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枝 辜美霖
摘 要:本文深入探討了在高校開展教務微信公眾號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開展教務微信公眾號的實踐。本文旨在分析如何將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日常的教務管理,提高教務管理水平。
關鍵詞:教務管理;微信公眾號;教學服務
在傳統教育教學管理中,特別是有關教務管理,學校與學生的溝通依賴傳統的媒介,包括上傳下達、發放紙質文件、發布網站通知公告、群發信息、電話等方式。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大學生已經不滿足于這些信息傳遞形式。微信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可支持發送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等的手機應用。作為新媒體中的姣姣者,微信已經日益成為師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成為常用的溝通途徑及手段,微信作為連接器,通過開放合作,使相關行業服務和產品更近一步觸達用戶[1],而高校教務管理引入微信公眾平臺是大勢所趨。
一、教務微信公眾號的可行性分析
(一)順應發展潮流
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2]明確提出了實施“中國數字教育2020行動計劃”,同時國家《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3]也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高校教務管理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應該走在時代的前列。
(二)受眾廣
2018年8月20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4],報告指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報告表明,中國繼續保持網民規模快速增長勢頭,其中手機上網的比例繼續提升,達到98.3%;通過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上網的比例則較2017年末分別下降4.1%和1.3%。可見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和數字化校園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青睞通過手機上網獲取資訊、方便生活和學習知識。根據微信數據[1],活躍的公眾號數量為350萬個。對于微信用戶的職業分布統計,學生的比例占到了14.4%。公眾賬號成為微信的主要服務之一。近八成微信用戶關注了公眾賬號。目前絕大多數師生的手機都已經安裝了微信軟件并得到廣泛應用,這成為創建學校教務公眾號的有利前提條件。
(三)有效快捷的互動性
微信作為一種即時通訊的手機應用,支持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其中微信公眾平臺中的服務號、訂閱號、小程序具有強大的實時互動性,不僅可以提供信息傳播方式,而且還可以提供業務服務。目前許多高校在教務管理中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的開發運用,充分利用其特性,推進教務信息化建設。具體體現在:一是利用微信公眾號發布信息,所有訂閱了此平臺的用戶就可第一時間收到,方便及時,傳播度較高;二是互動性強,針對微信公眾號的特征,開發者也可以將常見問題或注意事項等提前分類匯總自定義菜單,讓師生有選擇性地進行點閱。同時師生還可以通知留言反饋等方式形成雙向交流。而引入小程序更可以開放性地進行功能拓展。
二、教務微信公眾號的應用實踐
筆者根據教務管理工作的特點,立足學校師生需求,充分挖掘微信公眾號的功能和特點,以期通過微信公眾號的輔助提高教務管理工作效率。設計之初,筆者通過以關鍵詞“教務”搜索相關微信公眾號,發現大多院校都已經開通相關的教務公眾號,頭像大部分是學校的校微、LOGO或學校標志性建筑,學生訪問公眾號的第一步是關注,頭像是作為公眾號對外宣傳的直觀因素,因此需要清晰且醒目,所以本學校教務微信公眾號的頭像設置為學校的LOGO。筆者通過關注體驗各學院的教務微信公眾號,許多學校的教務微信公眾號內容為發布教學管理信息、綁定教務系統移動端的登錄,推送與教學運行相關的教務和學籍信息、查詢最新教務通知公告,學生成績、課表、考試地點、四六級信息等功能,這一塊的功能學校絕大多數都將其設置在底部的自定義菜單為交互入口,按通知、內容進行分類,給師生辦理查看事務流程有一個清晰的指引。結合實際工作需要,將本學校教務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設置四大部分:咨詢、查詢、下載及歷史消息。
