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職業院校為了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復合型營銷人才,教師應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本文通過市場營銷課程的教學實踐,分析了高職市場營銷的教學現狀,對高職市場營銷教學模式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其出現原因進行了剖析,嘗試性地提出高職市場營銷課程"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職 ;市場營銷;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市場營銷課程既是一門經濟技術學科,也是一門方法論的課程。其綜合性、應用性與操作性極強。在《市場營銷》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典型的企業實際營銷活動的事例來討論、交流以此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學會營銷的本領,把他們培養成為應用型人才。
一、“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則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要求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徹底摒棄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知識傳授、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對象的傳統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設計(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理論正是順應構主義學習環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來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就成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基礎。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的過程和所學知識的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體驗性;提倡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開展學習,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所學知識不能片面的理解為課本知識、教師的講解和演示知識,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重視學生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學生們時下的看法,思考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以此引導學生豐富知識內容。
二、高職院校市場營銷教學模式現狀
由于我國高職教育起步較晚,大多數是由獨立設置的職業大學、成人高校、本科二級學院以及中職升格而發展起來的,在教學模式上不是沿用中等職業學校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就是采用本科的偏重理論研究的教學方式。市場營銷作為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系統性學科,但高職類院校其在教學過程中卻未能結合高職院校自身特色和學生特點、以及行業需求特點等要求,形成高職院校的特色教學模式。從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市場營銷的課程體系設置、教學模式和方法來看,還存在較多問題。如有些高職院校采用合班教學的方式,這既不利于互動式教學活動的展開,還大有可能會導致出現“吃不飽”和“消化不良”共存的教學結果。整個教學過程缺乏學生的參與,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學生只能是被動的接受老師教的內容,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記,課堂缺乏互動與靈活性,這與高職培養具有全面綜合職業能力的在一線直接進行生產、管理、服務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標不相適應。
三、市場營銷課程開展“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建議和措施
(一)適當調整課程體系,加強實踐環節
目前高職市場營銷的課程設置欠合理。其體現在課程體系與高職培養的人才定位有差距。我們高職學校過多的采用理論式教學,因而培養的營銷專業學生實戰能力不足,這與我們在教學中實踐環節太少有直接關系。高職院校市場營銷的課程體系應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導向,以滿足社會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增加實踐課程的比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理論夠用為適,盡量增加營銷實踐學時,由老師帶領學生真實地從事營銷相關活動,使學生在參加營銷工作后能夠迅速進入工作狀態,完成相應的營銷工作任務。
(二)合理選用教材或組織企業、行業專家與一線教師合作編寫教材
雖說我們用的是高職類教材,但沒有以高職的學生為中心來因材編寫,只是把本科教材進行簡化,拼湊而成,總的來說教材的質量不高。各高職院校應當嚴把教材審定關,成立由任課教師、課程負責人和系主任組成的教材審定小組,從教材內容、新穎程度、出版社、作者等方面全面評價選用教材,高職院校的任課教師還應積極主動參與編寫教材,去編寫真正符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特點和知識結構的市場營銷教材。
(三)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高職教師的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教師的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師應該積極參加培訓學習,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思想,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教師觀念的轉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學內容應該從講授變為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課堂教學模式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師生雙方都是主體,教師的角色由課堂的主導者轉變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引導者和協調者。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實施者、參與者,其直接作用就在于促成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作為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具有主動性,是自我發展的探索者、和踐行者。
(四)注重學生通用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市場營銷課程的教學應當注重學生通用能力的培養,其通用能力主要表現為五種能力:自我管理與發展的能力,與人共處協調溝通的能力,交流通訊能力,應用設備和軟件進行分析的能力,完成任務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在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方式的選擇和教學手段的運用上進行多方的探索和創新,課前引導學生做好學習準備,帶著思考進入課堂。如在學習《產品策略》時,我們不直接介紹產品這個任務中的相關概念,而是教師將該任務的學習內容進行分解,為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與把握,課前把分解內容布置給學生,要求學生分別做好課業的準備,在課堂教學中由學生分別表達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的成果。
(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課業作為學生成績考核的依據
傳統的教學強調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忽視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實踐技能的培養,考核形式單一,主要是依據平時和期末考試成績來評定好壞,沒有形成以考促教,以考促學的氛圍。也僅僅局限于增加學生平時成績的比重,一般占總分的30%左右,而所謂平時成績則主要指的是作業成績和課堂提問成績等。這種傳統的考核方式只能偏重于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在考查學生綜合能力上則略顯不足。“以學生為中心”的考核主要是通過課業為依據,在每一個單元我們都制定相應的課業,這些課業的完成,不僅要求學生能夠較好的運用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而且還需要學生深入企業實際進行調研,查找有關資料,走訪相關人員,收集所需要的信息才能完成任務。
總之,“以學生為中心”來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全面參與到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也有利于學生潛能的開發,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其通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5).
[2] 曹翌.基于任務驅動式教學的學生綜合能力培養[J].職業技術教育,2009.20.
[3] 楊曉萍.高等教育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
[4] 郎群秀.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方法[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1日.
[5]曹成喜.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任務驅動” 教學模式探索[J].市場營銷導刊,2008(6).
作者簡介:
黃汝秀(1963-)女,重慶涪陵人,管理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學、市場營銷教育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