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女
摘 要: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既是高中教育教學中的重點學科,同時也是很多學生為之困惑的學科。然而無論從學生日后的進一步學習與就業來說,還是從高考英語的分數比重來看,英語學科的課堂教學質量都對學生產生重大的影響。要想使學生能夠真正在課堂中獲得相應的知識與能力,以傳統方式進行教學是無法達到目標的,因此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創新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創新策略
一、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問題分析
(一)學生英語學習存在兩極分化傾向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在英語課堂中使用英語進行教學越來越受到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因此用英語講授英語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很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同時對提升學生的英語語感也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然而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這一教學想法似乎過于理想化,由于學生的學習層次差異不同,很多學困生無法在課堂中跟上教師的英語教學節奏,久而久之就導致優等生英語水平提升更快,而學困生英語學習不見起色,學生學習兩極分化現象明顯。
(二)學生英語學習受漢語負遷移影響較嚴重
從高考題型來看,完形填空題、閱讀理解題等客觀性選擇題往往并非學生的學習難點,當學生無法通過理性做出判斷時,還可以通過英語語感進行答案的選擇。但當學生進行英語作文的寫作時,則會出現很多的語法錯誤,很多學生即使能夠寫出相應的單詞,卻無法按照英語的語法規則對英語單詞進行排列。出現這一現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學生受漢語負遷移的影響較嚴重,無法清晰地認識到英語與漢語之間的差別。
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創新
(一)因材施教,英漢結合打造生本課堂
兼顧優等生和學困生是教育平等與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同,英語學習的能力不同,在教學過程中的確是存在英語學習效果差異的。因此,如果教師在英語課堂中僅僅是使用英語對學生進行英語教學就會使學困生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而如果教師完全使用漢語進行英語課堂教學,不利于學生英語語感和英語聽力能力的提升。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堅持英語與漢語相結合的原則來進行授課,只有這樣才能兼顧優等生和學困生,使全體學生在英語課堂中能夠得到英語知識與能力的提升。
例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就某一觀點或某一主題進行論述時,是可以以英語的方式進行授課的,當教師在講解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單元friendship時,就可以通過設置英語問題“What is friendship?”“What is the true friend?”等來開啟英語課堂教學,同時還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用PPT輔助教師的英語口語講授內容,將教師英語表達中的重難點生詞用PPT呈現出來,提升學困生的課堂理解率。而當教師向學生講解較為抽象的英語語法時,則無需用attributive clause來描述定語從句,用subjunctive mood來描述虛擬語氣了。
(二)小組合作,英漢對比構建高效課堂
英語學習過程中存在很大程度漢語影響的,這種漢語影響可大可小,有利有弊,當英語語法在規則上與漢語一致時,學生可以很好地掌握,而當英語與漢語在語法方面存在差異時,學生在寫作時就容易發生混淆,依照漢語語法規則進行英語作文的寫作,這很明顯就將學生的英語學習弱點暴露無遺。對于這一問題,教師就需要從英漢對比的角度來加強學生的英語基本功訓練,使學生明確英語和漢語在語言規則方面的根本區別,除了從總體進行語法區分以外,還應該從細節之處進行查缺補漏。如:I fell in love with a girl who is very lovely.(我愛上了一個可愛的女孩)。
教師可以通過將英漢語句同時呈現出來,引導學生去發現其中的語法差別,如英漢定語的位置以及英漢時態的表現方式等。為了能夠使學生愿意對此進行研究并將其真正融入自己的英語學習體系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展示漢語語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英語生詞進行排列組合的形式來完成,通過這種教學策略的創新,不僅降低了學生英語學習的難度,提升了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同時還使學生的英漢語法對比明顯提升。
總之,英語教學策略的創新并非為了標新立異而對教學模式進行胡亂更改,而是應該在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結合英語教學規律與英語語言本質屬性基礎上的不斷探索與不斷調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應該是學生的主體學習感受與學習效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種教學策略的創新都是基于具體教學情況而定的,而并非萬能的,希望本文的創新策略能夠為遇到相同教學難題的廣大教師提供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趙敏倉.新課程改革下高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以渭南市杜橋中學“261教學模式”為例[D].重慶師范大學,2012.
[2]彭春華.高中英語有效課堂教學行為的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