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摘 要:醫院基礎設施建設是醫院發展的重要依托,良好的建筑是發揮功能的前提。改革開放后,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飛快發展。同時,因為擴張的誘使,醫院紛紛舉債建設,造成較高的債務負擔,為醫院發展帶來不利影響。本文從醫院建設籌資模式入手,闡述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多元籌資實踐和綠色醫院建設實踐,希望給醫院建設籌資理論帶來一些幫助。
關鍵詞:醫院基建 籌資 綠色醫院
一、醫院基礎建設的籌資途徑
(一)世行等國際貸款
外國政府貸款有著鮮明的特點,條件優惠,其贈予成份一般在35%以上;貸款利率低,一般為1%~4%,有的貸款為無息;還款期長,通常在10~40年間;貸款額度大,如以前的日元貸款。
醫院基建改造,利用外國政府貸款,是解決巨額資金的較好辦法。這種籌資方式稱為用外國的錢辦自己的事。要重視項目轉貸、評估工作,在計劃部門批準項目建議書或可行性研究報告后,還需經國內轉貸銀行評估,轉貸銀行對醫院要求相當苛刻,需要將收費權作為質押,將醫院所有賬戶資金轉入該行。一般外國政府貸款要求財政擔保,爭取財政擔保比較困難,要選擇財政支持的項目。
(二)我國政府貼息貸款
政府貼息貸款具有政策補助和商業融資的雙重性,銀行貸款的本金由醫院歸還,其利息由政府補助。政府貼息貸款對于改善醫院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強化醫院的經營資本,提高醫院的競爭能力發揮了很大作用。
政府貼息貸款是政府的一種投入模式,限于政府財力,貼息貸款的規模應該限制在政府財力可承受范圍,因此就存在一個確定投資重點問題。貼息貸款重點是:改善醫院經營環境的各類基建項目;醫院附屬工程如污水處理及排放系統等。
(三)資金安排產生的商業信用
商業信用是醫院在醫療服務過程中和結算過程中形成的負債。主要包括預收住院病人的預交金形成的“預收醫療款”,醫院購買藥品、材料物資結算時形成的“應付賬款”,醫院應付、暫收其他單位或個人的款項而發生的“其他應付款”。商業信用是醫院普遍發生而且數額較大的社會資金來源,為緩解醫院資金暫時困難,起到了調節作用。這樣操作雖然緩解了醫院資金緊張局面,但卻損害了債僅人的經濟利益。醫院應從誠信原則出發,建立適度的商業信用關系,及時回款。
(四)銀行貸款
醫院向金融機構取得借款,除少量用于臨時資金周轉外,主要用于醫院發展資金不足,包括房屋建筑的基本建設,銀行貸款分為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兩種,短期借款是指醫院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入的償還期在一年以內的款項。長期借款是指醫院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入的償還期在一年以上的款項。近幾年來,銀行貸款向醫院轉移的份額越來越多。但是有個問題值得醫院決策者注意,醫院基本建設投資規模過大,要防止效益低下的重復建設和盲目擴張。
二、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的實踐
20世紀90年代,當時地區經濟開始發展,醫院舊有的建筑和格局難以滿足需求,需要不斷的翻新改造,1997年至今,醫院建設21萬平米,包括了門診樓、新住院樓、醫技樓、食堂樓、運動中心、培訓中心。近年又建設了康巴什部全部14萬平米建筑,新院區的設計和施工都達到了國內一流的水準,康巴什部院區請臺灣設計師結合西方醫院建設理念設計建造,功能完整、布局合理,獲得國家建設領域最高獎魯班獎。康巴什部院區基礎建設完全申請政府財政撥款,采用分期付款方式總投資約10億元。全額財政撥款的籌資方式及額度開創了內蒙古自治區的最高紀錄。
在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建設過程中,貫徹了多元籌資方式。從立項堅持到審計結束,跑市政府、自治區發改委,設計前在國內相關一流醫院里參觀學習,和設計單位交流設計理念,提出設計要求,施工中嚴把質量關和時間關,材料和工藝都嚴格要求。尤其是在手術室、重癥醫學科、燒傷科、血透室、供應中心、感染科、檢驗科等關鍵科室,領導參與了幾乎每一個細節的討論和拍板。
