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燕
2016年年末,三九天中少有的一個晴朗日子。蘭考縣電視臺兩名女記者早早就趕到了小宋鄉(xiāng)東邵二村,原來,她們接到了村民王新來的電話,要為駐村隊干部“點贊”,希望記者能來看看他們村發(fā)生的新面貌。駐村隊的工作對象是貧困戶,而王新來卻是非貧困戶。接到電話,兩名女記者感到頗為興奮,駐村工作千頭萬緒,能得到貧困戶認可不易,能得到非貧困戶認可更加少見。
東邵二村的駐村工作隊隊長是蘭考縣綜合執(zhí)法局的劉國印,問起他駐村工作的“殺手锏”,這個看上去黝黑憨實的豫東漢子嘿嘿笑笑,許久,他才說,曾經跟著蘭考縣領導下去跑招商引資的時候記下了一句話,用真情,動真心,下真功,“我就將這句話應用到了駐村工作中”。
支柱產業(yè)楸樹林
2015年1月27日,劉國印來到東邵二村的第一天。當天晚上,他就組織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主題是商議村里能發(fā)展什么項目。45歲,對于一個駐村隊隊長來說,已經不年輕了,所以劉國印的緊迫性和目的性也就更強一些,“沒有產業(yè),就談不上脫貧奔小康”。
村民們有說想搞養(yǎng)殖的,有說想搞種植的,爭執(zhí)不下,幾天下來也沒有個結果。當時村里沒有任何產業(yè),村民們的收入除了傳統(tǒng)種植就是外出打工。
劉國印等不及了,他開始帶領群眾代表到各個鄉(xiāng)鎮(zhèn)去考察項目,小雜果種植、中藥材種植,等等。不僅如此,他還趴到電腦上找資料,幾乎將所有農村能夠發(fā)展的項目翻了個遍。作為農家出身的駐村隊隊長,劉國印太了解老百姓了,“賺起賠不起,一點后顧之憂都不能有”。最終,他看準了楸樹,一種綠化植物,樹冠大,生長快,成本投入少,好打理,收益還高。“在古代,人們還有栽楸樹以作財產遺傳給子孫后代的習慣,帝王們的棺木大多也使用楸木。”劉國印介紹。
心里有了楸樹這個牽念之后,臘月天,劉國印開始為楸樹樹苗奔忙,“得找樹苗,還得貨比三家,要沒有風險,還能包回收”。既然想選這個項目,就得考慮市場行情,他們開車跑洛陽、上滎陽、轉鄭州,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晚上回到村子里,夜里兩三點的都有,下著大雪?!眲≌f,“為了這個項目,光自己的車子都跑了幾千公里?!碑斈甏竽甓瑒∷麄冞€在鄭州考察,當時還邀請了國家證監(jiān)會在蘭考縣掛職的副縣長楊志海以及林業(yè)廳的領導一起,“要有領導支持,還要掌握各項政策”。
最終,歷經各種艱難困苦,劉國印覺得楸樹這個項目可以做。然而,問題又來了。“群眾說,你們得參股,要不你們走了,我們怎么辦?”劉國印說,“頭一開始真沒想這么多,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了。”
劉國印思來想去,如果自己帶著駐村隊參了股,將來該如何跟村民們分利益,他的心里明鏡一般,“一旦涉及錢,將來會滋生更多的問題”。
可是,也不能眼看著考察好的項目就這么泡湯了呀!劉國印不甘心。
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他聯(lián)系了同在小宋鄉(xiāng)東邵三村駐村的綜合執(zhí)法局的其他同志,與他們商討,能否各自出一些資金,另租林地種植楸樹,“以身試險”。他明白,如果這個項目弄不好,自己就是罪人,“當時心理壓力非常大”。他更明白,如果想讓這個項目在東邵二村落地,必須要付出代價。慶幸的是,同志們基于對他的信任以及對他所考察項目的看好,相約包下150畝地,試先種下楸樹。
看到駐村干部自己都投資了楸樹這個項目,村民們的后顧之憂才徹底打消。
2015年3月,春風吹拂著東邵二村的土地,村民們將兩萬棵楸樹苗運到了村北,那100畝即將成為楸樹林的土地,將是該村最為寶貴的產業(yè)支撐。為了節(jié)省投資成本,劉國印還向原單位及小宋鄉(xiāng)政府申請加派人手去種植。項目落地之后,劉國印“心里懸著的石頭終于放下”。
2016年年底,記者專程到了東邵二村村北,冬日的陽光灑在那片嘩嘩作響的楸樹林里。村主任告訴記者,當初進的苗是22塊錢一棵,如今最細的楸樹也可以賣到60多塊了。撫摸著楸樹不甚強壯的枝干,回想起當初作的難,劉國印“覺得值”。
家家戶戶有產業(yè)
剛一進門,就聽見大白鵝嘎嘎的叫聲,其中一只還高昂著頭向記者撲來,張志術一把抓住鵝脖子把它丟到了窩里。除了鵝,張志術還養(yǎng)了牛和羊,院子里滿是牲口的味道,一臺草料機嗡嗡地工作著。
張志術34歲了,早些年到南方打工,各種活計都干過。然而上有老下有小的,負擔太重,張志術始終脫不了貧。在駐村工作隊的協(xié)調下,他于2015年下半年貸了三萬塊錢款,購進兩頭就要“將”(產小牛犢)了的母牛。后來小牛犢賣掉之后資金活絡起來,他又連續(xù)購進,至2016年年底,張志術已經有了十幾頭牛。有了養(yǎng)牛這個營生之后,張志術從早忙到晚。為了節(jié)省草料,麥收之后,張志術還到人家的地里拾草料,常常忙到夜里12點以后。
張志術年輕,不怕干,“都得付出辛苦才能有回報嘞!”
