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山西省煤炭行業正在進行著一場"國進民退"的大整合,煤老板也正在以一種悲壯的方式退出歷史舞臺。然而,驅逐了煤老板,山西并不能立馬迎來真正的企業家精神。所以,加快推進煤老板轉型成為企業家,形成企業家精神這一歷史性工程已勢在必行,本文從培育企業家精神的內容和形式上給出幾點思考。
關鍵詞:企業家精神;山西民營經濟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山西民營經濟一直沿著資源轉型發展路徑前行。作為山西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民營經濟的數量和質量,結構與方向直接關乎山西經濟的下一步發展動向。在三期疊加的當前形勢下,民營經濟已然成為山西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核心亮點。而企業家精神是一個民營企業實現持續良好發展的核心內驅力。山西盛產煤老板,卻鮮見企業家。其原因多種多樣,從外在和內在分析梳理如下:
外在原因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是“資源詛咒”與擠出效應:山西是典型的資源型經濟,煤炭等資源行業集中度高,產業周期波動明顯。資源周期性暴漲的規律和資本逐利偏好的天性,使得山西在短短十幾年形成了“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伴隨而來的是一種所謂的“煤老板現象”,如同一場瘟疫般,以一種野蠻的方式迅速在三晉大地上復制蔓延開來。 二是行政干預和壟斷下的政策困局導致“國”強“民”弱,嚴重缺乏培植企業家精神的環境與土壤。市場經濟不徹底、法制不健全使得民營企業家一直在政商博弈中處于弱勢地位,不得不游走于灰色地帶。顯然,山西的民營企業家在這種政策邊緣化的狀況下是很難成長起來的。因此,加快推進煤老板轉型成為企業家,形成企業家精神這一歷史性工程已勢在必行,本文從培育企業家精神的內容和形式上給出幾點思考。
一、培育企業家精神的內容
(一)全面性
明清晉商以關公為信仰,以親緣、地緣為紐帶,不斷開拓進取、勇于突破創新,最終成就了“誠信為本,縱橫歐亞九千里:以義制利,稱雄商場五百年”的商業輝煌。作為國內第一大商幫,支撐他們“貨通天下”、“匯通天下”的這種晉商精神,與現代商業文化所推崇的企業家精神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因此,如何重拾晉商精神、復蘇晉商傳統,便可從以下六大要素入手,全面培育企業家精神,重塑新晉商形象。
1.誠信是企業家精神的基石
作為企業家的立身之本,誠信是企業家修煉領導藝術的所有原則中的重中之重。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更是信用經濟、誠信經濟。沒有誠信的商業社會,將充滿極大的道德風險,交易成本顯著提高,社會資源極大浪費。晉商之所以能夠在那個年代稱雄天下,靠的正是誠信二字。他們將誠信視作一種無可撼動的信仰。喬致庸作為晉商的一個代表性人物,一生篤信寧可賠錢,也不能失信。在他眼中,信譽是商家的根基,是商號的命脈。即便在其家道中沒之時,其后人仍然延續著他的誠信。
2.合作是企業家精神的精華
偉大的企業家表面上看像是一個人的表演,但實際上企業家是非常擅長合作的,而且這種合作精神有必要擴展到每一個員工。企業家無法成為一個應對一切的超人,但企業家應該努力成為具有超強“結網”能力和意識的一個蜘蛛人。晉商正是通過設立在各地的會館團結鄉人、聯合發展,締造了商業帝國的奇跡。所以,企業家應當重視同舟共濟的團隊精神建設,強化合作共贏意識,提升員工的文化認同感和企業凝聚力。
3.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靈魂
熊彼特關于企業家是從事“創造性破壞”的角色定位觀點,凸顯了企業家精神的實質。誠然,一個企業最大的隱患就是創新精神的消亡。在富有創新精神的優秀企業家的帶領下,山西煤炭企業得以加快實現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的轉型升級,在文化理念、資金技術、人才分配和績效考核等方面向創新傾斜,切實走創新企業之路,早日實現企業的轉型發展。
