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偉
摘 要:工業工程學科自開設以來已經有了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它研究的范圍逐漸擴大,手段也趨向綜合,學科體系更是日益完善。根據我國的國情,中國工業工程理論的研究必須與之結合,按層次、地域和類型地的不同進行分析,我國的GDP主要是由工業生產來支撐的,它的發展前景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發揮巨大的作用。工業工程的發展必須適應環境變化,這樣才是企業成功的關鍵,是興業的根本。工業工程行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提高生產率和競爭力,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道路,我們必須結合傳統生產經營模式,并且了解工業工程的發展歷史,才能達到適應時代生產經營環境的變化。我國必須在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策略做出適時的調整,為今后的發展趨勢打下基礎,來適應時代的需要。本文從提高生產系統和對生產平衡的應用進行描述。
一、提高工業生產系統效益的主要兩種途徑:
(一)增加投入來獲得效益提高。
多數企業為了提高工業生產系統效益,一般都會選擇兩條路,分別是采取新的管理方法、大量購進設備這兩個來改善內部管理和提高自己的生產率。大部分采用這個路子的時候一般都不會達到理想效果并且費用也是相當大的。采用大量購進設備的方法,的確可以提高企業生產能力,但是只是引進先進的設備沒有配套的技術是不能完成生產標準的,這就會導致高價引進的器材得不到相應的利用率,企業一次性引進一條生產線的投入也會給財務帶來巨大壓力。那么就會考慮到采用新的管理方法,雖然這個不需要大量引進硬件設施,但是適合別人的管理體系不一定就適合本公司,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避免因為思維方式的影響而造成失敗的局面,同時企業在購買軟件和管理費用上的投入也會感覺力不從心,給實施者造成繁多困難的局面。
(二)改善資源的利用來獲取提高。
企業提高生產線平衡,是為了實現流水線型生產企業所追求的目標。目前,幾乎所有的制造企業都存在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系統能力不平衡,要想增強平衡性,可以通過改善企業現有資源組合,為了達到充分利用并提高其效益的目的,實行這一有效思路的最高境界是實現“一個流”生產。 在工業制造中,裝配占有重要的地位,流水線裝配型企業是最典型的制造型企業,它具有聯系型、裝配型、強制節拍等多種特征,產品成型后的最后一步就是對其進行裝配,所以裝配是最后的環節,又是制約產量的重要地方。裝配環節受到工業界的普遍關注。
二、生產平衡系統的幾個主要方法:
(一)工藝程序分析的應用
工藝程序分析屬于程序分析中的一種,但在本文單獨提出來描述,它是方法研究的基礎,假設現在以液晶電視機及其遙控器裝箱工藝程序為研究對象,如果沒有作工藝程序分析,就跳到那一步,進行微觀的作業分析和動作分析,預先發現某個工序在整個流程中根本不必要, 就可能造成較大的浪費。
(二)作業分析的應用 作業分析包括人—機作業分析,聯合作業分析和雙手作業分析三方面。作業分析為達到減輕勞動強度,降低功能消耗,縮短時間并且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率的目的,主要是以人為詳細研究對象,在作業者、對象、工具三者進行合理的科學布置。這是排除工作人員在作業過程中遇到不經濟、不均衡、不合理等現象一種分析方法,指的是多人共同完成一項任務時,對其進行時間分析,找到調整工作對象和時間的方法。
(三)動作分析的應用
動作分析包括動素分析、影像分析、動作經濟原則和作業改善。對于現在的車間加工作業來說,動作分析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步驟。動作分析指的是將加工動作進行科學細分,在加工動作時,運用動作分析方法進行合理安排,使它的規范加工更加標準化。動作方法包括四大經濟原則,分別是減少動作數、雙手同時進行動作、縮短動作距離、輕快動作。
(四)程序分析
程序分析包括工藝程序分析、流程程序分析、布置和經路分析以及管理事物分析。程序分析主要就是來提高工作效率的,通過調查分析現行工作流程,改進作業分析中不經濟、不均衡、不合理的現象一種研究方法。
(五)工作抽樣
工作抽樣是指對作業者和機器設備的工作狀態進行瞬時觀測,調查各種作業活動事項的發生次數及發生頻率,進行工時研究,并用統計方法推斷個觀測項目的時間構成及變化情況。
三、工業生產線平衡的意義:
生產線平衡在工業上有很重要的意義,在平衡生產得到實現后,有利于對設備和人力的負荷平衡保證,近而可以提高設備和工時的利用率,也還有利于建立正規的生產秩序和管理體系,對產品質量和安全生產有所保證;還有利于減少物資消耗,流動資金的周轉加快,從而降低生產成本。綜合運用程序分析、作業分析、動作分析、工藝程序分析分析、時間分析等全部工業工程相關方法, 在生產線平衡的基礎上實現的“單元生產”,不僅可以提高生產應變能力,還能適當提高全員的綜合素質。綜合以上,企業降低成本和提高生產率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方法研究。但是目前國內很多企業不太重視工業工程這門學科的科學的方法,也缺乏系統應用知識,我國的制造業要想更上一層樓,繼續維持白銀時代,就要解決這樣的問題,重視發展掌握系統應用。
結語:
從某一程度上來講,生產線平衡率決定著企業設備和人員的利用率,對提高生產線生產能力有一定的約束。針對電子生產企業生產線的工藝平衡問題來說,也是一般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的普遍存在問題,提高生產率的關鍵前提條件是分析工藝平衡,這樣的做法有利于采取相應措施來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工業工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就好像它無所不在無所不能一樣。工業工程雖然是一個強大的學科,但是究竟能不能做到無所不能,這不是通過這個強大的工具所能決定的,而在于使用工具的人。要想與時俱進,各行各業都是緊跟時代潮流,工業工程也不例外,正在不斷地發展之中。我們要把工業工程拓展到服務業中,讓其應用到我們的技術,就要以發展的、權變的思路去思考,還要掌握基礎工業工程中的各種手法,并努力培養自己的IE創造能力,才能發揮它應有的實力。在我國工業生產是經濟前線,21世紀至以后,我們要將它的研究與應用不斷得到發展和深化,在全國推行并在GDP增長方式的轉換過程中發揮其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易樹平,郭伏主編 . 基礎工業工程 [M ].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7.3(2011.3重印)
[2] 貴文龍,工作研究方法在企業中的應用分析 [J]:(碩士學位論文)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2006.4
[3] 馬江彬編 . 人機工程學及應用 [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1993
[4] 王英羅主編 . 工業工程 [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1996
[5] 丁玉蘭主編 . 人機工程學 [M ].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