張志術雖然養(yǎng)牛,卻很少吃牛肉。在市場上,肉牛10塊2毛錢一斤,但牛肉卻幾十塊一斤。即便如此,張志術對自己的生活依然很知足,“比出去打工強”。
臨出門的時候,劉國印拍拍張志術的肩膀:“咱村要是都跟你一樣,我就不用操心啦!”
不過,在東邵二村,“家家戶戶有產業(yè)”不是一句空話。
村民劉張氏64歲了,她說自己沒有名字,丈夫姓劉,娘家姓張,所以她就叫了劉張氏。一見到劉國印,她就大著嗓門跟記者吆喝:“駐村隊好!共產黨的干部好!”她說,駐村隊的三個干部名字她都知道,“經常上家來呢,咋能不知道!”
劉張氏甚至沒有去看過村北的楸樹林,但她出于對駐村干部的信任,把撥付給她的3000元錢到戶增收資金投到了楸樹上。
僅楸樹一項,東邵二村就有50戶貧困戶入股。與楸樹林相挨的,還有東邵二村的光伏發(fā)電棚以及十幾架鴨棚,可以說,這塊風水寶地集中了東邵二村“最珍貴的資產”。
此外,劉國印他們還想盡一切辦法幫助村民脫貧。
村里有一個患癲癇病的單身漢貧困戶王常升,到戶增收資金卻沒法直接撥付給他,因他犯起病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在駐村工作隊的協(xié)調下,將3000元錢買了羊,讓他的哥哥幫助放養(yǎng),所得收益屬于哥倆。endprint
毫不夸張地說,東邵二村在駐村隊的幫扶下,取得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第一個用上路燈;第一個推廣便民服務卡;建檔立卡的90戶貧困戶中,88戶有產業(yè),全縣第一;到戶增收資金使用數額29,6800元,全縣第一……
“五次省級驗收抽查,有四次都到了我們村?!惫ぷ麝爢T王偉鵬自豪地說。
再也無法開口的任常軍
任常軍是劉國印到東邵二村之后走訪的第一個貧困戶,也是劉國印最放心不下的人。
64歲的任常軍常年癱瘓在床,眼看臨近年關,劉國印帶著工作隊員給任常軍送去了米、面、油及被子等慰問品。瑟瑟寒冬里,任常軍顫抖著拉住劉國印的手感動地說了一籮筐的好話。
臨走,劉國印給任常軍留下了自己的聯(lián)系方式,讓他有困難了就找工作隊。這是他們第一次打交道,劉國印怕聯(lián)系方式任常軍記不住,回去之后就印制了“便民服務卡”,上面寫上他的姓名、原工作單位及電話號碼。印制“便民服務卡”的方法后來在蘭考縣全面推廣,使得工作隊與老百姓之間的距離更近了。
拿著“便民服務卡”,任常軍將劉國印的電話號碼背得滾瓜爛熟,有事兒沒事兒給劉隊長打打電話,而劉國印也因此更加頻繁地去看望任常軍。“常年癱瘓在床,別說兒女了,就是老伴兒,也疲了……”王偉鵬說,因為行動不便,沒法自由外出,性格大大咧咧的任常軍愈加感到孤單,工作隊能上他家去看看,就是對任常軍莫大的安慰。
夏季的一天,劉國印到任常軍家時,發(fā)現(xiàn)他的腿因大面積燒傷、周邊蒼蠅亂飛,讓人不忍直視。
任常軍告訴他:“人上了年紀,連飯碗都端不穩(wěn)了,一不小心把一碗熱飯灑在了腿上?!眲∵@才知道,為了省錢,任常軍到村衛(wèi)生室做了簡單包扎,藥效退去,也沒有及時再去換藥。當即,劉國印開著自己的車跑到蘭考縣人民醫(yī)院,到燒傷科買回最好的藥,又馬不停蹄地趕到任常軍家。
到了之后發(fā)現(xiàn)只有任常軍自己在家,偏癱的身子讓他也沒辦法自己上藥。二話沒說,劉國印干脆拿起藥刷自己幫他上藥。即便自己的親人,也不過如此了吧,任常軍囁喏著說:“劉隊,我都沒法說了……”“那你就什么都別說了!”劉國印說。
這次換藥,加強了劉國印與任常軍的聯(lián)絡。甚至,在雨天,為了給任常軍尋一味急需服用的大活絡丸,劉國印跑遍了蘭考縣大大小小的藥店。
此后,每次劉國印到他家,任常軍就會唱起“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感謝共產黨,感謝政府,感謝駐隊干部,感謝的話說不完……
