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以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來促進教育公平是現代社會教育發展的重要經驗。當前我國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的狀況,加劇了客觀存在的城鄉差別、地區差別,也使事實上存在的階層差距拉大。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如何在教育公平理念下優化教育結構,促進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已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教育資源 資源配置 非均衡發展
非均衡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中一個無可爭辯的普遍現象。從地理空間上看,有東部、中部、西部地區之間的非平衡發展;從行政轄區區劃上看,有省際之間、地市際之間不同層級的非平衡發展;從城鄉結構上看,有城市與鄉村之間的非平衡發展等。在城鄉之間的非均衡發展表現在社會保險體制不均衡、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城鄉金融非均衡化發展和區域經濟非均衡發展。在目前看來,城鄉發展非均衡的主要矛盾尤其表現在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本文將就這個方面的現象進行闡述,并提出建議。
一、教育資源中的非均衡發展現象
教育資源在地方經濟的發展中扮演者至關重要的角色,而教育資源的非均衡發展亦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的一個重要表現。一是教育資源在東部和西部的進入難易程度不同,教育資源首先是一種資源,資源普遍具有經濟性,即具有“趨利性”,西部地區在吸引教育資源和技術投資上與東部相比明顯處于劣勢。[1]二是自然資源強勢未了,使得教育資源被地方經濟發展的操控者嚴重忽略。三是教育資源的分配非均衡,主要表現在城鄉教育中的教育經費不平等、師資力量不平等和教育設備資源不平等。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49.68%,鄉村人口占總人口的50.32%[3],若從全國城鄉人口數的比例推斷全國人大代表比例,那么農民工代表應占全國人大代表數量的50%左右。根據教育部 2012 年和 2013 年發布全國教育事業統計公報數據,2012 年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數與 2011年相比增加132.9萬人,增幅為10.54%,農村留守兒童增加 70.75萬人,增幅為3.22%。[4]可以說,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給農村鄉鎮地區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需要大幅度的措施加以改善。
二、教育資源城鄉非均衡發展的原因
1.城鄉二元體制阻礙了城鄉教育公平,城鄉之間以戶籍制度為壁壘建立起不同的資源配置體制。城鄉之間資源配置的不平等造成城市占據大量的社會資源,而農村則擁有與自身發展需求不相符的資源。經濟資源作為教育事業領域的基礎性因素,城鄉經濟配置與占有的不平等直接影響城鄉教育中的師資、教育經費和教學設備等資源的不平等。
2.階層差距明顯,學校等級化問題突出在近年來我國教育公平的研究中,社會階層之間接受教育的差距未被特別關注,為巨大的城鄉差距所遮蔽。一系列研究顯示,隨著在社會轉型中城鄉差距、貧富差距逐漸拉大,教育制度作為社會分層的機制逐漸突顯,中小學和高等學校學生的階層差距正在擴大 [2],而這些由于階層差距所帶來的基礎教育不均衡發展極易導致其他方面的城鄉非均衡現象,進一步加劇城鄉二元結構。
3.城鄉政治地位懸殊,農村難與城市進行平等博弈。隨著教育事業的改革,城鄉之間的教育水平沒有逐漸拉近,反而呈逐漸拉大趨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城市與農村之間的政治地位不平等,這導致農村難與城市進行利益博弈。有關數據顯示,農村人口在全國人大中的比例遠低于城市人口,那么農村的“代言人”就相對較少,政策傾向難以平衡,從而造成教育資源及其他資源的不均衡配置。
三、解決教育資源城鄉非均衡發展思考與建議
1.優化師資隊伍配置,理順內部關系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師資的培養,名師隊伍的建設,還有學校硬件設施的建設等等,都會影響教育的均衡發展,從而影響教育公平乃至社會公平,因此,必須加快教育改革的速度,理順教育內部關系,以進一步優化 師資配置,促進教育公平的發展。
2.要健全農村教師的管理制度,堅持公平與質量并重的原則,建立有效的政策機制促進教育公平,確保所有人獲得有質量的教育的權利。義務教育與非義務教育要有所區別,重點中學與非重點中學也要有所區別。建立積極、公平、有效的教育政策機制是促進教育公平的根本保障。
3.加強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規范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保證所有適齡兒童和少年接受并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加強政府督導力度,提高辦學規范維護教育公平;設立農村教師工資標準,健全工資增長和福利待遇保障機制[5]。
4.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增加教育投入推動教育公平。教育投入不足,必然會導致教育資源配置的失衡。因此,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把教育公平確立為國家教育政策的基本價值取向,使預算內公共教育經費占GDP的比重至少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建立各級政府教育經費的保障供給機制等,切實促進和維護教育公平。[6]
從總體上看,我國基礎教育存在發展不均衡的現象,尤其是城鄉之間差距十分明顯。這種差距主要是教育資源尤其是財政資源在城鄉之間配置不合理甚至失衡造成的。教育經費投入雖然逐年有所增加,但由于缺口大,很多經費預算計劃并不能很好落實,未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因而政府要加強對教育的資金投入及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
參考文獻:
[1]王冬杰.教育資源分配與區域經濟均衡發展關系探討[J].商業時代,2013(11):137-138.
[2]龐君芳.教育公平視域下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J].學術探索,2015(01):141-146.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R].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R].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
[5]張舒愷.淺析城鄉二元體制下教育資源不平等現象[J].大學教育,2015(01):20-21+39.
[6]廖聲豐,張乃丹.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視域下教育公平機制構建的思考[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1(02):98-100.
作者簡介:
何佳琪(1995.06-),女,漢族,四川南充人,碩士研究生,中共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