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文樂
摘 要:雜技藝術在我國有漫長的發展歷程,我國的雜技藝術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段被完善豐富,形成當今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繁榮狀況。長久以來,雜技藝術的流傳都是靠師傅收徒弟對其進行訓練,傳授雜技的要領。而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很明顯這種形式已經不適合雜技藝術的繼續流傳發展和創新,所以采取開辦學校進行專門的雜技教育,會是一個讓雜技重新煥發光彩的機會。
關鍵詞:雜技教育;雜技教育;教學訓練
雜技藝術是我國民間藝術的精髓之一,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雜技藝術似乎基本只能來源于電視和網絡中的雜技表演節目,生活中并不常見。隨著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跟著雜技師傅學習雜技,我國對雜技藝術的傳承也走向了衰落,這就要求我國重視雜技藝術的發展。建設具有雜技特色的學校,開展雜技教育,使我國的雜技藝術可以繼續繁榮發展下去。
一、科學設置雜技教育課程
傳統的老師稱為師傅,即師傳生受,師傅教學生學。而教育則不同,“教”是老師把自己的技藝交給學生,“育”是育化,把學生培養成品質優良,品德高尚的學生,又把學生育化成技藝精湛,觸類旁通的藝術人才。所以在進行雜技教育過程中,學校首先要注重基礎文化課,提高學生們的文化素養,注重形體,舞蹈課,鍛煉學生身體的協調性,以及音樂課和表演課,增加學生的節奏感和美感[1]。在這些基礎的學習后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基本功,可以達到排練節目的階段,這時便可以給學生安排“觀摩、研習”課。雜技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優秀的雜技錄像節目,領悟優秀節目的特點和規律。學習優秀節目的編排,動作技巧。進行練習,找出各自存在的問題。學校組織學生不斷進行實習演出,收集專業人士對節目的意見,予以學生幫助提高,為把學生培養成綜合性人才打下良好基礎,
二、實現生源量的擴張
實現生源量的擴張,進一步擴大招生規模,是雜技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市場需求。雜技藝術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但是雜技藝術者卻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所以開展雜技教育要擴大招生量。學生人數的增多,對教師來說會有一個好的教學氛圍,才能對教學進行規范,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主動性進行教學研討,使學生在互相學習中進行提高,最后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雜技人才。學校在進行招納新生時應該創新宣傳,強調雜技藝術的社會功能和對社會的貢獻,希望有興趣或者有志向的學生踴躍報名,為學生提供優惠條件。學校培養的雜技學員應該要有較高的素質,學業完成以后能進行多種形式的舞臺節目表演,很容易在社會就業且收入較高,這樣才能受到廣大家長和學生們的熱烈歡迎。
三、重視德育教育
任何學校的教育,都是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做好德育工作是一個學校辦學的基本理念,所以培養正真的藝術人才,德育教育不可缺乏[2]。相對于雜技藝術表演人員相對于門類的藝術演員,其本生的素質和為人處世,臺風臺紀等都要求甚高,這是他們本身的職業道德和節目所要求的。所以對學生進行德育,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學校可以利用每周一的國旗下講話,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熏陶,洗滌他們的心靈,讓學生在莊嚴的國歌和五星紅旗下接受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感染。第二,學校定期請相關專家進行德育課和法制科的講座,激勵學生做對省會有用的人才。第三,發揮團委的作用,定期舉辦和德育主體相關的演講比賽,開展一系列的表演活動,如去敬老院慰問老人,周末在廣場是舉行義演,使德育觀念深入人心,為學生未來步入社會走向演藝道路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
四、打造精品雜技教育
學校想要搞好雜技教育工作,必須要有一批技藝高超的雜技節目,這不僅是學校雜技教育的重頭戲,也是培養一批市場頂級雜技人才的社會需要。因此,老師們在編排雜技節目時,不能墨守成規,而是要進行研究不斷創新,年年出新,創新出精品雜技節目。學生對這些新的精品雜技節目進行排列和演出,會得到社會觀眾的一致贊賞和認可,如我國某些雜技教育學校的創新雜技節目在我國和國外眾多的藝術節和雜技大賽中獲獎,廣受大眾們的好評。只有這樣不斷對雜技藝術節目進行構思創新,推行精品雜技教育,才能讓我國的雜技藝術不斷發揚傳承下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提高我國雜技文化的影響力。
五、結束語
雜技教育是雜技藝術騰飛的翅膀,我國雜技藝術未來的發展,需要雜技教育這樣的熱土來對學生進行培養。在雜技教育學校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中,要實行科學的課程設置,引導學生在掌握好基本功的基礎上在進行雜技觀摩訓練排練。同時要重視對雜技藝術人員的德育教育,讓正確的思想道德理念根植與學生的心中,對學生未來從事雜技行業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的雜技教育具備精品雜技項目,只有這樣中國的雜技藝術才能真正發展傳承下去。總而言之,雜技教育是雜技藝術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劉文忠.雜技的發展呼喚高等教育[J].雜技與魔術,2016(2):43-43.
[2]黃金龍.淺談雜技藝術表演人才的培養[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6(3):1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