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啟彤
摘 要:在人的一生之中,閱讀是相當重要的。一直以來后進生的轉化都是老師們所關注的。在文中從閱讀出發,嘗試通過閱讀來對后進生進行有效地改變,促進他們成長。
關鍵詞:閱讀;后進生;轉變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習越困難的孩子,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就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而在后進生的腦力勞動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正是閱讀。”這正如一本書中所講:“當孩子遇到了困難,唯一的辦法就是閱讀。”如何用閱讀改變后進生的生命軌跡呢?
一、精心推薦課外讀物,引發好奇心。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小學生的個性在生活中表現比較明顯,教師、家長要善于發現后進生個性特點,根據個性特點推薦課外讀物,才能生發興趣。比如:性格內向的學生給他們推薦一些古今中外科學家成才的故事《愛因斯坦傳》、《李四光》等;性格外向天性好動的學生,向其推薦英雄保家衛國具有戰斗場面的讀物,《岳飛全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林海雪原》等,喜歡音樂的學生讓他們多讀《聶耳》、《貝多芬》的故事;喜歡文藝、體育的學生向他們介紹與之相關聯的名人趣事,投其所好,循循善誘,使他們從這些名人趣事中找到與自己個性特點相適應的地方,點燃他們的希望之光。
對于數學不好的同學,幫他們選擇一些介紹自然科學知識的書比較好。語文不好的同學,幫他們選擇一些文學方面的書。通過生動曲折的故事或者優美的語言,把他們吸引到閱讀上來,從而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促進他們的學習。
二、努力激發讀書興趣,培養主動性。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六年級的后進生,閱讀量較小,教師應該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讀,愿意去讀,讀有所悟,,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樂趣相聯系。那么怎樣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呢?
1、教師表率 , 激發閱讀興趣。
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教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生因其身心發展幼稚,認知能力較差,最易產生的是模仿性,老師愛什么,學生也會愛什么,家長愛什么,孩子亦愛什么。 羅曼.羅蘭曾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所以,教師要以身作則,首先對讀書要有較大興趣,給學生以表率作用,產生強大的感染力,來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所以教師不僅要熟知書的內容,更要加深對書的感受,這樣在推薦書時才會游刃有余,可以在教室里設一個教師書架,將自己平時急需的書籍擱置在那里做出個“樣子”讓學生看。每天晨讀,教師一定要率先朗讀,非常投入地讀,讓自己的閱讀作用產生“閱讀情感場”,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讀書“磁場”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讀書的隊伍中去。教師的示范作用潛移默化,引人入勝,就能夠激發學生的讀書情趣,引發學生的讀書愛好。
2、課外延伸,激發學生興趣
課內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在課內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介紹一些與課文有關的作家、作品以及所涉及的時代背景、風俗、民情等,以激發學生自覺閱讀課外書的興趣。由學一篇課文發展到自發地去讀一本書。那學生的收獲是可想而知的。但對于小學生而言,拓展閱讀的內容一定要是他們感興趣的、能讀得懂的才行,因為一些后進生有意注意的能力還沒有那么強。
3、書中榜樣,激發學習興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可根據小學生都很仰慕英雄、名人的心理特點,經常向他們介紹古今中外的歷史偉人、科學家從小酷愛讀書的故事,幫助學生認識他們能有偉大成就的關鍵在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而激發學生讀書的欲望。學生身邊同齡人讀書的事例,對他們產生的影響更大,從而,使每個人真正感受到了讀課外書的重要性,紛紛表示要認真讀課外書,班上很快形成了濃厚的課外閱讀風氣。
4、提供平臺 ,激發學習興趣
后進生后進的原因很多時候是對自己缺少自信,對于自己的弱項沒有表現的欲望,如果我們能創造各種各樣的活動,如猜謎語,朗誦比賽,塞詩會、講故事、讀書摘抄、課外閱讀小報、班級新聞聯播、一周書評、插圖比賽、相聲、小品等,讓這些孩子在活動中也能表現出自己的另一面的才華,他的學習自信心自然就增強,為了保持這一份榮耀,勢必會在一定的時間里去努力,從而將良好的閱讀習慣保持下去。
三、教給讀書方法 ,提高積極性
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有許多小學生喜歡讀書,也讀了不少的書,但是讀、寫能力并沒有多大的提高,其原因就是閱讀方法不當。
閱讀方法因人而宜,我們提倡學生有方式讀書,個性化讀書,不拘泥于傳統方法,但以下幾點仍需要借鑒。
第一,“多讀”,多讀才能獲取大量的信息,儲存豐富的知識。可采用“瀏覽式讀書”,即,速讀——尋找知識點——摘記;“篩選式讀書”即,“目的——檢索——瀏覽——精讀——摘記的方式進行。
第二,“多背”,教育心理學表明:少年兒童智力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記憶力強而理解力弱。在兒童存儲語言信息的最佳時期,讓學生多背誦一些好文章,使之轉化成自己的語言。
第三,“多摘”,讓學生養成不動筆不讀書的好習慣,對讀物中的佳句、名段、奇事、珍聞分門別類,摘錄下來,為將來的應用,積累知識。“摘”,一定要摘最好、最美、最有意義的;“抄”,一定要抄寫工整、要講究抄的格式。
第四,“多寫”,要培養學生養成寫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讀完一本書,根據內容和自己的感受,作好讀書筆記,日積月累,可以增強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和分析品評能力
“最是書香能致遠”相信在這些有效策略的指導下,一定能為那些后進生一生的發展和幸福奠定基礎,畢竟“一個人語文能力的養成,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課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