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陽
摘 要:本文從人口老齡化過程中我國勞動力供給變化特點研究意義出發,分析了人口老齡化過程中我國勞動力供給變化特點,并總結了解決我國勞動力供給變化面臨的挑戰的方式,旨在為人口老齡化應對工作的開展提供意見,同時在結合我國勞動力供給變化特點的基礎上探索相應的發展和規劃方式。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供給變化特點;面臨的挑戰
引言: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到了人口老齡化加速階段,主要表現是老年人在總人口規模中的所占比例日漸提高,這表示其他年齡組的人口占比將會隨之降低,其中最關鍵的便是勞動人口規模的變化,這會對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造成十分顯著的影響,為此,相關部門需要在分析和結合我國現階段及未來勞動力變化特點探索應對方式。
1.人口老齡化過程中我國勞動力供給變化特點研究意義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各國都需要經歷的問題,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末進入到人口老齡化階段,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國65歲及其以上老人人口數量已經達到了總人口數量的11.45%,這一數據表示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在日漸加劇[1]。而一個國家的勞動人口供給情況則和人口老齡化程度有著直接關系,兩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的關系,目前,我國針對人口老齡化現象的研究大部分以人口老齡化現象的經濟后果為主,如養老問題、消費問題、儲蓄問題等,很少有研究學者將人口老齡化現象和勞動力供給聯系在一起,即使有部分學者開展了研究,也只是分析了人口老齡化現象對勞動力供給數量的影響,極少有關于人口老齡化現象對勞動力供給階段性影響、勞動力結構變化、勞動力在城鄉方面變化的研究。由此可見,我國現階段關于人口老齡化過程中我國勞動力供給變化特點的研究還不夠完善,這需要相關學者和機構開展進一步研究。
2.人口老齡化過程中我國勞動力供給變化特點
2.1 2030年后勞動人口規模會逐漸下降
勞動力供給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勞動力潛在供給和實際供給,潛在供給指的是具備勞動能力的全部勞動人口,實際供給指的是實際參加經濟活動的勞動人口。本次分析為了提高統計便利程度,將符合勞動人口年齡規定的人口均歸為潛在勞動力供給,但是在不同的統計方式個依據下,勞動人口年齡規定也存在差別,本次分析則統一規定為15-64歲[2]。
據聯合國在2012年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無論采用什么形式的生育模式,全國勞動人口規模都會在2015年之后明顯下降,事實如此。但是截止到2030年之前,勞動人口規模暫時不會出現大幅度下降,在此之前,應用不同類型的生育方案,其對勞動人口規模的影響都微乎其微。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從現在開始鼓勵生育,盡管不能對未來20年之內的勞動人口規模產生影響,卻可以改善20年之后的勞動人口規模。
2.2中青年勞動力供給即將率減少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的日漸加劇,我國的勞動人口規模也會向老年化方向發展,這表示我國勞動人口規模中,青年勞動力所占比例將會降低。據勞動人口發展規模預測報告顯示,截止到2020年,我國勞動力規模中15-24歲勞動力規模和25-44歲勞動力人口規模將會下降,而45-64歲勞動人口規模將會提高,到2040年左右達到峰值,隨后會有所改善和均衡。
目前,我國勞動力人口規模中,已經開始呈現出44歲以下勞動人口規模逐漸減少的局面,其中以25-44歲之間勞動人口規模變化最早、最快、最顯著、持續時間最長,而此年齡階段的勞動人口正是國家建設和經濟發展的主要人力資源,此年齡階段勞動人口數量的逐漸減少將會對經濟發展和建設造成不利影響[3]。由此可見,我國目前面臨的勞動力變化挑戰主要是中青年勞動力規模的減小。
2.3勞動參與率將下降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勞動力供給變化特點的影響不但體現在對勞動人口年齡結構的改變上,還體現在勞動參與率上,我國的勞動參與率相對于大部分國家而言較高,上世紀80年代可以達到85.95%,但是進入到90年代之后,由于經濟轉型等原因,勞動參與率開始有所下降,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勞動參與率相比較大多數國家而言依然較高。
從實際角度而言,影響勞動參與率的因素較多,較為普遍的有教育事業的發展、群眾收入水平的提高、群眾收入來源向多樣化方向發展、就業形勢變化等。但人口老齡化依然是勞動參與率降低的主要影響因素,15-24歲勞動人口勞動率較低的主要原因是此階段勞動人口大多數會接受教育,在接受完教育之后其勞動率將會出現大幅度提高,指導退休前會出現降低。總之,勞動率變化最為顯著的人群是低年齡勞動人群,這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有直接關系[4]。
2.4會對我國勞動者受教育程度造成影響
由于我國人口規模現階段呈現出日漸下降的趨勢,且經濟水平的日漸提高決定了未來勞動密集型企業要想技術型企業轉變,這會降低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對勞動人口的需求數量,面對此趨勢,相關部門需要確保我國勞動力素質提高能夠滿足產業結構升級的需求。但是按照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持續形勢而言,人口老齡化現象會提高高齡勞動者在在我國總勞動人口中的比例,這將會對我國勞動人口的受教育程度造成一定影響,勞動人口素質的提高也會受到人口老齡化現象的限制。
3.如何解決我國勞動力供給變化面臨的挑戰
3.1學會利用好勞動人口規模下降前的空檔期
我國勞動人口規模下降屬于一個長期過程,并且未來十年的減少率不會出現大幅度提高,一直到2030年才會進入到全面下降時期。因此,就現階段我國勞動力變化特點而言,勞動力供給并不會過早出現問題,勞動力分配面臨的最大問題仍然是就業壓力大,為此,我國產業在進行結構升級的過程中,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保留部門勞動密集型企業。
3.2加大對青年勞動力的培養力度
上文中提到,青年勞動人口規模的下降將超過總體勞動人口規模下降幅度,為此,相關部門需要提高對青年勞動人口規模下降問題的重視程度。從勞動力發展政策的角度而言,需要實現勞動人口從數量方向想質量方向的轉變,并且加大對青年勞動力的培養力度,以此來解決青年勞動力不足的問題[5]。
3.3合理規范退休年齡
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將會日漸凸顯,此時適當延遲退休年齡能夠緩解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壓力,具體而言,需要將女性的退休年齡拉平到和男性一樣的60歲,隨后再逐漸整體向后推移,不能直接一刀切,進而在合理規范退休年齡的基礎上,尊重部分勞動人口的退休意愿,分幾年來完成合理規范退休年齡的目標,以此來提高我國的勞動參與率。
結束語:綜上所述,盡管人口老齡化現象會給我國勞動力供給帶來較大的挑戰和問題,會造成勞動人口規模的大幅度下降,但是大幅度下降現象將會發生在2030年之后。此外,有關部門需要對勞動力的老化和農村人口老齡化現象加以重視,并且需要制定針對性預防和解決措施,做好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和勞動力供給變化。
參考文獻:
[1]童玉芬.人口老齡化過程中我國勞動力供給變化特點及面臨的挑戰[J].人口研究,2014,3802:52-60.
[2]總報告起草組,李志宏.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總報告[J].老齡科學研究,2015,303:4-38.
[3]王歡.江蘇人口老齡化進程中勞動力供給趨勢[J].中國統計,2015,01:31-33.
[4]王悅.中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空間計量分析[J].社會科學研究,2015,05:73-78.
[5]于寧.“后人口紅利時代”中國的挑戰與機遇——基于老齡化經濟影響的視角[J].社會科學,2013,12: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