各高校絕大多數均已設置有傳統基于網頁端的教務系統、教務處網站,其通知公告欄目會將帶時效性教務工作的通知公告,但是此類消息一般需要師生結合互聯網和計算機才能進行查詢,而且消息一般是通過上傳下達,有些師生可能會錯過一些重要消息,比如會錯過報名考試、報選選修課、評教時間等等。結合微信公眾號發布推送消息的基本功能,可以將時效性的教務工作的通知公告及時有效的推送到師生的手機,即節約了時間,也提高了效率。而在以往的教學管理中對于一些臨時突發情況的通知,學生有時無法及時獲知最新消息。比如選修課的班級成員來源于學校各二級學院的不同班級,一旦選修課臨時調停課,同學可能就無法及時收到這些信息從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而如果學生關注了此教務微信公眾號,就可以及時獲知教學信息等,借助教務微信公眾號可以使師生之間的信息互通,一方面減輕了教師和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度,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方便。
通過查詢調查,發現目前很多學校的教務微信公眾號功能相對單一,部分僅實現了簡單的通知公告的功能。而學生有時需要向教學管理部門反饋問題、提供建議、反映需求等,結合一線師生需求,特別在本教務微信公眾號中增加了反饋互動答疑功能,師生通過微信留言反饋,同時學校有關部門組織人員及時在平臺上接受反饋、回復,讓師生的問題可以得到及時得到解決。具體操作是在發布某項通知公告的同時,管理員事先將學生可能遇到的相對集中的問題,通過后臺添加關鍵詞設定相關回復。當學生遇到問題時,通過微信公眾號的咨詢功能留言,系統自動識別內容中的關鍵詞并推送后臺設定好的回復。為了提高回復的準確性并且保障學生提問的內容是否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回復,管理員會每天在固定時段到教務微信公眾號后臺進行查看,對師生咨詢的內容加以人工甄別并做人工回復,提高答疑的準確率。
筆者于2016年年初開通了本學校的教務微信公眾號,并開展了一系統的探索與嘗試。首先是在教務微信公眾號的宣傳推廣上下功夫,教務微信公眾號的關注人員逐年遞增,截止至2018年10月25日,本學校教務微信公眾號的關注人數為10488人次,其中男性3828人次(占比36.5%),女性6660人次(占比63.5%)。在前期通過教務部門群發消息將此教務公眾號進行宣傳,開通教務微信公眾號滿一年的時候用戶數是5342,后期采取多種途徑進行推廣,比如在發布電子版通知或紙質通知時將本學校教務微信公眾號二維碼及相關添加方式附在尾末、將二維碼粘貼在辦公室醒目位置,方便前來辦理咨詢教務管理事項的同時進行關注、學生間做好宣傳口口相傳等,通過多種途徑進一步擴大本學校教務微信公眾號的影響力。
在交流互動方面,為了進一步提高師生的滿意度,筆者在各重要事項發布通知的時候,根據以往工作經驗,針對往屆學生集中來咨詢較多的問題提前設置好關鍵詞并給予答復。同時對于后臺沒有關鍵詞的問題或者其他特殊情況,教務微信公眾號管理員會每天定時查看學生的提問并及時解答。本學校的教務微信公眾號開通至今,通過后臺數據分析,已經累計解答了近90000次提問及反饋。通過基于教務微信公眾號的有效及時的互動反饋,一方面促進了師生與教務部門的交流互動,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務管理工作的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微信公眾號作為當前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方式中的重要一環,作為高校教務管理工作者,應該適應新形勢下教學管理工作的需要,充分認識并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有效地利用好微信公眾平臺,研究如何有效地借助新媒體進一步地推進與發展高校教務管理工作。我們應該付出更多努力與實踐,進一步探索新媒體時代教務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徑,實現高校教務工作的精細化管理,推動教務管理走向更高水平,服務于教務和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 “微信”影響力報告[EB/OL].http://tech.qq.com/a/20160321/007049.htm.
[2]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EB/OL].http://old.moe.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2/03/29/20120329140800968.doc.
[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4] 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發布[EB/OL].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47/201808/t20180820_70486.htm.
作者簡介:
楊淑枝(1986-),女,碩士,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與教育應用;辜美霖(1987-),男,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助理實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