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娟
摘 要:心理健康是指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運用心理輔導和教育手段等方法,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活動。作為高中生的心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發現,寄宿生這個特殊群體的心理發展有著自身的特點。對寄宿制高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進行了研究,對治療學生的有效方法——心理情景劇做了概述,并對利用心理劇治療寄宿生的方法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心理情景劇;心理健康;寄宿高中生
一、寄宿制高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
正處于人生發展關鍵時期的高中生,在心理發展中有著獨特的特征:生理上,他們的身體外形開始改變;認知上,他們認為自己是獨特的;情緒上,他們出現了心理斷乳……這些是處于高中年齡段所有個體都會出現的特征。而對于在高中就學的學生而言,他們在高考的壓力下,出現了更多的情緒問題:煩惱、焦慮、抑郁、孤獨。隨著自己的社會責任逐漸增多、學習壓力逐漸增大,高中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了多種心理問題。不止于此,對于在學校寄宿學習的高中生來說,他們承受的心理壓力要更多:長期不能回家,只能在學校這個環境之中生活,使得學生的歸屬和愛的需要不能夠完全被滿足,從而使其在學校生活中出現了更多的問題,孤獨感、抑郁感隨之而來。
二、心理情景劇的概述
心理劇是由精神病理學家莫瑞努1921年首先在維也納他的精神治療中心采用的療法。4年后他來到美國,開始傳播這一方法。他在1959年指出:心理劇的目標是誘發患者的自發行為,以便直接觀察他的病情。它是通過特殊的戲劇形式,讓參加者扮演某種角色,以某種心理沖突情景下的自發表演為主,將心理沖突和情緒問題逐漸呈現在舞臺上,以宣泄情緒、消除內心壓力和自卑感,增強當事人適應環境和克服危機的能力。心理劇能幫助參與者通過音樂、繪畫、游戲等活動熱身,進而在演出中體驗或重新體驗自己的思想、情緒、夢境及人際關系。伴隨劇情的發展,在安全的氛圍中探索、釋放、覺察和分享內在自我。
三、利用心理劇對寄宿制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個體心理輔導——個人情景劇
個人情景劇這一心理輔導形式,大概類似于想象之中的表演,或許它可以成為“空椅子技術”。在空椅子技術的運用過程中,我們可以使用三種方式:傾訴宣泄式、自我對話式、他人對話式,筆者常使用的是傾訴宣泄式。為了讓寄宿制高中生能夠使自身的壓力情緒得以宣泄,使學生的內心情感得以釋放,我們可以為學生提供安靜的環境,要求學生想象對面的空椅子上坐著自己的家長,讓學生對著“家長”說出自己心里想說的話,教師不要打斷學生、干擾學生,只需要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來了解學生的內心狀態。等學生的情緒宣泄完畢之后,再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二)團體心理輔導——團體情景劇
1.班級情景劇
對于高中生而言,他們多處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的“尊重的需要”這一層,而對于寄宿制高中生而言,由于他們長期在外學習生活,其“歸屬與愛的需要”這一層需求相比走讀生來說,滿足程度要低很多,所以要求高中生在班級中進行心理情景劇的表演,能夠明顯地看出住宿生與走讀生兩個群體的不同需求。在班級中舉辦心理情景劇的表演,我們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主題,要求學生在小組中確定屬于自己小組的不同詳細內容,進而選擇合適的日期,觀看學生的情景劇,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進行了解,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2.校園情景劇
筆者曾在一次校園心理情景劇的大賽中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大二的學長在大一新生入學時,對初入大學的學妹多番照顧,經過3年的大學時光,這名學妹對學長產生了依賴,當學長畢業要離校的時候,這位學妹泣不成聲。在這個心理情景劇結束之后,這位小演員依然沒能夠走出角色,哭了很久才緩和下來。后來,筆者在與她進行談話時,才發現原來這是因為她曾失去過一位很重要的親人,在那時那景之中,她將那位學長當做了那位親人。久久不能釋懷的情緒,能夠通過心理情景劇進行釋放。在校園之中舉辦心理情景劇的表演大賽,一來是使學生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二來是使學生的心理在表演之中有所展現,使心理教師有所觀察并深入了解,從而幫助學生解開心結,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促進高中生學習成效的方式有很多,而解決高中生心理問題的方法才是最根本的前提,心理教師要對高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進行深入的了解,力求通過有效的治療方式來使學生的心理獲得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玉麗.校園心理劇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與實踐[J].讀寫算(教師版),2014(25):45.
[2]葉華文.高中校園心理劇劇本創作技術應用案例解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