開創公立醫院建設的“多元化籌資”新模式。在外來人口涌入,本地人口集聚,中心醫院接納能力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但財政收入還不很富裕的前些年,政府不可能投資數億元建設醫院,創新性地采用“企業捐資,政府辦院”的方法,走遍全市各地,幾乎踏破了各大企業的門檻,籌集資金5億多元(全部無償使用),建起了獲“魯班獎”的6萬多平米設施一流的新病房大樓,改善了患者住院條件,創下了同級醫院建設和發展的“新模式”——公立醫院建設既不坐等政府撥款又不舉債。
建設的東勝部消毒供應中心完全按照衛生部標準施工,獲得了全區消毒供應中心培訓基地的資格,支持建設了內蒙古地區第一條醫院街,使病人和醫療物品在院內轉用中免得“風吹日曬”。建設了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家完全意義的靜脈配液中心。許多建設成就的取得,都與醫院負責人員,精益求精的工作性格離不開,那種加班加點、親力親為的態度感染也影響著每一個設計、施工、監理人員,保證了醫院基建的高標準、嚴要求。
經過十幾年的建設,今天的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占地面積27.42萬平米,建筑面積26.18萬平米,發改委編制床位2200張,已躋身于自治區較大醫院的行列。醫院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先進集體、“全國職業道德建設先進集體”、“全國衛生系統行業作風建設先進集體”、“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全國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衛生系統創先爭優活動先進集體”、全國文明單位、自治區平安醫院建設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
三、建設綠色醫院
醫院的就診環境是患者來院的第一視覺。為了更好的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醫院投巨資新建近2萬平方米的門診大樓,并對室內裝飾的地板、墻裙顏色選用柔和的材料,門窗色彩與地板顏色巧妙搭配。加強了導醫、問訊及智能化診病措施,盡量縮短病人掛號、候診、診斷、交費、檢查、治療、取藥等路線。適當分流,不使病人的流線往返重復。大廳采用玻璃吊頂,寬敞明亮,病房及大樓走廊均擺放休息座椅;ICU重癥監護室隔簾;門診大廳設立大型電子屏幕全天播放精彩紛呈的電視節目和醫院發展專題片;統一的標識標牌;擺放整齊的健康資料;訓練有素的導醫小姐;輕柔舒緩的背景音樂;布局合理、色彩搭配恰當,處處體現人性化設計,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并在新門診樓前建設近萬平方米的廣場,建設文化走廊和供病人及陪人觀賞和散步的旱地音樂噴泉、花徑、花圃等,營造出一個園林整體性及藝術性相結合的自然環境,使住院和就醫環境充滿生機。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醫院的醫療環境得到了根本改變。高科技醫療設備的配備提升了醫院的診斷治療水平,讓社會共享了現代醫院高科技技術和現代建筑藝術帶來的優美、文明、舒適。家庭式的病房、人性化的服務、優美的環境,聲譽盈滿。實現了用“比較低廉的費用提供比較優質的醫療服務。
這幾年,在創建平安醫院,優化醫療執業環境方面我們也作了大量的工作。開辟了綠地、修繕了病區房舍、為困難職工發放慰問金、興建建筑面積6800平方米的職工食堂和職工活動室,通過這些實實在在卓有成效的事情,全院職工的執業環境和生活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
以門診大樓為風景線,醫院實現了美化、亮化、綠化、硬化。病房、走廊、門診大廳等處透徹著豐厚的文化底蘊。種植花草樹木,形成了上喬下灌、三季有花、四季應時的綠化景觀;院內全部硬化;夜間霓虹燈、射燈、標識燈透出了盎然生機。
參考文獻:
[1]從建筑節能檢查開始——建筑節能質量問題綜述[J]. 李致遠.中國建設信息. 2008(17)
[2]新形勢下醫院戰略管理的探討[J]. 戴星,任彩娟.中國衛生質量管理. 2008(04)
[3]韓國延世大學醫療系統綠色醫院的運營[J]. 申東千,李尚繼,金道賢,尹賢貞.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