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俠
摘 要:在林業生態管理方面,要重視技術的投入,在技術投入過程中要迎合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要求。作為相關工作人員,要不斷探索有效的技術內容,以提高林業生態管理效率,從而進一步為國家林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有效保證。
關鍵詞:林業生態管理技術;內容;策略
引言
近些年,林業生態管理被廣泛關注,為進一步提高林業生態管理水平,要積極開展有效的分析,首先要明確其生態管理的內容,也要掌握林業生態管理技術創新的作用,以此才能進一步提高認識,通過林業生態管理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進一步促進生態林業發展。通過進一步工作的有效開展,不僅可以在短時間內對良好的自然環境進行建造,同時還能保證自然環境的良性循環,從而保證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1林業生態管理分析
林業生態管理主要是指將維持自然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作為根本目的,利用相關的科學技術手段與方法,加上在與自然科學相關理論的指導下,對其進行實現的整個過程。和其他保護性手段存在本質上的不同,首先,林業生態管理的手法是單一的,其中有一些甚至是跨學科的;其次,建立林業生態系統不僅可以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同時還能從本質上對自然環境進行改善,這樣一來就為自然環境的改善貢獻了重要的力量;第三,林業生態系統對環境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可以進行擴散,并對周邊的自然環境進行帶動,在此基礎上產生良好的效果;第四,在林業生態管理工作中,主要包括多方面的效益,其中經濟效益最為明顯。
2林業生態管理技術創新的作用
2.1提升生產勞動效率
以往的林業發展主要是靠粗放的勞動力,要提高生產效率,就需要增加勞動力數量,而技術創新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引進和應用新技術,可以減輕勞動者的勞動強度、提高效率,還可以有效解決管理上缺乏人才的問題,增加經濟效益,另外,引進人才、提高林業從業人員及經營者的業務能力和水平,可以讓管理技術化,優化人才結構,提高林業生產效率。
2.2保證林業可持續發展
現階段我國林業發展中有很多不足及問題,如蟲害病害、花期受損等,傳統林業實施的是粗放管理,這也無法有效對林苗生長進行有效管理。而技術創新,可以讓管理形式創新發展為集約式管理,有效對林業進行管控,如使用先進的自動化、智能化技術實時監控林業生長的溫度、光照等因素,營造出良好的生態環境,讓樹木可以獲得更好的發展。采取數控化的管理模式,和有關技術配合,可以實現林業發展及生態環境維護相一致,實現經濟和環境的統一。
3林業生態管理技術促進生態林業發展策略
3.1重視觀念創新
要創新林業技術,首先需要創新觀念,結合生態林業的發展需求,在此基礎上,加強創新,提高林業技術的應用率,進而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生態林業技術創新推廣系統。因此,有關機構以及研究人員要樹立新的觀念,提高對生態林業技術研究工作的重視程度,以市場需求作為研究引導,以林業社會化要求作為主導,增加各類投入,進而提高技術創新水平,另外,對技術創新研究也需要加大監管力度,讓林業結構可以和市場要求一致,這樣有利于技術的推廣工作,進而提高技術創新管理的能力。
3.2重視技術的有效轉換
我國林業發展中缺乏新型研究成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且對于成果的轉化也不足,這也就影響了技術的市場推廣。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創新體系,沒有資源整合系統。創新并不是獨立進行的,而是涉及一套完整的體系,需要將各類資源整合起來,用開放、競爭、合作的方式,用制度促進創新技術的市場化運用和推廣。研究單位之間需要加強交流和合作,利用有關的創新合作機制,進而攻關各類技術,促進林業科研產品市場化,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
3.3加強現代林業技術管理
3.3.1森林培育技術管理
我國國土面積廣闊,但是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積少,現代林業技術在森林培育上,在植被恢復中,從樹木品種和存活率、生長速度上都取得不小的成就。有效的技術提高了林業生態建設效率,也保證了生態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3.3.2森林資源監測技術管理
在森林培育技術的發展下,對于培育后的森林資源監測也是至關重要的。雖然提高了樹木抵抗環境的生長能力,但是它的生長狀況,對于森林的非系統性因素的監測,比如水澇、火災、人為砍伐破壞等因素的監控也是必不可免的。林業研究實驗室對于林業具體的生長環境往往會進行周期性的觀察、監測,應對森林資源的生長狀況、防火防澇等情況也逐漸從認為監測轉向認為與機器共同監測的模式。
3.3.3森林病蟲害防治和植物檢疫技術管理
南方潮,北方干,不同地域的森林都有不同的病蟲,針對這些病蟲,現代林業技術已經從被動采取治療方案轉向主動防護階段:定期對樹木進行檢疫,提前對樹木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防治,避免樹木被病蟲咬嗜而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特別是對有著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古樹的防治方案。
3.4生態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中的應用
3.4.1用激素防治病蟲害
害蟲在交配和繁殖的過程中會釋放信息激素吸引異性,治理人員利用激素防治病蟲害主要是用科學技術手段獲取害蟲的性外激素,干擾林業害蟲的正常繁殖或者對害蟲進行直接誘殺。或者治理人員可以制造人工信息激素破壞病蟲的定位定向能力,阻斷交配過程、減少害蟲繁衍的數量,以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3.4.2利用生物技術防治
在林場中利用天敵昆蟲防治病蟲害是一種經濟環保的生態防治手段,不僅可以高效控制病蟲害,還能豐富森林生態系統。治理人員在林場中引進害蟲的天敵進行生物防治時一要注意對天敵昆蟲的保護,不要使用化學農藥,防治農藥殺傷天敵昆蟲;二要注意釋放天敵昆蟲的數量和時間,如果天敵昆蟲數量相對較少,則要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達到防治的數量要求。選擇合適的時間釋放天敵昆蟲才能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有些微生物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對林木也沒有損害,但對一些害蟲卻有強大的侵襲和感染能力,對病蟲害種群造成破壞。治理人員可以利用細菌、真菌病毒等破壞害蟲蟲卵,或者讓害蟲發生病變,以減少病蟲害的數量。
3.4.3運用不育技術防止害蟲繁殖
在小面積森林中,治理人員常用誘捕器誘殺某一性別的害蟲,干擾其交配;或者破壞害蟲的生殖腺功能影響害蟲的生殖能力,從而進一步降低害蟲的生產數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現在不僅要重視經濟水平的提高,同時更重視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作為一種有效保護環境的重要方法,林業生態管理目前已經引起了相關人士的注意與重視。本文基于此背景,重點分析了林業生態管理技術的運用措施,希望分析能夠加深對林業生態管理技術的了解與認識,從而進一步做好林業生態化管理與利用。
參考文獻:
[1]梁黎.林業生態管理內容及技術要求分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8(05):92-93.
[2]張金來.林業生態工程及其信息管理技術[J].陜西林業科技,2009(06):87-92.
[3]郝懷曉,楊金福.林業生態工程空間數據及其管理技術[J].陜西林業科技,2007(02):58-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