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峰
敬愛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
此時此刻,我想引用這樣一句話:“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歌頌著這個光榮的稱號,多少仁人志士肩負著這個崇高的使命。”然而今天,教師的生活狀態也令人感嘆,用一個字來形容:累!用兩個字來形容:很累!用三個字來形容:非常累!——不僅人累,心更累。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怎樣才能“快樂工作”,如何做一名“幸福教師”呢?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快樂工作,做幸福教師》。
快樂來自于認同,只有熱愛工作,才能快樂工作。醫生的快樂來自于藥到病除,救死扶傷;歌手的快樂在于用優美的旋律帶給觀眾聽覺的享受;同樣,教師的快樂來自于運用自己豐富的專業知識為學生解決問題,在學生的快樂成長中體味自己價值的偉大。
只要你喜歡這項工作,就不會感覺一節課的時間那么長,工作中的苦累、疲倦也會大大減少,而更多的是充滿干勁、充滿激情!比如,當你的講解使學生的問題得以解決;當你的耐心輔導使學生的成績得到提高;當教師節收到學生的一個個祝福;當學生誠心道一聲老師辛苦了,謝謝老師,這時,工作中的幸福感已離你不遠,或者你已經是幸福的了。
曾經,我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四川境內的一個十分貧窮的山區里,有一位去那兒支教的老師,她是上海師范大學畢業的,她叫李靜。李老師畢業后來到了這里實習,她看到這里的貧窮落后,看到山里的農民渴求知識的眼光,看到那些孩子們渴望學習的愿望,她留下來了,她覺得年輕人就該為國家做點貢獻。但沒過多久,她忍耐不下去了,那里的條件實在太艱苦了,連課桌都是由幾塊石板搭建起來的。每天夜深人靜,她望著天空的星星,想著上海街道上繁華的霓虹燈,想著自己的父母、同學和朋友。終于在這一天李老師決定離開了,她沒有告訴任何人,在這天,她悄悄地打了一個包裹,起了個大早,爬上茫茫大山,要到火車站,要回到上海,回到她的家。
就在天剛蒙蒙亮的時候,她突然聽到山下孩子們的喊聲:“老師,你留下來吧!”“老師,我們需要你!”“老師你不要走啊!”所有李老師教過的孩子們,赤著腳從山腳下跑了上來,齊刷刷地跪在那里,擋住了她的去路,孩子們流著淚,背誦著李老師教過的古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李老師感動了:“咱們回學校吧!”她留了下來,在大山里一干就是幾十年,她成了全國優秀教師,收到教育部長親自頒發的證書。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可敬的老師,在她38歲的時候,由于每天照顧學生積勞成疾,患上了癌癥,住進了醫院,此時她心里惦記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學生落下的課。她說服醫院和自己的親人,要到學校上完她最后一堂課。就這樣,她出院了,來到了她所執教的班級,同學們看到老師憔悴的面容,流淚了,大聲喊著:“老師好!”她也流下眼淚,動情地說:“同學們,老師就要走了,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我心中最舍不得的人是你們啊,當我死了以后,請你們把我葬到學校對面的大山上,我要看著你們成長,每當教師節的時候,同學們別忘了來看看我,當你們考上大學的時候,你要過來告訴老師,老師會為你高興。”李老師就這樣走了,她的那份偉大至今令我感動。
親愛的老師們,也許今天我們的工作環境在于學生難教,家長難處,學校難呆,難在學生態度差,動機弱,差別大;難在家長要求高,心眼多,意見大;難在學校評比多,檢查多,成就少。然而我們的煩惱,不是源于我們的遭遇,而是源于我們對問題的看法。
那一天,有位老師在名師工作室講課改課,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去準備微課、學案,精心地設計教學過程,換來了學生的熱情高漲,各盡其智,各有所獲。下課時,我看到他臉上堆滿了笑容,他就是數學組的張曉燕老師,和許多老師一樣,他體會到了付出后教師所特有的歡樂。那一天,同樣在這里,在中衛中學,自治區教研室一行充分肯定了我校“三疑三探”課改模式和取得的成績,王校長的臉上以及中衛中學所有老師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為了教學改革,教師們戰勝了無數的挑戰,攀登了無數的險峰,在探索未知世界的每一個進步、每一點進展中,不斷暢想、發現、創造、超越、體驗,不斷享受由此帶來的種種樂趣。我們真的感覺到了快樂,感覺到了幸福。
我們生活的目的,不在于炫耀財富,不在于炫耀享受,而在于精神上的充實和事業上的成功。不經戰火,難以錘煉將軍;不經風浪,難以成就船長。多年來,我們站在這三尺講臺上,與學生共同探索知識的奧秘,一起討論人生的價值。既然選擇了三尺講臺,就定要在這三尺講臺上站穩站牢,站出風采。
蜂采百花成蜜后,多少辛苦多少甜。愿我們的每一位教師,快樂地度過每一天,健康地享受一輩子。并讓我們的快樂感染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快樂成長,幸福一生。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