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家漢
摘 要:在我國整體經濟發展當中,農業經濟的發展占據重要地位,農墾經濟是農業經濟的主要構成要素之一,其發展情況直接關系到農業經濟的實際發展。在農墾經濟的發展中,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農墾經濟管理體制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導致其發展受到明顯制約。伴隨我國農業供給側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推進,對農墾經濟管理體制進行改革也十分重要,本文將對此進行相關探析。
關鍵詞:農墾經濟;改革;體制;管理;著重點
農墾經濟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構成,在我國經濟發展方式不斷轉變的背景下,農墾經濟的發展也在隨之變化,且形成了增長速度快、運行情況穩定、發展質量高以及經濟效益好的發展格局。但是,農墾經濟的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其管理體制方面需要得到切實改革,只有對農墾經濟的管理體制進行革新,才能確保農墾經濟發展更為健康、穩定,確保農墾經濟發展中各項工作得以完成。
一、優化經營管理結構
在農墾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當中,相關人員首先需要對其經營管理結構進行優化處理,對于農墾經濟的供給結構而言,經營管理結構會產生極為直接的影響。相關部門需要鼓勵各個農場穩定“兩田制”以及農墾區社保繳費政策不變,在此基礎之上對農場內外的土地流轉方式進行分析,充分利用土地流轉,并且選擇服務、入股等模式對農墾經濟的規模化經營方式進行處理,以此不斷提高農業規模化經營以及集約化經營的整體水平。
二、優化產品結構
在農墾經濟的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當中,質量和效益是農墾需要重點關注的部分,并且需要不斷向中端以及高度方向轉變。農場需要充分利用農墾經濟發展中較為獨特的資源優勢,不斷對農墾產品的自身結構加以優化,將產品資源配置到價值鏈的頂端部位,并且不斷發展新品種以及名特品種,還要重視高端消費市場的開拓,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農墾區農產品的安全水平以及質量水平。相關部門及人員需要在 農墾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當中大力實施農產品的品牌建設工作,并且結合所在地區建設相關的農產品品牌方案,積極打造農墾產品的品牌體系,進而提高農墾經濟的整體效益。相關人員可以選擇應用新媒體以及網絡宣傳等方式對農墾產品進行廣泛的宣傳推薦,進而不斷提高農墾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這對于其管理體制的改革有明顯的推動效果。
三、優化產業結構
針對農墾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還需要從產業結構的優化進行入手。比如沿江的農場可以提高小麥的單產量,并且重視小麥畝均收益的提高。而沿淮的農場則可以在穩定現有的糧食種植面積的同時,適當對旱改水規模加以擴大,還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適當提高水稻的種植面積,而盡量減少大豆的種植面積。對于茶區而言,相關人員需要不斷提高茶葉的種植效益,可以有效擴大無性系良種茶葉的種植面積,并且不斷提高名優茶的種植比例,這樣可以有效推動茶葉的綠色增長。與此同時,農墾經濟的相關人員與部門也應當重視設施農業的發展,不斷提高設施農業的整體裝備水平,并且積極建設農墾系統的蔬菜生產基地以及水果生產基地,也可以適當開展水肥一體化的建設,并且積極在農墾經濟的發展當中引入物聯網技術等。部分地區也可以結合自身發展現狀去不斷加強農墾標準化養殖小區的建設,開展林地養雞、稻田養蝦等新型的發展方式,這樣可以確保農墾經濟的整體效益得以提高,對于農墾經濟的管理體制改革也有重要的促進效果。農墾需要認識到農產品流通以及農產品加工的發汗,并且不斷延伸農墾經濟的產業鏈,對其內在價值鏈進行不斷提升,在做強一產的基礎之上,不斷實現“做優二產、做活三產”的目標,進而推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在農墾經濟發展中不斷創新融合。
四、加快發展新興產業
目前,我國經濟的發展正在處于新的結構調整階段,新興業態以及新興產業都在不斷涌現,且農墾經濟發展當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也變得越來越廣泛,這就給農墾管理體制改革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空間。因此,把握發展形勢、不斷發展新興產業也是農墾管理體制改革的一大重點要素。
目前,農墾經濟發展也需要積極引入農村電商以及農業物聯網等,這樣可以不斷降低農產品的流通成本,也能切實解決農產品銷售困難的情況。對于農墾經濟的管理體制改革而言,相關人員需要引入物聯網與現代農業的相關技術理念,并且在管理體制當中引入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工作,確保農墾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此外,受到當前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及人們相關需求的不斷變化,農墾經濟的發展也可以預后生態型養老、農墾休閑以及鄉村旅游等進行深度結合,不斷推進農墾經濟當中養生產業、休閑產業以及觀光產業的發展。相關部門可以結合農墾經濟的實際發展情況,做好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形成較好的接待能力,并且適應市場環境的需求,進而不斷提高農墾經濟的發展效益,也能帶動其管理體制的改革。
五、把握改革方向
傳統時期的農墾經濟在實際發展過程當中,其管理體制出現過多次變化,但主要是為了解決農墾經濟為哪一級政府部門進行管理的問題,卻未能深入觸及農墾經濟以及農場企業當中的自主權以及長期吃“大鍋飯”的問題。如果將農墾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單純認為是將農墾企業下放至地方進行管理,無異于重復農墾經濟的傳統發展道路。
在農墾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當中,需要切實做到政企分開以及簡政放權兩點內容。對于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需要對農墾企業的內部經營進行切實管理,不斷調動農墾企業職工的自身積極性,不斷提高生產人員的勞動生產率,并且協調好農墾企業以及職工之間的關系。此外,農墾企業的相關人員還需要合理處理企業以及當地群眾自身利益之間的關系。部分地區可以選擇大農場套小農場的管理方式,在發揮大農場自身發展優越性的基礎之上,不斷調動小農場在實際發展當中的積極性,并且發揮機械化的發展優勢,對農場的內在潛力以及資源潛力進行深入挖掘,從根本上改變其內部經營管理。
結語:
在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工作當中,農墾被視為建設“排頭兵”與“主力軍”,農墾經濟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更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農產品有效供給的主要推手。當前,我國正在積極推動農業領域供給側改革工作的開展,相關部門以及人員也需要在這一大方向下從多方面入手對農墾經濟的管理體制加以改革,對農墾經濟的經營管理結構、產業結構以及產品結構進行優化,還要積極在農墾經濟發展中重視并不斷發展新興產業,以確保農墾經濟的得到合理革新。
參考文獻:
[1]韓朝華.從團隊生產到個體經營:改革開放時期農墾農業的生產體制轉型[J].中國經濟史研究,2018(04).
[2]王曙光,呼倩.中國農墾體制改革目標設定與路徑選擇研究——基于雙重功能結構的視角[J].社會科學輯刊,2018(04).
[3]陳進.關于農墾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幾點建議[J].中國農墾,2017(03).
[4]景艷英,劉德剛,劉平.加強財務管理,促進農墾可持續發展[J].現代經濟信息,2013(21).
[5]賈大明,李紅梅.我國農墾經濟形勢分析、發展思路與政策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