(二)針對性
一些突出的現實問題需要重點關注,逐個突破:
1.構建清、親的政商關系,賦予企業家以精神正道
當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尚在日益完善的進程當中,企業決策往往會受到很多非市場因素的干擾。現實中一些公權力深度介入經濟領域,導致政商關系扭曲、尋租現象頻發、潛規則橫行。一些企業家或被迫、或樂見于專注與官員關系的經營與維護,企圖走捷徑來追名逐利。現今的反腐之風不僅為企業家翹首以盼的法治經濟“護駕” ,也有利于重建正當良好的政商關系,呵護企業家精神的健康成長。
2.構建完善的外在服務環境
(1)營商環境方面:按照市場化運作機制,行政、工商、稅務等相關部門樹立服務意識,為企業經營提供便利;而且,應當建立高度專業化的商業服務體系為企業運營過程提供及時專業的服務;此外,企業家還要善于利用高校資源,實現產學研相結合。
(2)法治環境方面:市場經濟應是法治經濟,法治應為市場經濟提供必要服務。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利和知識產權,有利于激發企業家精神,調動人才創新創業的積極性,讓大家合理合法地富起來。
(3)文化環境方面:引導民眾理解企業家在市場經濟中的積極作用,糾偏仇富心態,同時兼顧人文精神的培育,努力塑造良好的社會生態文化,厚培企業家精神土壤。
3.解決家族傳承問題,完善用人制度
家族企業在山西民營企業家中十分常見。如何解決富不過三代的問題,可從以下個方面予以考慮。一是家族企業繼承選拔杜絕任人唯親,而應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選拔機制,任人唯賢;二是對確定的繼承人應提前進行重點培育,使之具備一名合格企業家的基本素質;三是新上任的企業家一定要謙虛學習,清楚企業實際狀況后再“新官上任三把火”,避免急于構建自己的派系而耽誤企業本身的良性發展。
二.培育企業家精神的形式
(一)建立完善的培育體系,使培育企業家精神的形式具有多樣性
通過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育體系,來實現對民營企業家素質培育的正規化、長期化、制度化。設立專門的機構對民營企業家隊伍建立檔案,并對其素質進行長期跟蹤培訓,為其提供最新的資訊及相關行業的前沿信息,宏觀把握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以及行業發展動向。通過多方面合力作用,爭取使我省民營企業家能夠實現早日自主學習、合理分析,盡快提升民營企業家的整體素質。
(二)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使培育企業家精神的形式具有實效性
有效的激勵機制能夠為民營企業家的培育提供不竭的動力,而有效的約束機制可對其形成一定的壓力。激勵為主,約束為輔,兩者有機結合,能夠保證我省民營企業家培育制度的可行性與實效性。有效的激勵機制要針對不同主體的特定需求,提供具有靈活性的激勵措施,充分滿足其對高收入、高社會地位、完善的社保福利、表彰與獎勵等的需求。有效的約束機制,包括監督機制與制約機制。對企業經營者尤其是職業經理人,一方面要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具體包括:業績考核制度、決策失誤追究制度、應用記錄等,使其始終在權力允許的范圍內活動;另一方面還需形成有效的制約機制,包括法律法規制約、董事會、股東大會、社會輿論,以及民營企業家自我修養的約束等。
參考文獻:
[1]吳兆華,孔曉莉.關于培養和造就企業家隊伍的幾個問題【J】.上社會科學研究,2009(12).
[2]王健,吳紅霞.如何培養企業家精神【J】.企業家文化,2011(10).
[3]施忠鳳.加強對企業家素質的提高【J】.企業家與企業家精神,2010(12).
作者簡介:
張一帆(1993—),女,山西晉城人,山西財經大學2016(區域經濟學)學術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