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龍艷
今年春節以來,制作精良的大型古裝玄幻電視連續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下簡稱《三生三世》)的播出引發了整個互聯網公司和電視臺的狂歡。網絡平臺近300億播放量、浙江衛視和東方衛視收視率破1.6%,劇情和人物話題不斷,紅極一時。接著,同名改編的電影、漫畫、舞臺劇、手游……等影視娛樂產品相繼問世,毫無疑問,《三生三世》是今年最為熱門的大IP(知識產權)之一。《三生三世》原是一本帶有濃郁古風韻味的網絡言情小說,作者是筆名為唐七公子的網絡小說作家,《三生三世》作為唐七所創作的首部長篇小說,主要講述了青丘帝姬白淺和九重天太子夜華的三生愛恨糾葛的故事。其實早在2016年這部小說就獲得了“中國IP價值榜網絡文學榜TOP10”,而在影視舞臺的成功讓原著小說受到了進一步的關注,17K小說網上的《三生三世》電子書仍然有一大批讀者前來閱讀。從11月初披露的數據看,這部小說已經達到了3.5億+的閱讀人次,粉絲值超過了400萬,成為平臺的熱門人氣小說。最終電視版的《三生三世》單集盈利100萬元左右,在3月1日火爆收官后,聯合出品方之一,也是主演楊冪參投的公司嘉行傳媒在新三板增發,以約55億元估值震驚業界。“公司估值比一年半前借殼新三板時翻了178倍。”嘉行傳媒內部人士稱。《三生三世》只是眾多網絡文學作品產業化開發的成功代表之一,它的成功再一次證明了網絡文學IP的巨大魅力和無限的盈利潛力。
二十年風雨兼程
自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進入中國以來,人們的生活逐漸被改變,對于傳播媒介來說,閱讀不再局限于紙質讀物。網絡環境不僅為讀者提供了閱讀的便利,也為寫作者帶來了機遇。從1997至1999年,個人主頁在中國誕生并迅速得到推廣,催生了中國最早的網絡文學網站,網絡的天然優勢讓文章發表便利、傳播便利、交流便利,由此開啟了全民寫作時代,在這樣的大環境背景下網絡文學由此誕生。
最初,網絡文學以小說連載、詩歌、散文等文體的形式在網站上登載。2002年起點中文網成立后,越來越多的優秀網站為作者提供寫作平臺,而不斷新加入的寫手、作品直線飆升的點擊率,使網絡文學開始高速發展。其中比較突出的有《趙趕驢電梯奇遇記》在貓撲網剛登出3個月就創造了1億次點擊率的神話,緊隨其后的《鬼吹燈》也突破千萬點擊率大關。
由于傳播媒介的特性,網絡文學存在娛樂性突出、通俗直白等特點,剛一開始并不被主流文學所接納。隨著影響力不斷加大,引起了文壇的關注。在2008年10月到2009年06月,在中國作家協會的指導下,中文在線集團旗下的17K網站與《長篇小說選刊》聯手承辦的網絡文學十年點評活動,參與或被提名評選的網絡作品(主要是小說)多達1700多本。這次活動,是網文誕生二十多年以來,網絡原創主力與主流文學媒體首次集中碰撞,為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的交流架起了一座橋梁,是中國網絡文學乃至中國文學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這是主流文學第一次對網絡文學的肯定,網絡文學從此正式走向中國文學的舞臺。與傳統文學相比,網絡文學的起點低,草根化特征鮮明,年輕讀者為主體,受到限制更少,在題材方面更豐富多彩,開拓出探險、奇幻、穿越、仙俠、魔幻等類型,表達也靈活多變,并對傳統文學形成反哺效應。
2010年網絡作家文雨的《網逝》入圍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網逝》成為首部入圍魯迅文學獎的網絡文學作品,具有破冰的意義。這部網絡小說于2012年更名為《搜索》后改編為同名電影在全國公映,大獲成功。此后,各類網絡小說開始改編成影視劇,如《失戀三十三天》《甄嬛傳》《步步驚心》《傾世皇妃》等,取得巨大成功,網絡文學逐漸開啟了商業化的坦途。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移動設備已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實體書,成為了人們主要的閱讀工具。人們逐漸習慣在閑暇時間打開隨身攜帶的手機、電子書等隨時隨地閱讀、分享,網絡文學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閱讀習慣。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3.53億,其中手機網絡文學用戶規模為3.27億,占手機網民的45.1%。科技的發展促進產業不斷革新,作為新世紀快速發展的新文學,網絡文學發展也不再單向推進,而是帶動一整條產業鏈的發展。由于網絡文學的發展方向不斷地進化和分層,與影視、動漫、游戲等多種產業合作發展,極大地豐富了網絡文學的發展平臺,為其注入更多的生命力。資本親睞,強lP為核心競爭力
自2008年開始,網絡文學由過去單純依靠用戶付費閱讀的商業模式逐漸向“以IP(知識產權)為核心,全產業鏈、全媒體運營”轉變,版權開發的主要形式為電影、電視劇、網絡劇(包括網絡電影和微電影)、游戲、動畫、有聲讀物、舞臺劇(包括話劇、戲曲等)、真人秀、衍生品等一種或多種文化娛樂形態。以優質內容為核心,輻射性運作內容產品,用多元產品的方式來兌現內容價值,“泛娛樂”概念的巨大活力讓網絡文學站上了風口。
