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體現著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文章從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邊界的視角出發,分析財務會計報告目標和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之間的關系,揭示了財務會計報告目標的要求和邊界發展失衡的矛盾,提出現階段實現財務會計報告目標的有效途徑在于發展管理會計。
關鍵詞:會計報告目標;財務會計; 管理會計;邊界
財政部 2014 年、2016 年分別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以及《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征求意見稿)》,說明管理會計的發展提高到了國家政策層面,政府希望充分發揮財務創造價值的作用,逐漸改變我國管理會計發展滯后的局面。財務會計報告目標的實現,依賴于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協調發展,因此,基于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研究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邊界顯得至關重要。
一、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邊界與財務會計報告目標的一致性
(一)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邊界
關于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邊界有“空間邊界論”“時間邊界論”兩種不同的觀點。“空間邊界論”認為財務會計是對外會計,面向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提供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報告;管理會計是對內會計,面向公司內部管理層提供業務或項目的規劃、預測、決策參考等報告。“時間邊界論”認為財務會計是面向過去的會計,反映企業過去資金活動的信息,以歷史成本法為計量方法,履行會計受托責任的目標;管理會計是面向未來的會計,反映企業未來資金運動的信息,以公允價值為計量方法,滿足會計決策相關性的目標。根據中國證監會相關文件規定:凡對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有重要影響的財務信息,不論本規則是否有明確規定,公司均應充分披露。可見,就制定財務會計報告目標的指導理論而言,“時間邊界論”相比“空間邊界論”更具有指導意義。財務會計報告要求企業披露對決策有用的信息,不管這些信息是否“人為設定為”對內的還是對外的。
(二)財務會計報告目標的實現
由《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規定可看出,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蘊含著“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兩種觀點。“受托責任觀”是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產物,企業所有者要對經營者前期的經營業績做監督考核,而要考核則需要經營者提供前期的財務數據作支撐,所以“受托責任觀”對應的是“財務會計”和“歷史成本”計量方法。“決策有用觀”是隨著企業利益相關者(或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范圍的擴大而產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利益相關者(或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范圍從企業所有者擴大為外部投資人(如股民)、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這些企業利益相關者(或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不但對企業歷史經營情況感興趣,更對企業未來的投資方向、未來的盈利能力感興趣,所以“決策有用觀”對應的是“管理會計”和“公允價值”計量方法。
二、財務會計報告目標的實現和邊界發展失衡的矛盾
(一)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邊界的失衡
文章通過對 2009-2015 年 A 股上市公司處罰公告信息進行整理,將處罰公告類型分為操縱利潤、違規擔保、挪用侵占資產、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重大信息披遺漏、其他等六大類,結果發現,上市公司的違規行為主要集中在重大信披遺漏方面,占比達50.83%。究其原因,一是上市公司采取選擇性披露策略,報喜不報憂,以免影響公司聲譽和業務開展;二是相關披露事項準備不充分,從而導致披露不全面、不及時,甚至無法披露,達不到監管層的要求。2016 年 3 月初,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布了信息披露三大監管重點方向:過分追逐熱門題材、年報披露不夠詳細、“忽悠式”增持誤導投資者。其中,年報披露方面,上海證券交易所針對十多家上市公司出具了年報審核問詢函,問詢函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公司經營模式、經營業績波動情況、持續經營能力、重點產品盈利能力、其他重點財務數據異常等方面的問題,并要求上市公司補充披露相關信息。造成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報告信息披露遺漏的根源,是管理會計發展的滯后,即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邊界的失衡。
三、量質并重發展管理會計,提升財務會計報告披露水準
(一)發展管理會計的理論依據我國在上世紀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引入管理
會計至今,經過近 40 年的實踐和發展,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管理會計理論研究在社會各階層中普遍開展,管理會計人才群體逐漸形成,政府大力推廣管理會計,管理會計應用逐漸被眾多企業所重視。但是我國管理會計基礎薄弱,發展相對滯后,仍然無法滿足國家治理體系和企事業單位治理制度的需要。因此,2014 年財政部發布了 《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通過推進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建設、指引體系建設、人才隊伍建設、信息系統建設等工作,量質并重發展管理會計。2016 年財政部發布《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征求意見稿)》,將管理會計普遍規律上升到更高標準,并初步提煉出了應用環境、管理會計活動、工具方法、信息報告等要素,還列舉了管理會計應用常見的領域,包括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經營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等。這不但標志著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工作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也標志著財務報告披露目標的“決策有用觀”得到政策支撐。
(二)發展管理會計的建議
各財務會計報告主體正應乘此春風,大力發展管理會計,針對自身管理會計薄弱環節,探索發展路徑,提高管理會計應用實效,才能滿足資本市場監管層對年度報告披露的全面性、及時性要求。一是設置管理會計專職崗位或部門,以支撐業務發展為目標,以財務和業務一體化為抓手,緊抓公司經營管理重點進行案例研究,以點帶面,主動推動財務嵌入業務,提高管理會計應用范圍。二是公司領導層應有意識地去推動業務和財務一體化進程,改變“重核算輕管理”的財務管理現狀,將業務開展過程中的概算、預算、核算、決算等進行閉環管理,以業務開展倒逼財務支撐能力的提升。三是搭建管理會計信息共享平臺,賦予平臺充足的權限,通過大數據手段,整合企業內部各類系統數據,融合外部情報數據,統一數據指標,解決信息孤島問題,監控異常數據,預測業務趨勢,提供決策支撐。
四、結束語
財務會計報告目標體現著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融合,資本市場監管層監管重點方向體現著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融合,但是,財務會計的成熟和管理會計的滯后,兩者的矛盾已日益加深,兩者的協調發展必將是財務戰略發展的大勢所趨,加重天平上的“管理會計”這一端,是實現財務會計報告目標的要求,也是實現財務創造價值目標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許金葉.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邊界討論[J].財務與會計,2015,(04).
[2]陳志斌,潘俊.基于國家治理的政府會計概念框架演進及其引導效應[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5(01).
[3]劉藝.淺析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J].財經問題研究,2014,(S1).
[4]裴小妮.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5,(25).
[5]寧小博.基于財務報告目標的會計準則國際差異研究[J].財會通訊,2015,(18).
[6]李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異同與銜接[J].從財經界,2011,(06).
[7].王秋紅,湯湘希.論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發展[J].財會月刊,2015,(22).
作者簡介:
代亞夢(1993—),女,山西長治人,山西財經大學2016(會計學)學術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