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紅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是中學化學中最重要的基礎理論之一,是高考中經常涉及的考查內容,其中有關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勒沙特列原理以及化學平衡的有關計算是每年必考的熱點內容。結合例題,解讀幾種解決化學平衡問題的常見解題思想,希望對學生解決化學平衡問題有所幫助。
一、極端分析的思想
化學平衡研究的對象是可逆反應,可逆反應不可能進行到底,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極限法得到答案。
例1.一定溫度下,某密閉容器中發生如下反應:CO(g)+H2O(g)?葑CO2(g)+H2(g),將CO和水蒸氣各1mol置于該容器中,達平衡后,測得CO2為0.6mol。再通入3mol水蒸氣,達到新的平衡后CO2的體積分數可能是( )。
A.20% B.22.2% C.17% D.11.1%
解析:原平衡混合物中含有CO2、H2各0.6mol,CO、H2O各0.4mol。達到平衡后再通入4mol水蒸氣,平衡向正反應方向進行,CO的轉化率增大,CO2的體積分數增大,但具體數值不能確定,因此無法求出達到新的平衡后CO2的體積分數。若利用極端分析的思想進行處理:CO的轉化率增大的最大極限值為100%,最小極限值為原轉化率,不發生改變。利用化學平衡計算的基本模式可以求出兩種情況下CO2的體積分數分別為20%和12%,則可以確定達到新平衡后CO2的體積分數應處于12%和20%之間。
此題利用極端分析的思想進行解題,使反應向生成氣體體積最多的方向進行到底,看容器內的體積能否增大超過20%,如果可以則符合題意。答案為D。
二、粗略估算的思想
有些化學平衡題,雖說按照基本格式進行準確計算可以得出準確答案,但由于該類試題的特殊性,沒有必要進行準確計算,可以從平衡移動的方向、平衡移動的結果等方面判斷某些量的關系,以此來進行快速解答。
例2.在一體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放入3molX(氣)和2molY(氣),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如下反應:4X(g)+3Y(g)?葑2Q(s)+2M(g)+nR(g),達到平衡后,容器內溫度不變,X的轉化率為40%,容器體積增大6%,則該反應方程式中的n值是( )。
我們還可采用粗略估算的思想進行快速求解:
依題意,此反應在一個恒溫恒壓的密閉容器中進行,一定從正反應方向建立平衡,達平衡后容器體積增大,說明恒溫恒壓下容器內氣體的總物質的量增大,即正反應是一個氣體體積增大的反應,2+n>4+3,n>5,只有選項D符合要求。
答案:D
訓練2.在一定溫度下,某恒壓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2SO2(g)+O2(g)2SO3(g),向此容器中充入2molSO3(g),當反應達到平衡時,容器內有1.2molSO2,則平衡混合氣的密度在相同條件下是H2密度的( )。
A.21.4倍 B.45.5倍 C.30.8倍 D.40倍
此題利用粗略估算的思想,通過混合氣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范圍來解答。答案為C。
三、平均分割的思想
幾個不同的起始狀態中加入的物質相同,而初始量是倍數的關系時,可把量多者設計為多個與量少者等同的平衡,得到量多者的平衡,以此推知某些量的值。
例3.一定溫度下,在密閉容器中充入4molX和3molY,發生如下可逆反應:4X(g)+3Y(g)?葑2Z(g),達平衡時測得Z的物質的量為1mol。若在該容器中開始時充入8molX和6molY,則平衡時Z的物質的量為 。
解析:因為密閉容器是恒壓還是恒容沒有告知,所以此題需要討論:
①若密閉容器為恒壓容器,則第二次充入氣體的物質的量為第一次的2倍,容器的體積也變為第一次的2倍,把第二次的容器分割為兩個完全相同的第一次的容器,則Z的物質的量為1mol×2=2mol。
②若密閉容器為恒容容器,則先把它看成恒壓容器,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再加壓使之變成原體積,加壓此反應向正反應方向移動,Z的物質的量要大于2mol。
答案:如果為恒壓容器,則Z的物質的量為2mol;
如果為恒容容器,則Z的物質的量大于2mol。
訓練3.一定溫度下,A、B兩只恒容的密閉容器中都放有一定量的固體催化劑,可以發生如下反應:2SO2(g)+O2(g)2SO3(g);ΔH=-197kJ·mol-1。起始時向A容器中充入2molSO2、1molO2,向B容器中充入4molSO2和2molO2,達平衡時,容器A內氣體壓強為起始時的90%,則容器B中反應放出的熱量大小可能為( )。
A.59.1kJ B.394kJ C.118.2kJ D.126.4kJ
此題既要用到平均分割的思想進行分析,又要根據極端分析與粗略計算的思想進行判斷,答案為D。
總之,化學平衡的主要考點集中在:平衡狀態的判斷、平衡移動的原因及移動方向的判斷、平衡移動結果的分析、平衡狀態的比較、化學平衡狀態的計算等,題型以選擇題和填空題為主。對于一些思維強度較高的試題,分析時除了要熟練掌握有關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外,還必須注意將基本概念、計算格式與物質的量、物質的量濃度緊密結合,應用數學方法對化學平衡進行理論分析,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訓練來體驗、領會、掌握解決化學平衡問題的基本解題思想,并能融會貫通加以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