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小學出現了小型化甚至空巢化的現象。處于農村空巢小學背景之下的留守兒童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引起教育者的廣泛關注。作為個體終生發展打基礎的小學教育,對于個體的發展至關重要。木文運用查證資料法重點討論了現階段農村留守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對此提出相應的策略。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成效顯著。但隨之而來的教育均衡問題也在越來越尖銳,特別是義務教育背景下的農村偏遠小學。如何解決農村留守小學生的教育問題,對于義務教育工作者來說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留守小學生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壓力,容易引起心理健康問題。而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影響到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了解留守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落實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表現的尤為重要。
一、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開始外出打工,而這一變化也導致了農村小學越來越多留守兒童的出現。這些孩子由于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在心理上會逐漸形成一系列的問題,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
(一)教育理念滯后
1、從家庭層面的教育理念來看,由于壯年勞動力的外出,現階段農村留守小學生的生存狀態基本上處于隔代撫養或臨時監護。這種隔代撫養與臨時監護的現狀,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隔代撫養會使得孩子形成任性、自私等不良的性格品質。由于老年人陳舊的教育觀念,對于孩子的個體發展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極易造成學生遲到、礦課甚至是綴學行為發生。農村老年人普遍沒有高層次文化,對于如何對留守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沒有任何概念可言,當孩子出現心理健康問題需求幫助時,完全不能給予任何幫助。
2、從學校層面的教育理念來看,農村學校普遍存在不重視德育工作的現狀,覺得農村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要,絕大多數學校至今還是把追求升學率放在首位,不重視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老師只管抓分數,而不在意留守小學生心理變化,導致其在學校沒有可以依靠的精神支柱。加之農村教育條件的制約,在農村學校中基本都還尚未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學科,更沒有專業的老師教授心理保健知識,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處于停滯狀態。由于受現有的考試制度的影響,有些學校在教育上只重智育從而輕德育,更加忽視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對于非留守兒童來說,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需要特別的關心和體貼,而家庭教育的缺失,學校教育又跟不上,直接導致了留守兒童生活中心理癥結的產生。
(二)教育內容落后
1、從家庭層面的教育內容來看,農村家庭一般不能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尤其是貧困家庭更是如此。由于缺乏勞動力,不少留守小學生還需要做家務和農活,對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根本不重視。留守小學生的監護人一般都是高齡老人,在滿足個體生存的基本條件下,再無任何多與的精力照顧孩子的學習和發展。加之長時間與父母的分離,導致孩子和父母之間交談的話題也越來越少,導致留守小學生的家庭教育基本處于真空狀態。留守小學生在家庭中根本得不到應有發展階段所需的心理健康教育,這也是導致心理問題頻發的影響因素。
2、從學校層面的教育內容來看,農村小學教師在留守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現階段農村教師隊伍從整體水平上缺乏針對學生開展獨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此外,由于學校地方處偏遠,交通不便捷,又沒有資金,很少有機會安排小學教師參加一些專門的教育培訓。農村學校普遍缺少教師,而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則完全沒有教師,根本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再加之,農村小學教師流動性等因素的制約,導致學校對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無法正常開展,使得留守學生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
(三)教育方法不當
1、從家庭層面的教育方法來看,農村家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方法往往都不正確的,具體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縱容孩子;第二類是在物質上盡量滿足,思想心理道德方面上根本不過問;第三類是對孩子期望值過高。這些不良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幫助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長,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各方面壓力,這樣的態度,極易使得孩子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問題。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本起不到幫助作用,反而起了相反的作用。
2、從學校層面的教育方法來看,對留守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上,缺乏專門的計劃。目前學校的教育主要著眼點是群體的共性,而往往忽略個體的個性。農村留守小學生本來就缺少家庭的溫暖和教育,在進入到學校教育階段,如果還是得不到應有的正面支持,甚至還是不斷有批評、否定等負面因素,那么個體的教育進程將再一次跌進黑暗的深淵,本來可以得到糾正的家庭教育殘留在此不但得不到糾正反而強化了,長久下去,孩子的心理更加匱乏,愈加自卑,越加失去了生活的樂趣,心理出現異常,行為出現變異,從而在心理健康上存在很大的問題。由于學校層面的教育方法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不當,所以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會存在很多問題。
二、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應該發揮學校的教育功能
除了家庭之外,學校是學生接觸最多的地萬,也是承擔著孩子教育職責的主要社會機構。對此,針對留守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學校必須要發揮出教育的基本職能,積極調動身邊的一切教育資源,重點強化對留守小學生的心理將康教育工作。對于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必須要及時的進行開導以及解決,避免不良心理情緒在學生心中的積壓。此外,還可以成立心理健康咨詢室,為留守小學生提供相應的心理健康咨詢服務,給予其心理上的幫助。
(二)強化家庭的關注
造成留守小學生心理將康問題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其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對此,學校應該積極構建家校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一方面,要積極做好學生心理工作,另一方面也要積極與家長取得聯系。要向家長反映學生的心理情況,也需要提醒家長多與孩子進行聯系,多傾聽孩子的聲音。教師可以教授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交流,使孩子保持一個健康、陽光的心理狀態。如此,就可以良好的降低留守小學生缺少父母關愛的問題,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
(三)積極整合社會力量
留守小學生之所以會形成嚴重的逆反心理以及自卑心理,在極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不良社會環境的影響。對此,應該積極對孩子身邊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為孩子營造一個相對良好、健康的社會生活環境。學校可以鼓勵教師和留守學生一起學習,一起玩。如此,就能夠增加留守兒童與外界的交流,有利于纖解其心理壓力,形成其健康的心理狀態。此外,學校可以適當舉辦相應的關愛活動。活動的主旨主要在于讓留守學生更好的與社會進行交流,為其創設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使其受到積極健康環境的影響,進而形成健康的心理。
結束語
教育者應有意識的對農村留守小學生的心理發展過程實施有益干預,積極影響,使學生構建良好的身心發展,使學生學會學習、生活。在整合多方資源的背景下,應該落實科學有效的手段措施,加強留守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李瑞山.淺析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與改善措施[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4.
[2]王先林.對于留守兒重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一我國陜西農村小學為例口[J].教育評論,2016.
[3]李朝英.關于“留守兒童”的十個問題[J].中國家庭教育,2005.
[4]曾詠輝,吳明永.重慶農村留守兒童學校教育缺失與對策探析[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9 .
[5]邵艷,張云英.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及對策—以湖南省長沙市為例[J].湖南農業大學(社會科學版),2007.
作者簡介:
吳迪,滁州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