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石

春秋航空,國內機場上常見這家公司的飛機。經營航空業務,都是資本雄厚、規模較大的公司,民間資本創辦的春秋航空十幾年間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竟也在航空界站住了腳。公司的創辦和運營很有傳奇色彩,值得關注和研究。
傳奇事業必有傳奇人物。春秋航空公司與王正華密不可分。
王正華是春秋航空的創始人,也是國內廉價航空的開創者。2018年10月他被評為“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登上了榮譽的巔峰。成功人士有多方面的事業、人生閱歷,研究者往往尋找最重要、最有特點的方面加以總結。王正華和他的“春秋”事業,蘊含著關于節儉的豐富道理。
春秋航空現在市值已近500億元,而偌大的事業開端只是一家小旅行社。上世紀80年代初,王正華在上海長寧區遵義街道擔任黨委副書記。在“下海”的潮流中,王正華認定自己到商海可以大有作為,于是辭職創業。他對旅行社有點了解,邀請專家開辦旅游培訓班,靠報名費和培訓費籌措了3000元資金,用2000多元建造了一個2平方米的鐵皮屋,安放在公園里作為營業場所,申辦了營業執照,上海春秋旅行社(后來更名為春秋國際旅行社)誕生了。春秋旅行社一開始模仿大旅行社,拉團體游客,但民營的小旅行社并不受青睞,開張一年,經營慘淡。
開局不順,王正華繼續探索。他尋遍上海的書店、圖書館,終于找到一本介紹世界旅游業的書。讀書開闊了他的眼界:在成熟的旅游市場里,散客旅游才是市場主流。王正華決定轉型,專攻散客。在轉型開業的第一天,就有50多人咨詢,接下來業務越來越繁忙。1986年春秋旅行社營業額就達到60萬元,1987年突破100萬元。上個世紀90年代初,互聯網事業興起,王正華敏銳意識到IT技術會改變旅行社的經營方式。他聘請技術專家開發網絡平臺,通過網絡聯結零售店業務,招徠散客,拼客成團。1994年,春秋國際旅行社在國內旅游業率先實現信息化管理,完成了營業網點的全國布局。王正華引進代理商模式,以優厚的傭金來吸引中小型旅行社加盟。1997年,春秋國際旅行社在上海有50家門店,全國設有31家分社、3000家代理商,在全國民營旅行社中名列前茅。
老百姓旅游多選較近的景點,遠的地方很少去。王正華覺察到這一現象,還找到了原因。去遠方旅游要坐飛機,對普通百姓來說,乘飛機是件奢侈的事情。奢侈的事情能不能廉價些呢?王正華了解到航空公司運營情況,380座的飛機,經常會空出200多個座位。王正華找一家航空公司談合作,航空公司將200個空座按照市場價的1/3賣給他,他保證每個月賣掉5000張機票。1997年10月,春秋國際旅行社推出特價機票,5分鐘就被搶購一空,第二個月的銷量突破1.5萬張。后來他又直接做起包機業務,1997年12月,春秋包機旅行社誕生。
有了經驗,王正華也有了自己辦航空公司的夢想。2004年春天,國家民航總局宣布開放民航,鼓勵民營企業加入。早有準備的王正華迅速啟動春秋航空的籌建工作,不到3個月,春秋航空公司宣告成立,品牌定位為“草根航空”“廉價航空”。春秋旅行社投入了多年攢下的家當,買來三架飛機。2005年7月8日,春秋航空的飛機第一次沖上云霄。
王正華白手起家,創建了“春秋大業”,事業涌流著艱苦奮斗的血液。小本生意起家,怎能不節儉!企業有了點規模,他仍然把節儉作為事業發展的思路和經營理念。對一位企業家來說,創業缺不了節儉。王正華的“廉價之道”意味深遠。
航空業進入的門檻高,高投入、低回報,絕不是小本生意。已有的航空公司巨頭林立,小公司在市場上分一杯羹難上加難。王正華面對著千難萬險,外界質疑洶涌而來。航空業剛性成本占比80%,能節省開支的空間并不大。搞廉價航空,很可能虧本。怎樣生存發展?春秋航空的核心競爭力是節約成本,維持廉價。
經營理念連接著人生夢想。要讓更多老百姓坐得起飛機,就得大幅度降低票價,企業就得降低成本。王正華摸索出“兩單”“兩高”和“兩低”經營模式。“兩單”,即單一機型與單一艙位;“兩高”,即高客座率與高飛機日利用率;“兩低”,則是低銷售費用與低管理費用。在確保飛行安全的前提下,嚴格控制成本。春秋航空的航班上不提供餐食和飲料,有需要的旅客自己花錢買。沒有配餐設施,節省的空間再裝一排座位。一架A320飛機,別的航空公司156個座位,春秋航空的飛機上裝了180個。
春秋航空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直銷,逐步成為銷售主渠道,并在成本控制下實施“低票價”策略,“199元”“299元”的超低票價震驚一時。借鑒國外低成本航空公司運行模式,開展輔助服務項目,開發新產品與服務。春秋航空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以后利潤穩步增長,2017年,公司的凈利潤達到12.62億元。
節省在企業的戰略管理中,不應是孤立的省錢,而要和發展、安全、創新等考量結合起來。省下錢用到哪?讓更多乘客享受到低廉的票價,薄利多銷,有效益才能良性循環。會省錢也要會花錢,王正華在航空安全上從來沒想過省錢,還要增加投入。員工的工資也不能省,春秋航空的員工薪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為了開辟財源,尋求發展,獲得充足的資金,王正華從2006年開始籌備上市。十年磨一劍,2015年1月,春秋航空成為國內第五家上市的航空公司。上市迎來了大發展,大手筆繪出宏圖巨制。如今春秋航空擁有飛機87架,2017年運輸旅客1716萬多人。
王正華管理的企業規模、效益可說是爆炸式增長,他的個人財富也滾雪球般擴大,可他個人的生活方式、日常消費還是一樣的節儉。航空公司的辦公樓往往“高大上”,春秋航空的辦公大樓卻是由舊賓館改造而成。王正華擔任公司董事長,辦公室面積不過10平方米,簡陋的辦公家具用了20多年。他出差不坐頭等艙,住宿多是三星級以下的酒店,自己乘坐的是10萬多元的國產車。創業初期,他就給公司立下規定:領導全部不備專車,倡導合用。從總部到部門、分公司,都嚴格控制用車數量,禁止大排量車。
節儉成習慣,表現在時時處處。2008年王正華帶隊到倫敦考察,他們帶了三大旅行袋食品。節儉為了干事業,而不是一味地“摳門”。吃住上省點錢,錢就花在刀刃上,職工也是樂于接受的。王正華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他看到有人抽那個抽紙,唰唰唰,連著抽兩三張,他看著就很生氣,“一張紙擦不干凈你的嘴呀!”
王正華以身作則,春秋航空的節儉蔚然成風,并浸透在企業文化中。他們的節儉不停留在省錢上,而是省錢干事業,謀發展,奉獻社會。2013年春秋集團的高管們從個人收入中集資1500萬元,用于公益事業,到河北張家口壩上植樹造林。王正華年過七旬后,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從領導崗位退下來,他忙碌在壩上的森林里。播種綠色,王正華又有了新的事業。他還是那樣節儉,也還是那樣胸懷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