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鹽膏層的厚度和傾角多變,縱橫交錯,形成水平、傾斜及破碎的鹽、膏、沙、泥混雜結合體,其結構力差,不符合壓實規律。在鉆井過程中鹽巖遇水溶解、散落,污染泥漿;膏泥巖遇水膨脹、坍塌;鹽巖、軟泥巖塑性流動縮徑。由于地層壓力不清,鉆井時選用泥漿相對密度不當,常導致井噴、井漏、井塌和卡鉆等惡性事故。
關鍵詞:鹽膏層;卡鉆;泥漿
鹽膏層的厚度和傾角多變,縱橫交錯,形成水平、傾斜及破碎的鹽、膏、沙、泥混雜結合體,其結構力差,不符合壓實規律。在鉆井過程中鹽巖遇水溶解、散落,污染泥漿;膏泥巖遇水膨脹、坍塌;鹽巖、軟泥巖塑性流動縮徑。由于地層壓力不清,鉆井時選用泥漿相對密度不當,常導致井噴、井漏、井塌和卡鉆等惡性事故。
整個側鉆施工將面臨以下問題:1、由于井徑縮小造成的卡鉆2、井壁垮塌、掉塊造成卡鉆、埋鉆3、地層巖石裂縫性漏失多4、鉆遇復雜鹽膏層,下出水,上漏失5、地層傾角、井斜較大,井下糾斜困難,拐點和狗腿多6、完井測試遇阻,井下情況極不正常。7、套管不居中,井徑不規整,固井質量差。
1 問題的提出
小套管側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中原地層的復雜狀況,更增加了施工的難度。因此在沒有清醒對待這種復雜鹽膏層的狀況時,經常會遇到卡鉆、埋鉆事故,嚴重的甚至要填井重鉆,還有就是鉆完裸眼后電測困難,卡工具,套管下井困難,固井質量不達標等。面對這中復雜的鹽膏層時,我們一定要清醒認識,認真對待,每一步施工都要作出正確的措施。如何處理這種復雜情況情況呢?讓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討論研究。
2 施工中合理的技術措施
2.1 泥漿的選擇與維護
用于鹽膏層的鉆井液體系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油包水乳化鉆井液體系,該類鉆井液能形成穩定的乳化膜,在鉆鹽層時可有效的降低濾失量,井壁較穩定,但是成本較高;另一種是飽和鹽水聚合物鉆井液體系,使用該類鉆井液也可安全鉆進鹽層,且井徑規則,現在中原施工隊伍普遍使用該類鉆井液。
在鉆進鹽膏層時,可以提高鉆井液密度來控制井眼的收縮。鉆井液密度過小井眼收縮加劇,易造成卡鉆等惡性事故。增大鉆井液密度雖然能抑制井眼的收縮,但會影響鉆井速度,增加鉆井成本,壓開地層,造成鉆井液漏失,因此在鉆開鹽膏層時鉆井液密度應略高于臨界鉆井液密度。由于鉆井液密度較大,為防止壓差粘附卡鉆,此時應加強固控設備的使用,嚴格控制鉆井液中的固相含量,還要加入適量的降粘、降失水及液體潤滑劑,調整鉆井液潤滑性。
2.2 開窗方式的選擇
現在應用較多的開窗技術主要有導向器開窗技術和段銑開窗技術,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導向器開窗耗費資金少、但是開窗時間長,窗口長度小;段銑開窗耗費資金多,對泥漿性能要求高,但是開窗時間短、窗口長度大、定向能力強。開窗方式的選擇應綜合考慮甲方地質要求、老井井眼狀況、地層特點以及側鉆工具的側鉆造斜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優選原則:如果側鉆地層硬,固井質量較差,老井井眼井下情況復雜、井斜角較大,套管及套管扶正器不易段銑,開窗點的可選范圍有限時,一般選用導向器開窗方式。否則宜采用段銑式開窗方式。現在小井眼側鉆投入經費低,無法與水平井相比,所以在小井眼側鉆中普遍應用的是導向器開窗。導向器開窗的所需的主要工具是液壓座封一體式倒斜器和復式銑錐,開窗和修窗一趟管柱。
2.3 井身剖面及軌跡控制
由于開窗側鉆井井身短,加上地層、造斜工具、鉆具、摩擦力等影響,把井身設計成“增-穩-增”型剖面比較容易控制 。
開始造斜時最好先主扭方位稍微帶點井斜,此時井斜較小扭方位較容易。結合此地層方位及井斜變化規律,確定穩斜施工前的方位和井斜。復合鉆進穩斜時每隔30米或50米測一下井斜、方位,推測是否能中靶。如果跑靶了,則需要進行再次造斜,結合前面地層規律造斜過后,一次穩斜到底。造斜期間技術人員對井斜、方位要時時監測,必要時及時調整工具面。
2.4 鉆進細節控制
鹽膏層進行鉆進時,主要的問題是縮徑,因此鉆進過程中要注重細節,防止卡鉆。鹽膏層段,接單根要迅速,盡可能延長開泵時間,等鉆具坐在吊卡上后方可停泵。鉆進鹽膏層時,盡可能保持大排量循環,以利于清洗井壁,沖刷井壁上吸附的虛假泥餅,還要合理提拉井壁,防止粘附卡鉆。
2.5 固井工藝
當用普通淡水水泥漿固鹽膏巖層時,由于鹽溶解于水泥漿中致使井眼擴大,水泥漿隨著鹽的不斷溶解,性能不斷發生變化。同時水泥漿中的水使水敏性地層(頁巖、伊利巖、紅粘土等)發生膨脹、分散,以至造成井壁坍塌。另外在水泥-鹽巖界面,由于水泥漿在硬化過程中繼續溶蝕鹽巖而形成微間隙,可能給地下的油、氣、水竄提供了通道。因此需要用鹽水水泥漿封固鹽層,以改善水泥-鹽巖界面的膠結。
3 結論
(1)鹽膏層的塑性蠕變、非均質性、含鹽泥巖的垮塌等地質因素,及上下壓力系統差異,在施工過程中常引起卡鉆、埋鉆、套管擠壞、固井管外水泥擠空等工程事故 ,施工作業風險極大。
(2)為保證鉆井液與地層之間達到化學和力學平衡,鉆開鹽膏層前應提高鉆井液密度至鹽膏層蠕動的平衡壓力當量密度。
(3)井身結構設計要同時考慮套管設計,鹽膏層套管設計主要考慮其抗外擠能力。
(4)針對鹽膏層特點,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藝,可提高施工效率,減少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榮繼光、廖 沖、葉玉娟.鹽膏層鉆井工藝技術研究[J].西部探礦工程,2010,(2).
[2] 唐繼平.鹽膏層鉆井理論與實踐[M].油工業出版,2004.
作者簡介:
龐全書(1985-),男,2008年畢業于西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專業,現從事采油工藝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