2016年麥收之后,任常軍的病情日趨嚴重,后來轉到了蘭考縣公療醫(yī)院,劉國印得知后還帶著禮品親自到醫(yī)院去看望。
到了該年年底,劉國印他們駐隊兩年多了。再一次年關將近,原本還能坐在輪椅上能說能動的任常軍卻跟“植物人”一樣。躺在病榻上,他勉強地睜開眼看看劉國印,點點頭,連句話也說不動了。一旁的老伴兒看到這樣的情景,眼淚直往下掉。
東邵二村村室的電腦上,存著工作隊到任常軍家送電視、搭簡易棚、鋪步道的一幕一幕。可如今,任常軍的兒子已在為他“準備后事”。東邵二村那個唱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任常軍或許再難向任何人訴出駐村工作隊的好,但駐村工作隊的真心、真情、真功卻感動了整個村莊。
群眾認可就是最大的回報
劉張氏的孫子在村里上小學。有天回家跟奶奶學話,村里新來的幾個人彎著腰在給他們村挖下水道,“還下著雨呢,他身上都濕透了”。劉張氏聽了趕緊追問:“你說誰?”“就那個年齡大的(指劉國?。┞?!”孩子說完跑去玩兒了,卻讓劉張氏記住了劉國印的好。劉張氏或許還不知道,疏通下水道的兩千多塊錢是劉國印和駐隊干部幾個人自己出的!
自從把下水道改造好之后,劉張氏的孫子和他的小伙伴們上學再也不用蹚水了!后來村民們又提出,村里的路燈也不亮了。劉國印沒敢耽誤,趕緊四處聯(lián)系能夠出資修路燈的項目。
等村里的各個基建項目都落實了,劉國印又考慮到了村室。相當一段時間,就在楸樹林項目上馬的時候,他們連個正經住處都還沒有呢!
根據縣里當初的規(guī)定,村室是辦公用的,不能住人。要住,可以找老百姓家里。于是,劉國印帶著幾個駐村隊員住到了老支書的哥哥家,“一個相當破舊的屋子,到處漏風,冬天用幾個電暖器取暖都不管用……晚上黑燈瞎火的,一出門,到處是泥”。
住的地方沒法保障,直接影響著辦公的效率。
晚上熄燈的時候,幾個人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后來劉國印跟局里商量,村里沒有辦公的地方不行,請求協(xié)助解決。
在駐村隊隊員王偉鵬看來,執(zhí)法局局長陳志力對東邵二村的工作十分支持,“平均一個月要來我們村一次”。而劉國印提出的要求,也最終在局里順利通過。蘭考縣執(zhí)法局拿出10萬元錢,買下了東邵二村中間地帶的一處宅子,經過粉刷、裝修,成立了新村室。
如今,村民們在新村室門前的廣場上優(yōu)哉游哉地曬著太陽,孩子們在運動器材上嬉戲玩耍。廣場前面的路面經過硬化,平整干凈;下水道經過疏通,再也不怕下雨堵塞;一盞盞路燈,更是照亮了村民們的心。
路修好了,下水道改好了,路燈也亮了,在王新來看來,駐村隊所做的工作足以讓他們豎起大拇指點贊!
68歲的村民張恒純說,等扶貧結束,他們要自費請來腰鼓隊,還要做面錦旗送到蘭考縣委,感謝黨組織派駐到他們村這么好的工作隊,干了這么多好事兒。
張恒純樸實的善意,讓劉國印真情流露,他哽咽著說:“實際上這就是群眾對我們最大的認可,這就是我們星星點點干出的工作!”
劉國印駐村的兩年多時間,每每做成一件什么事兒,或者“有哪個媒體來采訪”,他都拍成照片給愛人發(fā)過去,與她分享自己的喜悅,但他卻很少將自己的委屈說給她聽,“不想讓家里過多擔心”。
以東邵二村目前的發(fā)展態(tài)勢來看,劉國印覺得自己的接力棒“可以交出去了”。這個樸實而又略顯內斂的男人,在接受采訪的過程中幾次哽咽,幾欲落淚,他說,駐村結束要走時,“估計還會要掉眼淚”,與群眾朝夕相處的兩年多,將成為他人生中最難忘、最寶貴的經歷。
68歲的村民張恒純說,等扶貧結束,他們要自費請來腰鼓隊,還要做面錦旗送到蘭考縣委,感謝黨組織派駐到他們村這么好的工作隊,干了這么多好事兒。
張恒純樸實的善意,讓劉國印真情流露,他哽咽著說:“實際上這就是群眾對我們最大的認可,這就是我們星星點點干出的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