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連
有關數學核心素養的論述有許多種,可以說沒有一個確切的表述,畢竟這不是物理定義,不能統一定論,我比較認同的是這樣的描述:數學的核心素養有“真、善、美”三個維度,理解數學文化的價值,體會數學真理的嚴謹性、精確性;具備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能夠欣賞數學智慧之美,喜歡數學,熱愛數學.新舊《數學課程標準》在數學核心概念時,都將數感放在首要位置,為此本文將從培養“數感”這一角度,談談自己的教學實踐,以及為落實數學核心素養所做的努力.
“‘數感主要是指關于數與數量、數量關系、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數感有助于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理解或表述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系”.作為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在多年的數學教學實踐中,我也深深體會到培養數感對學生數學能力發展的重要作用.不論教哪一個學段的學生,我都會有意識地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現就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做法.
一、激發興趣,樂學愛學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培養學生的興趣”.小學生的任何學習活動都以興趣為動力,有興趣才有渴求,有興趣才會進取.在落實數學核心素養,培養數感這件事上,我首先想到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想方設法將教學內容具體化、趣味化,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讓學習變為一種樂趣,使學生想學、樂學.如,在教學“2、5的倍數特征”一課時,我將學習活動設計成下棋游戲,學生覺得很新奇好玩,整個過程學生全程認真參與,積極思考,感受5的倍數特征,體驗了用數學語言表達的過程,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也培養了學生的數感,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依托教材,嚴謹施教
從心理學角度看,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抽象思維在逐漸發展,邏輯思維不強.因此,教師在安排教學活動時,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習經歷,去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概念,培養數感.數學教材里的例題、習題都是經過專家學者們提煉加工、精心編制的,既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許多都是以學生的思維角度提出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學習起來有親切感和認同感,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數感.
三、重視方法,培養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良好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構建扎實的數概念,積淀數感.如在低年級學段,教師可以通過實物與數字的一一對應,引導學生建立數概念,使學生理解數字的意義和大小,可以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理解加法、減法的意義;中年級學段,教師要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加、減、乘、除”運算意義的認識,以及各種數、量的概念和它們的實際含義,包括長度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單位、質量單位等;高年級學段,教師要引導學生整合先前學習的知識,又要引導學生學習新的數概念,如分數、百分數、正負數等,引導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提升數感,通過綜合運用各種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掌握各類數量概念、認識運算知識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學習,提升能力.
其次教師要組織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形成數感.如一些操作活動:低年級的擺小棒、數豆子,中年級的撥一撥、畫一畫,高年級的量一量、算一算等.可以獨立游戲,也可以合作探究,依據問題的難易程度,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師還要為學生構筑數學運用舞臺,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體會從數學的角度表達意義、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數感.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猜測、嘗試、合作、實踐、創新等能力,要善于讓枯燥的數學在學生面前活起來,善于使用各類引導方法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的數感.
四、鞏固創新,提升數感
落實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單憑課堂40分鐘的學習活動,學生對知識內化的質量、數學能力的發展是有限的,還需要課后讓學生留有思考.教師可以適當精心布置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嘗試創新、提升素養.如,在學習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搭一搭(二)”(有余數除法)一課后,我設計了一道課后練習:面包2元/個、礦泉水3元/瓶、飲料4元/罐、蛋糕5元/個,小方有15元.(1)都買面包,最多可以買幾個,還剩多少元?(2)都買飲料可以買幾瓶?還剩幾元?(3)還可以怎么買,正好把錢用完?通過這些練習,學生內化了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拓展了思維,感知了15與2、3、4、5等數字的關系,提升數感.而“還可以怎么買,正好把錢用完?”這個問題,讓學生嘗試創新地解決問題,提升能力.
利用課后作業提升數感,可以是計算類、解決問題類的筆頭作業,也可以是操作探究類的個性作業,如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后,可以布置學生剪一段4厘米長的紙條,認識了面積單位“平方分米”后,可以布置學生收集一塊面積1平方分米的紙片,這些收集的過程便是進一步認識數量概念、創新解決問題的過程.
總之,數感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沉淀的、積累的、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深入鉆研教材,創造性的利用教材,重視啟迪方法,根據學生的特點去創設有利于培養學生數感的教學活動,把培養數感落實到數學課堂中,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提升數學核心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洪燕君,周九詩,王尚志,鮑建生.《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的意見征詢——訪談張奠宙先生[J].數學教育學報,2015(6):35-39.
[2]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J].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