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代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有些大學生的行為習慣與大學生的形象相悖,針對校園里大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不文明行為習慣,有了自己的一點思考,分析了背后的成因及改變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文明習慣;養成;對策
這些天各個網絡媒體相繼轉載“22名大學生一夜之間被開除”,這篇文章被刷屏了。內容是: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發布通告,決定對學業成績沒有達到要求的22名學生進行清退。另外,還有40名學生留級。準確說,就是開除了這22名學生。《人民日報》的報道,兩天前,985名校華中科技大學發布一則通告,決定把18名學生的本科學歷轉成專科。究其原因不是違法校規校紀,也不是闖了大禍,很簡單,就是考試不合格。考試不合格的原因,是沉迷網游。作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感觸諸多。今天就來談談文明行為習慣。
一、大學生不文明的現象及原因分析
都說大學是一方凈土,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向著高道德高素養的方向發展,但也存在不少與大學生形象相悖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日常語言、行為以及個人形象上的不文明。都說語言是門藝術,禮貌和諧的語言讓人如浴春風般舒服,也會增加個人的魅力值;有的學生公眾場合比如教學區域會有大聲喧嘩;語言可能會比較粗魯野蠻;球場上語言不合可能就會有肢體上的碰撞甚至大打也手;教學公共區域抽煙現象;
2、課堂上的不文明。上課前的不守時,遲到開始,進教室沒有向老師行禮的規矩,有同學在三令五申下還是偷偷帶早點飲料及教室,趁老師不注意偷吃;課堂中部分同學自顧自的開小差,主要是使用的手機玩游戲,曾經一段時間教學區域全面覆蓋使用手機袋,課前進教室自主交納手機至手機袋,后面沒有得到有效堅持;除了沒認真聽講外,老師布置的作業也不能按時按質完成。碰到考試,盡管學校三令五申,開展各種警示教育,但大大小小的考試仍然有一些同學以身試法,在考試中作弊,甚至包括代考或替考。
3、人際交往中的不文明。首先談學生和異性同學之間交往,大學生到了最美好的年齡,對異性的欣賞是正常現象,但有些大學生在校園里勾肩搭背,卿卿我我,摟抱接吻,實在不雅;再談學生之間的交往,教學中碰到過一件事:一次帶大二年級的學生到戶外進行實踐教學,當時委托一名同學幫忙登記集合同學的名單,由于當時班上同學站得相得比較分散,我告訴學生根據現場到的同學點名,他很不好意思地告訴我:班上的同學還沒認齊!話完著實讓我驚訝了一下,雖然談不上不文明,從某種意思上也暴露出了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問題;再談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往;按理尊師重教,這是學生最基本的禮儀教育,但在校園里和迎來走過來的學生相向走來,一些學生缺乏向老師問好、行禮之舉,比如共搭一部電梯或者去食堂打飯,甚至有學生會和老師爭先上行等現象。
4、生活居室的不文明。宿舍衛生的亂糟糟,臟衣服臟鞋襪到處亂放,書桌上亂堆亂放,煙頭垃圾隨處亂丟,寢室門口的地面和臺面放滿了快餐盒;宿舍里有長明燈、長流水現象;盡管學校多次宣傳教育,禁止使用大功率電器、使用吊床吊椅、飼養寵物等,但依然有大學生無視學校紀律。
每每看見大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諸如上述的、缺乏文明修養的行為就令人擔憂;表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的那種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較薄弱,同時責任感與規則意識也變得淡薄了。思考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教育原因。教育家說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這一代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零零前后的獨生子女,很多家庭對孩子本身的規則教育意識比較欠缺,甚至有些家庭過份強調平等,有些孩子從小對自己的父母就缺失基本禮儀及修養;有的父母可能更一味看重孩子身體上的健康以及學習成績,對規則和素養教育自身認識不夠。
2、社會因素。當代大學生生活在網絡信息時代,從小就接受著來來方面社會大環境的“見聞”,加上年齡特點,對有些行為的認知不夠,甚至會錯誤地跟風去模仿,缺失價值觀的判斷;或者被身邊同學影響。比如網絡用語的興起、某種時興服飾、發飾的跟風,包括有同學在身體部位的紋身和夸張的比較不合適宜的妝容。
3、思想教育的不足。這些大學生在經歷了小中高中生涯緊湊式的學習后,有的學校也更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忽略了思想道德、文明素養方面的教育;到了大學,一下子放松下來,加上很多同學會為自己打上“成年人”的標簽,而對思想素養方面的學習不夠。經常我們會聽到很多人講:高中拼命學,上了大學就好了。所以,學生在所有成長經歷中思想道德的教育我認為是完全不夠的。
二、文明習慣養成的對策思考
1、樹立榜樣。人天生具有模仿的能力,校園里,大力樹立各方面文明典型學生,大力宣傳他們的事跡,甚至請他們做報告會,就像優秀人物的報告會一樣,在校園內形成一股龐大的優秀力量,相信對學生是一種很好也很有力的教育。包括我們優秀老師的事跡,從老師到學生廣泛樹立典型和榜樣,相信校園就會盛開文明的花朵。
2、從校園人文環境的培養入手。心理學現象表明:人的行為始終和環境是息息相關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人可以改變環境,同時人又很容易被環境所影響。我相信:校園這個相對的大環境是能對大學生起到熏陶作用的,就像人到了一個有煙味的環境,身上總會帶點煙味,一樣的道理。可以試著從加強加力塑造校園文明環境開始,比如在標志性建筑或樓道張貼文明修養鼓勵語;多舉辦一些更接地氣的關乎學生道德素養方面的社團活動,比如傳統文化進課堂進社團,事實上我們是文明古國,我們的禮儀之邦也是馳名古今中外。
3、管理與教育并駕。教育是種手段,要讓這種手段的作用發揮到極致效果,還是要用管理來做后盾,只有教育沒有管理是無力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很贊同文章開頭提到的22名學生被開除的做法,事實上,大學校園里總是有那么一些人在最美的年紀、最好的課堂躺著睡覺、坐著玩游戲,正如游戲人生,考試多門不及格,補考又不是很費力的情況下,使得在學風上的不文明現象越演越烈,在有些時候,校園真可以借鑒企業對員工的考核做法,管理可以充分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簡介:
嚴滔(1977.08-),女,漢族,湖北宜昌人,副教授,本科,主要從事計算機專業類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