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
今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建設第二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的實施意見》,確定了第二批92個雙創示范基地,北京市順義區位列區域示范基地名單第一位。
作為順義區雙創建設的排頭兵,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自成立以來,逐步構建了集一般貿易、國際快件、整車進口等于一體的口岸功能體系,打造了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國際科技貿易基地、跨境電商聚集區、國家進口示范區等具有免稅、退稅、保稅政策的功能體系,形成了醫藥、航空、文化、特色金融等多種高科技創新產業的聚集效應,已成為北京市擴大對外開放、提升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平臺。
面向大眾的雙創全程服務體系
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自運營以來,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政策功能優勢,入區企業加速聚集、經濟指標快速增長,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逐步形成了以醫藥、航空、文化為特色的主導產業,探索出了一條既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又集聚臨空經濟特性的產業發展道路,有效發揮了作為北京對外開放戰略性基礎設施的應有作用。
為切實推進雙創工作,天竺綜保區落實了多項扶持政策和便利化監管措施,加強對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的支持,打造面向大眾的“雙創”全程服務體系。對于符合標準的企業增加了財政金融扶持的力度,采取優化公共服務、人才引領、完善考核機制等多項舉措,推進了雙創工作的發展。
首都國際機場遍布全球的航線資源,為園區內國際物流、國際貿易等企業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天竺綜保區利用與首都國際機場貨運口岸“無縫對接”的優勢,施行“一次檢驗、分批核銷”、“先入區、后報關”、“分送集報”、“7×24小時通關報檢”等便利化監管措施,將貨物通關時間縮短2至6小時,最快只需30分鐘,通關速度在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中首屈一指。
數據顯示,天竺綜保區口岸一般貿易進出口值2016年達到800億美元,保稅貿易進出口值達到52億美元;設有全國唯一的空港型汽車整車進口口岸,年進口百萬美元級豪華汽車峰值達600余輛;設立了國際快件中心,全球四大快件公司以及中國郵政籌快遞行業巨頭悉數入駐,日均處理國際快件量4萬件,是滿足首都及京津冀地區消費和生產需求、支撐國際交往職能的重要功能平臺。
2015年5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北京市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天竺綜保區共承擔了16項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任務,推進落實了一系列放寬市場準入、改革監管模式的政策措施,成為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政策的重要承載區。
通過努力構建法制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天竺綜保區外資企業營收規模占園區總量的67%,有世界500強參與投資企業21家,吸引了一大批行業領先、知名企業入區運營,成為世界500強、跨國企業的聚集區。
今年1-10月,園區工商注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62.2億元,增長13.6%;利潤總額18.4億元,增長25.5%;完成屬地稅收7.3億元,增長15.3%;實現進出口總值41.7億美元,增長5.0%。截至10月末,企業資產總計425.4億元,增長18.8%;從業人員達到2.3萬人。
科技創新類企業的雙創平臺
作為北京市三大國家級經濟開發區之一,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緊密圍繞首都“四個中心”的功能定位,緊抓北京市以及順義區創建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區的有利契機,積極促進功能創新、業態創新,培育區域經濟發展新動能。
目前綜保區打造的“北京國際科技貿易基地”,是順義區科技創新類企業的雙創平臺,基地產業包括動畫研發、檢測加工制造、飛機檢測維修、特色金融租賃、跨境電子商務等不同類型。其中,醫藥類企業14家,涉及研發、制造、貿易、倉儲等相關業態;航空類企業23家,涉及航材貿易、航空維修、飛機租賃、技術咨詢、公務機運營等業態;文化類企業40家,主要涉及文化藝術品展覽展示、修復鑒定、影視動漫特效制作、綜合服務等新興業態。
在不斷優化醫藥產業外貿綜合服務,吸引高端醫藥產業聚集發展的同時,依托園區專業化的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天竺綜保區著力發展研發制造、國際貿易、物流倉儲、區域分撥等醫藥產業的新興業態,全力打造我國北方進口醫藥貿易的核心功能平臺。多家國際著名藥企產品通過天竺綜保區的平臺分撥,園區醫藥進口量占全國的20%以上,形成了國際醫藥產業的集聚和帶動效益。
天竺綜保區緊抓航空產業鏈核心環節,聚集發展了航材貿易、航空維修、飛機租賃、技術咨詢、公務機運營等產業類型,吸引了總部型、結算型等企業入駐,逐步形成了以保稅為特色的航空高端產業聚集區,航材進口規模達到全國的四分之一。
依托園區范圍內建有停機坪、飛機可實際入區的獨特優勢和產業配套扶持政策,天竺綜保區大力吸引飛機租賃企業入區集聚。借助北京市服務業對外擴大開放,取消外商投資飛機維修項目中方控股限制的契機,首家外商控股飛機維修項目公司正式在天竺綜保區注冊成立,成為北京市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綜合試點以及順義區創建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區工作取得的標志性成果之一。
