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大氣受到日益嚴重污染和破壞,嚴重危害著人們日常生產生活,所以做好大氣環境污染治理刻不容緩。本文首先探討大氣環境污染成因,接著分析大氣環境污染因素,最后提出大氣環境污染的保護。
關鍵詞:大氣環境;成因;污染因素;保護對策
1 大氣環境污染成因
1.1 人為污染源
(1)農業污染源。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為了降低病害、蟲害和草害對農作物的危害,需要使用農藥。農業生產中濫施農藥和化肥行為較為常見,在污染和破壞農業生產環境同時,還危害農村和城市生態環境。
(2)生活污染源。燃燒石化燃料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煙塵和有害氣體,生活中使用的一些化學產品對大氣污染程度也在逐漸加重,如氟氯烴,燃燒后具有較高穩定性,在大氣中停留時間越長,產生的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就越嚴重。生活垃圾分解時產生的二次污染及燃燒廢棄物均會污染大氣,危害人體健康。
(3)工業污染源。工業生產過程中用電能、熱能及動力等都來自燃料燃燒,是造成大氣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因生產原料和方式有一定差異,在空氣中還會產生有害氣體和物質。尤其落后的傳統行業對大氣環境污染更加嚴重。
(4)交通污染源。近些年,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交通運輸行業也在突飛猛進,交通工具產生的尾氣是大氣污染源之一。另外,交通運輸工具和工業排放廢氣在陽光作用下會產生二次污染,形成光化學煙霧。
1.2 自然污染源
火山噴發、山林火災、海嘯、大氣圈空氣運動、土壤和巖石風化等都屬自然污染源,雖然只是大氣污染小部分,但也需引起重視。如火山爆發過程中會產生硫化物,進入空氣中就會形成化學活性云,同人類活動釋放的氯氣發生反應,使臭氧消耗速度加劇。
2 大氣環境污染因素
2.1 氣象因素
一是風和湍流。實際上,風可以沖淡稀釋污染物,在其他條件保持不變情況下,風速與大氣中污染物濃度呈負相關。湍流則是不同尺度下流體不規則運動結果。湍流運動會使空氣中氣體混合,進入大氣中污染物在湍流作用下分散稀釋。風速越大,湍流越強,擴散稀釋速度加快,污染物濃度就越小。二是溫度層結。溫度層結影響大氣湍流強弱,穩定層結會抑制湍流出現,大氣對污染物稀釋擴散能力減弱,擴散受阻,尤其在垂直方向表現更加明顯; 在沒有穩定層結時,熱力湍流加強,擴散強烈。逆溫也會影響大氣環境,因逆溫存在,大氣始終處于穩定狀態,湍流受抑制,對大氣垂直運動和污染物垂直擴散不利。
2.2 汽車尾氣排放量增加
隨著機動車數量的快速增加,排放到空氣中的汽車尾氣對臨近地面空氣層的污染最為嚴重,再加上臨近地面環境容量小,應科學有效掌控汽車尾氣排放,嚴格根據大氣環境治理規定進行防治,從根本上提升大氣環境質量。
2.3 工業結構和能源消費布局不合理
在所有大氣污染物排放行業中,電力和供熱行業對煤炭使用量最多,在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上也占據領先地位。煤炭燃燒過程中產生大量二氧化硫,若不能對供熱和電力行業的能源消耗結構改變,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硫量會持續增加,大氣環境污染更為嚴重。
2.4 人口遞增和人們環保意識弱
人口數量快速增加,能源消耗量呈現快速上漲趨勢,加劇大氣環境污染。一部分社會民眾環保意識差,如對環境保護工作艱難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不清楚政府現有環境保護政策,阻礙大氣環境污染治理工作順利開展。
3 大氣環境污染的保護措施
3.1 強化監管體系
強化監管體系,加大監管力度,是一種有效進行大氣環境污染的措施,通過加強監管,對大氣污染問題進行高度的重視,可以對企業的具體生產環節進行嚴格把關,加大監管力度,確保大氣污染問題的有效解決,確保相關制度的貫徹落實。另一方面,強化監管體系,有效進行監管,需要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層層傳導落實。同時加大污染企業的排查力度,提高生產效率,積極引導企業轉型。注重經濟發展,也不能忽視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需要實現三者的協調發展,爭取達到理想的監管效果[1]。
3.2 合理規劃工業區,加強綠化建設
合理規劃工業區,在發展工業的同時盡可能降低大氣污染的危害,是解決大氣環境污染的有效措施,合理規劃工業區,需要注重以下兩點問題,第一,需要對城鎮生活區以及工廠密集區進行明確的劃分,將工業區修建到下風處,讓工業廢氣遠離居民的生活圈。第二,加強綠化環境建設工作的開展,在制定保護大氣環境方案時,需要注重加大城市綠化規模,大量種植樹木,發揮樹木吸塵、降噪、吸收有害氣體的作用 [2]。
3.3 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大氣環境保護是一個系統的、長遠的工作,其關鍵是要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將環保工作作為一個長遠的工作堅持下去,有效進行環境保護。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需要加大宣傳力度,營造環境保護的文化氛圍,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倡導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擴大人們對環境的知情權,實時公布空氣質量狀況、曝光有環境違法問題的企業或個人,激發人民的責任心,讓全民參環保。
3.4 控制污染源
控制污染源是大氣環境污染保護的主要措施,是大氣環境污染保護的重中之重,通過控制污染源,盡可能降低大氣環境污染,有效進行大氣環境保護。由此可見,控制污染源十分重要,是大氣環境污染保護的主要措施。控制污染源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注重交通污染源與生活污染源的控制,為控制污染源,需要倡導綠色出行,綠色生活,合理控制城市中的車輛,有效控制車尾氣排放,除此之外,對汽車能源進行改革,研發新型能源汽車,降低汽車尾氣排放量,緩解大氣環境污染。第二,加強大氣監測,做好城市綠化工作。眾所周知,樹木是大自然的肺,具有凈化空氣的作用,通過增加城市的綠化率,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降低污染,還可以有效治理城市熱島效應,達到改善城市空氣治理的目的,建設生態文明城市[3]。第三,加大環保投資,安裝污染物治理設施,同時,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進行清潔節能生產,達到減少企業污染排放量的目的。與此同時,政府還需要加大環境整治力度,需要依法治理污染企業,從嚴治理,嚴格整改重度污染企業,并幫助其轉型[4]。
4 總結
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通過大氣環境污染監測與保護措施的研究,從控制污染源、加強監管、合理規劃、人人參與等方面著手,可以有效緩解大氣污染問題,確保大氣環境的質量,從而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關于大氣環境污染監測與保護措施探討[J]. 許靖.中國戰略新興產業. 2018(16)
[2]城市大氣環境監測布點優化及實證論述[J]. 王慧婷.資源節約與環保. 2018(05)
[3]環境工程中大氣污染處理的分析[J]. 張連政.資源節約與環保. 2018(05)
[4]我國大氣環境污染現狀及防治措施分析[J]. 張黎.山東工業技術. 2018(13)
作者簡介:
李明麗(1985.11),女,漢族,黨員,工程師,畢業于哈爾濱理工大學,環境工程專業,主要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