤達900元,可把鄉親們看眼饞了。如今,全村蔬菜種植面積從60畝增加到了2100畝,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700元增加到了今年的9200元。未來,脫貧攻堅難度更大。不讓一個群眾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隊,需要不忘為人民的初心,牢記共產黨人的使命,永不懈怠!
“千年大計”雄安新區的建設,同樣任重道遠。“目前,新區規劃建設還在起步階段,涉及土地收儲、房屋征遷、企業搬遷、就業安置等很多利益調整。”雄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寶玲代表說,“雄安新區設立之初就承擔著推動協同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歷史使命,必須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句話落實到位。”而這,就必須始終堅持站穩群眾立場,堅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讓群眾共建共享新區發展成果。
有態度,更有行動;有決心,更有信心。聆聽報告后,“石榴籽”3個字牢牢地被江西省鉛山縣篁碧畬族鄉黨委書記雷海燕代表記在了心里。五年來,在雷海燕的家鄉,畬漢群眾緊緊地抱成團,見證了畬鄉巨變。立足鄉村旅游、茶葉種植和加工、毛竹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等“三綠一白”特色產業,這里走出貧困,群眾像石榴籽般團結在一起。她表示,回去后,要落實好十九大精神,甩開膀子、干出樣子,集中精力做好“生態+”,帶領畬鄉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
再高峻的山嶺,也阻擋不了中國共產黨人鏗鏘前行的意志;再遙遠的彼岸,也動搖不了中國共產黨人雖遠必達的信念。
“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96年來,初心不變,使命永續,召喚著共產黨人接續奮斗。新時代新征程,十九大強調的初心和使命,必將進一步點燃奮斗的激情,激勵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向著美好未來慷慨行進。
“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讓人熱血沸騰,我們定將堅忍不拔、鍥而不舍,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