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雋
摘 要:現代會計分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大分支。財務會計的會計原則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完善,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前后一致的會計原則體系。而管理會計由于出現的時間比較晚,作為管理會計基本理論的管理會計原則,會計學界對其研究還遠遠不夠,尚未形成統一的定論。
關鍵詞: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特征性;分類職能;
管理會計是指利用財務會計提供的資料和其他資料,通過體系化的專門方法進行加工、整理和報告,使各級管理人員能據以對日常發生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的解析、控制與籌劃,并幫助決策者作出高效的決策,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使發展戰略、經營管理、財務會計一體化的有效工具。體系化,指的是使單位的經濟效益在投入和產出之間尋求最優化,所屬部門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相互強化,在系統化、網絡化、程序化的基礎上產生最強化組織的過程。
1 管理會計特征與分類職能
1.1 管理會計特征
現代管理科學從決策是管理的首要職能這一基本認識出發,把一個完整的管理系統區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決策系統;二是決策支持系統;三是執行與控制系統。與此相適應,管理人員也可區分為三種不同類型:一是決策人員;二是參謀人員;三是執行人員。會計人員作為信息專家,是屬于決策支持系統中的參謀人員。
1.2 管理會計分類職能
管理會計包括兩大部分:成本會計和管理控制系統。體系化條件下的成本會計和管理控制系統包括五個環節:人力資源環節、財務環節、物資物流環節、供應銷售環節和生產環節。在此條件下,管理會計中的成本不是財務會計中的成本所包含的原材料、薪酬和制造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而是劃分為人力成本、物資成本、財務成本、供銷成本和生產成本五大項,并展開相應的管理控制行為。
1.2.1人力成本
人力成本是指單位在一定時期內,使用勞動者進行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活過程中支付的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的總和。它包括獲得成本、使用成本、培養成本和離職成本。
1.2.2 物資成本
物資成本是指單位在一定時期內,使用物資產生的采購、使用和回收的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的總和。它包括采購成本、使用成本和回收成本。采購成本是物資的進價成本。使用成本是單位在使用物資的過程中增加的直接費用。回收成本是物資回收再利用所產生的費用。采購成本包括買價、稅費和其它。使用成本包括勞務成本、配套成本、占用成本和維護成本。
1.2.3財務成本
財務成本是指單位在一定時期內,使資金鏈運動實現有效化所發生的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的總和。它包括籌集成本、使用成本和回籠成本。籌集成本是資金籌集過程中支付的各種費用。使用成本是資金使用過程中支付的各種費用。回籠成本是資金回籠過程中支付的各種費用。籌集成本包括內部支出和外部支出。使用成本包括股權支出和負債支出。回籠成本包括周轉損失和回籠支出。
1.2.4 供銷成本
供銷成本是指單位在一定時期內,使供應鏈和銷售鏈運動實現有效化所發生的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的總和。
1.2.5 生產成本
生產成本是指單位在一定時期內,使生產鏈運動實現有效化所發生的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的總和。它包括:管理成本、質量成本、工藝成本和技術成本。
2 管理會計目標與標準化流程
2.1 管理會計目標
管理會計目標是協助管理當局做出決策,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管理會計的原則脫離不了其本質與目標。管理會計之所以能為管理當局服務,是因為能向管理當局提供其質量符合管理要求的信息。因此,有關管理會計信息質量的原則應成為管理會計的原則。
2.2 會計標準化流程
2.2.1 初始建賬
這是企業進行賬務處理的第一步,初始建賬需要財務軟件公司和企業財務人一起完成。主要工作是指根據企業具體行業要求和將來可能發生的會計業務情況,購置所需要的賬簿,然后根據企業日常發生的業務情況和會計處理程序登記賬簿。這個時間也是最辛苦的,很多問題需要處理。
2.2.2 入賬前審核
主要工作就是俗話說的審單子,主要審核原始憑證是否正確,是否符合公司制度及相關法規等。
2.2.3 編制會計憑證
報銷單據審核完畢了,就需要對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確認和計量,并根據其結果,運用復式記賬法編制會計分錄,填寫會計憑證。這一部分嚴格意義來講才真正屬于專業領域,才需要利用會計學原理進行編制。
2.2.4 登記有關賬簿
記賬會計此時需要根據會計憑證分別登記有關的日記賬、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并結出發生額和余額。
2.2.5 編制試算平衡表
編制財務日記賬明細賬等,難免會出錯,此時一定要重視試算平衡表,根據總分類賬試算平衡表和明細分類賬試算平衡表,檢查記賬有無錯誤。
2.2.6 期末調賬和編制工作底稿
期末結賬前,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確定本期的應得收入和應負擔的費用,并據以對賬簿記錄的有關賬項作出必要調整,編制調賬分錄和試算平衡表,并結合分類賬和日記賬的會計數據,據以編制工作底稿,以方便下一步對賬和結賬工作,并為最后編制報表提供便利。
2.2.7 對賬和結賬
對賬主要有賬賬相對、賬證相對和賬實相對。結賬即結清賬目,在把一定時期所發生的經濟業務全部登記入賬后,將各種賬簿記錄的經濟業務結算清楚,結出本期發生額合計和期末余額,或將余額結轉下期,以便編制財務報表,分清上下期會計記錄和分期繼續核算。
2.2.8 編制和報送財務報告
根據賬簿記錄編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報告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這一步是最后的一步,也是最讓人看到財務辛苦的一部分,大家往往喜歡只看這張報表有沒有問題,不知道一張簡單的財務報表后面竟然付出了這么多汗水和團隊協作。
3 實例分析
某企業生產A產品,假定產銷平衡,預計明年該產品銷量為1500件,單價為50元,增值稅率為17%,營業稅率為10%,銷項稅與進項稅的差額預計為20000元,另外還應交納7%的城建稅和3%的教育費附加,如果同行業先進的銷售利潤率為20%,要求:(1)預計該企業的目標成本;(2)如果A產品由兩道工序組成,相關的成本結構資料如下:第一工序直接材料占70%,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各占15%;第二工序半成品占80%,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各占10%,確定各工序的目標成本。計算如下:
(1)目標利潤=1500*50*20%=15000元
應交稅金=1500*50*10%+(1500*50*10%+20000*17%)*(7%+3%)=8590元
目標成本=1500*50-8590-15000=51410元
4 結束語
管理會計作為一個信息系統,其學科屬性是信息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管理會計作為決策支持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內容是從事決策的研究工作,為領導者最終進行最滿意(可行)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管理會計原則是用來指導管理會計的具體實務的,管理會計應當有一套相對穩定和完整的原則體系。不同于財務會計局限于企業內部信息的收集與處理,管理會計更注重從戰略的高度,圍繞本企業、顧客和競爭對手組成的“戰略圈”,收集、分析顧客和競爭對手的具有戰略相關性的信息,也對企業內部的信息進行戰略審視,幫助企業領導者知己、知彼,進行戰略性思考,進而據以制定競爭戰略。
參考文獻:
[1]陳虎,陳春華. 財務共享服務實施中需關注的問題[J]. 財務與會計(理財版).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