作為內容源頭,網絡文學通過20多年的發展和億萬粉絲的自然篩選,誕生了為數眾多的優質內容。近幾年的熱播劇,如《甄嬛傳》《何以笙簫默》《瑯琊榜》等,都是網絡文學IP改編而成。由此可見,網絡文學作品從面世開始就自帶流量,通過網友口碑篩選出來的優質內容,才會有強大的開發價值,內容創新依舊是互聯網文化產業鏈最核心的環節,其根本是作品的生命力和文化價值。只有不斷創新、提升品質,網絡文學才能坐穩互聯網文化產業鏈上游這把交椅,強IP成為最核心的競爭力。
優質IP的另一面是源源不斷的商業價值,其背后的巨大財富讓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垂涎,使得近年來的大小影視公司層出不窮。而優質IP的開發價值已經遠遠不能單純用文學市場衡量,要站在整體文化娛樂領域綜合考量。近年來一些獲得高額投資回報率的影視作品,都是從網絡口碑的一致好評而達到超高流量變現的,這些高額的回報使得一些制作公司市值飆升,一路高歌奔向IPO,前面提到的網絡文學作品《三生三世》便是一個典型。
根據新三板在線研究中心統計,多家中小型影視公司因出品一部或多部精品劇,而使營收以及凈利暴漲,例如杭州南廣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因出品了同名網絡小說改編的大型都市情感電視劇《遇見王瀝川》營收同比增長429867.37%。也有不少影視娛樂公司通過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使公司價值迅速得到提升,例如前不久進入IPO輔導階段的“開心麻花”團隊就是通過出品電影《夏洛特煩惱》,其票房投資回報率高達28倍,成為影視界的一匹黑馬。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影視制作公司和PGC(全稱為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指專業生產內容)內容團隊的成立興起,影視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量進一步加大,許多中小型優質的影視內容創作公司選擇掛牌新三板。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2013年新三板掛牌影視公司只有2家,但到了2016年掛牌影視公司增至51家。截止2017年3月7日新三板影視股(除去動漫類)掛牌企業已經達到90家,顯然新三板已成為這些“新星”進入資本市場的主陣地。
11月8日,來自上海的閱文集團在港交所上市,就在上市之前,閱文最終確定的發行價還只有55港元每股,而到了開盤的時候,這個數字就躍升到了90港元,并一度達到110港元的位置。即使最終收盤回落到102.5港元,閱文的市值依然超過900億港元,市盈率超過150。閱文集團成立于2015年3月,由騰訊文學與原盛大文學整合而成,作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網絡文學企業之一,擁有豐富的網文作家資源和網文IP資源。閱文集團之所以如此大受青睞,也表明了資本市場對此類公司前景的樂觀態度。有機構預計,內地數字閱讀市場未來三年復合增速為31%。
今年4月份,文化部出臺的《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提高不同內容形式之間的融合程度和轉換效率,適應互聯網和各種智能終端傳播特點,創作生產優質、多樣、個性的數字文化內容產品”,推進數字文化產業與粉絲經濟等營銷新模式相結合。黨的十九大報告亦要求,“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到目前為止,由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和中國作家網共同推出的“中國網絡文學排行榜”已經公布6次共12個榜單,上榜的每一部作品都經過了嚴格的篩選。這個榜單既不同于網絡文學企業按照商業標準建立的排行榜,也不同于學術機構側重文本研究性質的排行榜。它是由中國作協組織的文學理論批評專業團隊,秉持“國家規格、政府標尺、網絡特質、大眾審美”的原則,對網絡文學進行的綜合價值判斷,應該說在充分考慮市場反映的前提下,更重視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水平。換句話說,設立“中國網絡文學排行榜”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推進網絡文學的主流化,通過嚴格篩選為讀者提供優秀的網絡讀物。可見網絡文學進一步走向了市場化、專業化、規范化的道路。
而與此同時閱文集團、掌閱科技、中文在線等網絡文學平臺相繼上市,并受到資本市場的熱捧,就是對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前景看好的最好詮釋。以網絡文學為核心的“泛娛樂”新型文化業態,是為消費者提供精神糧食的產業,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成熟,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動能,為經濟轉型、消費升級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