2012年,天竺綜保區獲文化部批準設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構建了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監管機制,吸引了70多家國內外知名文化創意、文化貿易、文化服務企業入區運營,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橋頭堡。
與此同時,天竺綜保區跨境電商產業模式不斷創新,電商通關查驗基礎設施完備先進,B2C、M2C、B282C、020等多種模式競相發展。著力推進“買全球、賣全球”,建立了15個海外倉,業務直接延伸到歐洲、北美洲,為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搭建了平臺,2016年,天竺綜保區獲批成為中國(北京)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
打造北京市雙創核心功能平臺
目前,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聚集了眾多國家級功能平臺。幾年來,國際快件監管中心、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國際科技貿易基地、汽車整車進口口岸、中國(北京)跨境電商產業園、北京融資(金融)租賃聚集區、進口肉類、冰鮮、食用水生動物、植物種苗、水果檢驗檢疫指定口岸等平臺相繼設立。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逐步成為了吸引高端產業聚集發展的重要區域。
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天竺綜保區不斷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為企業提供投資和貿易便利化措施,吸引融資租賃、商業保理、股權投資等金融服務入區,為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提供金融服務支持;積極搭建綜合服務平臺,為園區內企業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務,依托園區專業化的倉儲物流基礎設施,著力發展研發制造、國際貿易、物流倉儲、區域分撥等產業的新興業態,將綜保區全力打造成為北京市雙創核心功能平臺。
作為北京市唯一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也是全國首家空港型綜合保稅區,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平臺功能豐富,營商環境優越;真正“區港一體”,貿易高效便利;腹地效應明顯,政策優勢突出。
依托京津冀無可比擬的創新發展環境、新城順義完善的商務配套服務設施以及臨空經濟核心區堅實的產業支撐,入駐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的企業除了普遍享受的“免稅、保稅、退稅”政策,對于文化、醫藥、航空、跨境電商等項目,綜保區還提供“提前申報”、“無紙通關”、“代收代繳集中繳納”等各類便利化措施,簡化了相關手續。對于滿足條件的入區企業,還提供了多種獎勵政策,并且給予資金、用房和落戶等多項優惠及扶持措施。
按照順義區相關政策,天竺綜保區鼓勵總部企業入區發展。對于注冊在天竺綜保區且符合相關條件的總部型企業可給予最高金額1000萬元人民幣的多項資金扶持,并在辦理外國人居留許可、外國人就業證、外國專家證、購房用車、子女入托入學等方面給予便利。
在稅收貢獻獎勵方面,對于注冊在天竺綜保區的企業最高按照當年區域稅收貢獻的70%給予扶持;對企業管理團隊按照企業當年區域稅收貢獻的6%予以扶持;對企業自建購買租賃生產辦公用房給予補貼支持;給予居留許可、購房、就醫、子女入學入托等便利化措施。
不僅如此,順義區還按照醫藥貿易、文化貿易、融資租賃、科技貿易、跨境電商等不同產業運營特點,有針對性制定了專門配套扶持政策,為相關企業發展營造與國際接軌、在國內領先的政策環境。
依托便捷高效的監管政策措施及完善的產業配套政策,天竺綜保區將進一步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促進特色產業集聚,在現有產業基礎上實現新的跨越和發展。
記者了解到,為順應進口消費品市場發展趨勢,天竺綜保區將建設進口高端消費品展銷平臺。通過強化保稅政策功能優勢、積極推動降低通關成本、提升消費便利,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高端消費貿易產業入區集聚,在園區內建設國際中高端工業消費品品牌、優質農副產品和消費型服務貿易的倉儲分撥中心、展示體驗中心、銷售服務中心。
此外,依托園區現有研發、制造、貿易、倉儲等醫藥產業基礎,天竺綜保區計劃打造國家食品藥品進出口基地,繼續擴大食品保健品藥品藥械進出口規模,促進醫藥研發、中試產業發展,積極爭取設立北京食品藥品進出口基地。
依托北京國際科技貿易基地政策功能優勢和現有科技企業,天竺綜保區還將打造國家對外科技貿易基地,推進研發設計、生產加工、倉儲物流、展示交易等業態創新發展,促進科技創新、產品轉化、研發測試、科技貿易等領域企業聚集,構建服務“三城一區”體制機制,積極申請設立國家對外科技貿易基地。
“我們將利用全國34個省市、計劃單列市和縣域經濟的品牌特色產品展示交易平臺需求,打造國家館、國際組織館、商協會館、省市商品館、縣域特色商品館等實體展示、交易、體驗館,實行線上線下、前店后庫、先入區后報關、入區貨物分類監管等措施,挖掘北京外貿增長潛力,將綜保區打造成為全球中高端進出口商品集散地?!碧祗镁C保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不斷的創新和探索中一路走來的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取得了豐碩的發展成果?!笆濉睍r期,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將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著力服務“三城一區”建設,以服務業擴大開放為契機,不斷實現新的跨越和發展,努力建設成為服務首都“四個中心”建設的功能承載區,開放型經濟的創新引領區,具有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功能優勢的投資與貿易便利化示范區,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空中走廊的重要節點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試驗區,為將古都北京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堅強支撐和持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