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時期,鄧小平同志兩次到金寨。1947年夏,鄧小平和劉伯承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千里挺進了大別山。從當年8月27日至1948年3月29日,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區度過了216天。其中,鄧小平在金寨縣運籌帷幄56天,劉鄧大軍前方指揮部就設在沙河鄉下樓坊周家老屋。
鄧小平第一次到金寨,劉鄧大軍解放了立煌縣城金家寨,改立煌縣為金寨縣。
1947年9月2日,大別山區重鎮金家寨建立人民民主政府。當時,隨軍南下的年輕干部白濤同志被任命為縣長。縣委書記由張延積擔任。根據縣委十次會議的決定,經地委、區委同意,報鄧小平、劉伯承等領導審定,將“立煌”改為“金寨”。白濤揮筆寫下了通俗易懂的五言詩句,以流利的書法,寫了十幾張“金寨縣民主政府布告”,張貼全縣重要集鎮,其中開頭是這樣幾句:“查我金家寨,大別山中心,革命根據地,中外有威名。立煌本國賊,不應留臭名,改名金寨縣,歷史面目真……”
立煌縣改為了金寨縣!從此,一個紅色金寨縣以新的命名而載入了人民共和國和世界的史冊!
據目前仍在前方指揮部舊址旁邊居住的周時創老人回憶,劉鄧大軍前方指揮人員在此居住好幾個月。77歲的老人至今還記得鄧小平衛士教唱的歌曲“春季里呀,楊柳青呀,毛主席領導解放軍呀……”
鄧小平第二次到金寨,是1947年12月下旬,與李達、李先念、段君毅等一起,住在漆店區(現沙河鄉)下樓房村,度過了1948年的元旦和春節,重點研究發動群眾、剿匪反霸、土地改革、政權建設等工作。
據原金寨縣斑竹園鎮文化站站長廖家同考證,鄧小平在金寨第一次住了9天,第二次住了47天。
新中國成立后,鄧小平身負重任,日理萬機,沒能再回大別山區,但他始終沒有忘記金寨人民。三年困難時期,老區人民生產生活得怎么樣?
1960年2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帶著對老區的牽掛,親臨視察金寨。這是鄧小平在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視察金寨縣。
2月19日清晨,合肥稻香樓賓館早餐一結束,鄧小平擺擺手說:“不要休息了,還是先到下面去看看吧。”
帶著對革命老區人民的深情厚誼,帶著急切了解老區發展的心情,鄧小平第一站就來到當年戰斗過的地方金寨縣。
鄧小平在金寨和陪同的省地縣領導、工作人員一起大廳用餐。他仔細詢問了老區人民的生產、生活情況,在研究如何解決當前困難時,鄧小平要求省地縣黨政領導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一切要從實際出發。
1980年,當年劉鄧首長身邊的工作人員苗冰舒回大別山金寨縣省親,向當地百姓講述了當年首長在金寨東南部地區視察時的動人情景。金寨縣委宣傳部根據回憶,編寫了七個故事,分別是“一捧紅棗”“一塊冰糖”“金絲毛毯”“打狗棍”“窮和尚”“人民的溫暖”“人民的聰明之處”,后來收錄在《立夏節烽火》一書中。
在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第四次情系金寨縣。1983年4月底,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建成。5月6日,立夏節起義54周年紀念日正式對外開館。鄧小平看到老區人民的請示匯報,欣然揮筆為博物館題寫了館名。
鄧小平與大別山區的金寨人民一直心相連,情相依,偉人與金寨老區人民結下的深厚情誼載入了光輝的史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