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謝子猛無疑是低調的,低調到在百度搜索他的名字時,竟然無法找到任何一條與他相關的內容。然而無論是他在央視工作的二十年還是如今自己創業當老板,謝子猛的深藏若虛卻始終難掩自帶的光環。他所從事的事業讓他的心從柔軟到堅毅,而今愈發明朗清澈,一如記者采訪他時所處的那間辦公室,三面通透的玻璃陽光房,即使在清冷的深秋也絕不會錯過任何一縷溫暖的陽光。
2015年向供職了近20年的央視遞交辭呈,從體制內離開的謝子猛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北京愛樂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簡稱“愛樂者”),一家基于藝術節運營、音樂教育、文藝演出業務板塊,開展全球范圍藝術交流合作的公司。并在此基礎上服務政府項目,關注素質教育,著力打造集展演、培訓、社交于一體的文化生態。公司下轄北京愛樂者交響樂團和北京愛樂者青年交響樂團。
公司成立不到兩年的時間,謝子猛帶領團隊成功地搭建了中外音樂文化交流的平臺,在跳動的音符和流動的樂章之下為更多音樂愛好者,特別是年輕的孩子們在全球范圍內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夢想舞臺。
2017年7月由愛樂者引進并承辦的歐盟青年音樂節在中國青島西海岸新區正式亮相,來自13個國家20個樂團的近600位音樂家們薈萃一堂,策劃統籌了豐富多彩的音樂主題活動,呈現了22場音樂與自然相容、多元化藝術相通、音樂與城市對話的視聽盛宴,為青島西海岸新區“音樂之島”城市名片注入了新的內涵。
2016年在歐盟音樂節組委會聯合法國音樂家協會、法國勞區部正式邀請下,愛樂者帶領北京市三里河三小交響樂團參加法國蓬斯歐盟青年音樂節,中國的小音樂家們與來自法國、西班牙、俄羅斯、愛莎尼亞等國的青年音樂家們共同排練帶有各自國家特色的交響樂作品。音樂節期間,三里河三小交響樂團共呈現了六場專場演出,獲得了“最受歡迎樂團”的美譽,并榮獲最佳演奏獎證書和獎牌。
2016年8月,在文化部和中國華僑公益基金的支持下,北京八中金帆交響樂團的小音樂家們踏出國門,在愛樂者的帶領下,前往俄羅斯的雙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秉持著“一帶一路,文化先行”的理念,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尋找千百年來融會貫通的文化藝術情懷。圣彼得堡“歌唱的世界”藝術節上,北京八中金帆交響樂團的演出引發當地民眾強烈反響,每場均是座無虛席。
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成功地運作了如此之多的項目,謝子猛依舊云淡風輕,言語間的幽默和老成持重的樣子讓人更容易想到他之前的身份,閱盡了人生百態的新聞媒體人。
歷練二十年
“無論我之后創業是什么樣的經歷,央視這二十年都是我這一生最寶貴的財富。它教會了一個人如何在規范之內去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實現一些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謝子猛總結道。
1996年本科法律專業畢業的謝子猛進入了中國電視最著名也是日后最有影響力的一塊實驗田——央視新聞評論部。當時的新聞評論部面向全社會招聘,由此匯集了社會上方方面面的人才。
謝子猛1996年10月份進入焦點訪談欄目工作,由于其出色的表現,當年榮獲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成為了央視獲此殊榮者當中最年輕的一位。之后的幾年他從最初的記者升任欄目制片人。“頭幾年都是做曝光節目起家,屬于采訪的時候交鋒比較犀利的那種。”得益于自青少年時期博覽群書的好習慣,喜好寫作、才思敏捷的謝子猛初中時候就拿過北京市青少年即興演講比賽的第一名。
但謝子猛口中自述的學生時代卻并不那么光鮮,甚至稱得上“劣跡斑斑”,甚至還曾經因打架斗毆身背處分。
口才好、思辨能力強大的謝子猛直到大學一直是學校辯論隊的主辯手,當時一起對擂的還有就讀于北外的何炅。“喜歡辯論就是抖機靈兒唄,小時候學習不好,但看雜書多,最重要的是一到組織比賽的時候都相當有集體責任感,無論是代表系里還是代表學校,出去還是希望自己團隊有良好表現,我后來到央視新聞中心的時候我也是辯論隊主辯手。”自我調侃的背后不難看出他由內而外彰顯的自信和強大內心。
雖然不是專業學電視出身,身為視聽藝術及攝影發燒友的謝子猛展現出過人的才華,深受領導重視并委以重任。期間任職直播總導演參與了許多海內外的大型直播活動:2001年張健橫度英吉利海峽;2003年10月楊利偉勝利完成神州五號航天飛行任務;2013年4月中央電視臺全球直播史上第一次通過海陸空聯合方式呈現亞馬孫大潮的壯觀場面;尼泊爾地震及天津濱海新區爆炸等重大新聞事件央視的前方指揮……
“央視這個平臺和其他工作崗位不太一樣,做每一個節目都要把自己從一個純外行變成可以給大家講述的人。在那兒呆五年就跟別人活了二十年似的。那段工作經歷把一個人鍛造得毛躁會少一些,思考會更多。社會的疑點和很多事情的運行都不是表面上看到的樣子,都會有它自己的規律和進退。”謝子猛感慨良多。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親歷了許多生死場面的謝子猛與同事們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晚上做噩夢、易怒、焦慮,因此不得不接受專業咨詢醫師的心理疏導。謝子猛稱自己在見多了許多事情之后痛點提升了,內心從柔軟逐漸變得堅毅。
音樂讓一切變得更加有意義
“在央視工作時間長了覺得自己想嘗試的都嘗試過了,缺乏再前進的動力。其實從個人好惡和發展的角度來講,辭職這件事挺自私的。因為從畢業就來到了臺里,我的知識、素養、各方面的積累都是這個平臺給的,自己說走就走,我感覺不太負責任。實際上,如果我覺得自己還算個人才,其實全是央視的培養。”謝子猛堅定地講出這番話。一向低調的他不想把自己已經擁有的光環昭示天下當成創業的資本,不僅如此,甚至還懷有深深的愧疚。
一個偶然的機會謝子猛結識了人生中一位重要的伙伴——國家一級演奏家、指揮家劉崢。謝子猛的兒子是北京八中金帆交響樂團的首席大提琴手,身為音樂教育家的劉崢對青少年音樂素質的培養傾盡心力,指導多支金帆樂團的音樂培訓。
謝子猛向記者講述了令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香港有一個優才計劃,目的是吸引外地優秀人才留港。劉崢因為協助參與了香港當地一個音樂求助貧困生的公益項目被盛贊。然而劉崢對內地青少年音樂素質教育飽含深情,更愿意潛心培育內地的青少年音樂土壤,因此婉拒了當地政府的盛情之邀。“當時忘了是哪個移民機構評說的,劉老師一家三口的優才計劃獲批名額在黑市的價格值個幾千萬。就這樣劉老師都不為所動,我當時覺得特感動。”謝子猛頓時覺得找到了一位可以一起做些有意義的事情的伙伴。
僅僅有意義還不夠,謝子猛憑借獨特的目光在市場中敏銳地找到了細分領域的精準定位,2015年謝子猛與劉崢及另外兩位合伙人共同成立了北京愛樂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現在身邊的孩子哪個不學點樂器,但很多孩子在學過之后,特別是為升學、特長生之類的目的學過之后,就不再有機會重拾愛好。直到畢業之后,連排練的機會都沒有。而這些有一技之長的孩子到了工作環境后就將樂器束之高閣了,很可惜!”謝子猛正是看到了這部分市場的需求,將年輕人組織起來成立一個青年交響樂團,為他們提供排練、演出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把文化的氛圍做起來,以音樂為紐帶與國際社會做更深層次的交流。”謝子猛目標始終高遠。
從體制內的甲方到自己下海做乙方,謝子猛稱自己的角色轉換毫無障礙。盡管如此,公司業務發展在摸索的過程中也遇到過難題。有時候是沒趕上贊助方的預算周期,但贊助不到位也硬著頭皮做。“也有一開始方向就錯的,花幾十萬干一件事最后失敗的,但我們這個事跟做生意不一樣,做生意虧了就是虧了。但我們做這事最起碼對社會是有貢獻的,錢怎么花都不是白花,產生了社會效益。”謝子猛在各方面的收獲超出預期。
以專業培育未來
公司的業務分為幾大重要板塊,其中之一的是培訓,以音樂樹人為目標,公司匯集了來自一線演奏隊伍的60多人專家團隊,“這些專家都是小朋友只能在電視上或畫上看到的大師,深入到小學音樂教材的校本課程,盡可能地給大家授課。”謝子猛專注于孩子們的基礎音樂素質教育,同時還不忘提升音樂教師的專業素質,他組織全國各地的音樂老師來到北京知名音樂學府體驗深造學習,并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推而廣之。
文化交流板塊成為了公司業務的最大亮點。每年暑期在七個國家的十個會場,愛樂者把國內的孩子帶出去參加音樂夏令營,不同于市面上的其他產品,愛樂者的音樂夏令營采用把大師課與演出結合在一起的形式,使孩子們受到了含金量極高的熏染。“從第一天到達開始,打亂自己的團,至少有來自五個國家的音樂家帶著各自國家的曲目,各自學習其他國家的曲目,一周或十天的時間最后到閉幕式,每一個孩子都會演奏接觸所有音樂家帶來的曲目,同時在大師課上也結交下深刻的友誼,這是比較成功的案例,我們每年都在做。”謝子猛無不自豪地講述。
今年落地青島的全世界最大的青年交響樂音樂節上,當藝術總監劉崢指揮近600人的交響樂團演奏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時,氣勢宏大的場面令人動容,“坐在底下聽著眼淚都快下來了。”謝子猛感嘆不已。
無論是哪個板塊的業務,聚焦于青少年市場的愛樂者最具競爭力的核心優勢應歸功于專業精深。“我們的音樂總監是圈里人不用多說了,除此之外公司的每一位合伙人都帶著各自的資源網絡湊到一起,實現演出演奏、交流、活動策劃等內容的跨界融合,從而讓整個音樂文化生態煥發新的生命力。”愛樂者驚艷的背后蘊藏著充滿希望和能量的合力。
未來愛樂者將會做出更多探索,“例如嘗試推一些音樂小鎮,結合優質的內容引進世界最正宗的音樂類型,或者將具有獨創主題性質的音樂項目落地,與一個區域或一個城市的發展結合起來,那樣將更加富有生命力。”謝子猛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