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騁 肖步云
摘 要:近年來,黃石傳統工業競爭優勢明顯減弱,產業結構亟待轉型。本文通過swot分析法分析黃石在轉型過程中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并在此基礎上分析黃石難以轉型升級的原因,進而針對黃石轉型升級給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黃石;轉型升級
一、引言
黃石是一個工業城市,工業是黃石經濟發展的根基。近年來,黃石部分傳統工業競爭優勢減弱,企業轉型升級步伐不快,工業對經濟的整體拉動不強,工業成為黃石的痛點、難點。產業結構亟待轉型。本文就如何轉型升級進行探討。
二、黃石工業現狀swot分析
1.優勢(strength)
(1)工業基礎較為雄厚。作為一個老牌工業城市,黃石的工業基礎雄厚,相關產業配套比較完善。且黃石產業集聚明顯,已形成8大產業集群發展態勢與”三園一帶”的開發格局。黃石市現有省級開發區(省管園區)7家,其中,公告的省級開發區(省管園區)4家。近幾年來,黃石市委、市政府把“一區三園”(黃金山工業新區、大冶城西北工業園、西塞山工業園和棋盤洲物流園)建設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舉全市之力全面推進“一區三園”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推進經濟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區域優勢明顯。黃石地處鄂東南,不僅是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而且還是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性中心城市,鄂東皖南贛北的區域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先進制造業基地,素有江南明珠之稱。黃石地處“中三角”的中心地帶,承東啟西、匯通南北,交通區位優勢明顯。
2.劣勢(weakness)
(1)黃石礦產資源枯竭。自60年代來礦產資源的大規模開采,已進入資源枯竭期,多種礦產資源儲量銳減。主要礦產資源經濟承載力指數總體上均呈下降趨勢,鐵礦剩余可采儲量在前幾年持續遞減,近兩年有一定幅度的增長,銅礦、金礦剩余可采儲量持續降低。
(2)環境惡化。由于礦產資源的大力開采,造成多處生態環境破壞,且治理難度較為困難。雖近些年來有所治理,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總體上,特別是工業區的大氣環境、生態環境依然嚴峻。
3.機遇(Opportunity)
(1)黃石市是武漢城市圈(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改革配套實驗區)副中心城市。融入武漢城市圈可以更好的借力武漢科教、金融、人才、技術等資源,為黃石有能力參與更大范圍市場的競爭贏得了先機。
(2)中部崛起戰略。中部崛起戰略是溫家寶總理于2004年提出。黃石處在中部六省的核心位置,必然受到政策的傾斜。
4.挑戰(Threat)
外部競爭進一步加大。黃石受到省方面支持較少,與省內其他城市競爭較大。且黃石鄰近超大一線城市——武漢,雖說能承接相關產業轉移,得到一些方面的好處。但是許多高新企業、高校人才會被武漢吸引走,黃石兩所高校人才畢業之后往往選擇在武漢就業,且附近城市、省份高校畢業生均選擇在大城市就業。黃石受到有效的資源其實很少。
三、黃石轉型升級困難的原因
1.科技創新能力不足
黃石以工業產業為主,從業人員素質相對偏低,缺乏中高端科技人才,致使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偏低。雖然黃石有兩所高校,但黃石產業結構造成了人才就業面狹窄,當地培養的人才又紛紛外流。黃石市待遇的低下,污染較為嚴重的自然環境,以及企業內部往往缺乏有效的激勵措施,很難吸引外部人才。
2.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三產業不發達
2017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479.4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8.2:57.0:34.8。黃石產業結構嚴重失衡,第三產業雖有一定的發展,但是占主導地位的還是第二產業,對經濟貢獻較大的還是以工業為基礎的產業。資源型產業“一業獨大”是資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的問題。黃石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存在工業倚能倚重問題,轉型壓力巨大。黃石市制造業工業企業共569家,占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數的80.5%,涉及29個制造業行業。新興產業略顯薄弱,高新企業增加至增加值只有50億左右的規模,僅占全市規上工業的8.4%。第三產業不發達,服務業、商貿業、旅游業后勁明顯不足。高端產品、高附加值的產品較少。服務業規模偏小,層次偏低,新型業態發育遲緩,高端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金融、商務服務、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規模較小。
3.政府資金不充足
地方財政資金匱乏,可用財力不足。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完成111億元,社會事業發展類支出119869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16.38%),社會保障和公共衛生類支出279296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38.18%),經濟建設類支出127231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17.39%),產業發展類支出36146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4.94%),公共安全及行政機關運轉類支出169053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23.11%)。政府給與企業相關的資金支持非常有限,更無法建設相關產業配套設施。導致企業融資成本過高,無法研發高新技術,產業停滯不前。
三、黃石經濟發展轉型的建議:
(一)政府方面
1.加大資金投入,出臺相關人才引進政策
政府要研究和用好各級引進人才方面的優惠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人才引進的相關配套政策,加大中高端人才的引進力度。政府要加大對黃石高校的科研的投入,培養高學歷高素質的年輕人才。加大對黃石中小企業,新興企業的支持力度。投入更多資金來完善相關產業配套設施。
2.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
加快轉變產業結構,發展現代物流業和旅游業等相關新興產業。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棋盤洲現代物流園等重點項目建設。支持企業建立互聯網銷售平臺,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進全域旅游。調整完善旅游管理和投融資體制,積極創建國家旅游標準化示范城市。堅持以工業旅游為主體,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做好“四大工業遺址”保護與開發,研究旅游火車長期運營措施。升級景區項目,加快特色小鎮建設。提升商貿業態。積極參與武鄂黃都市圈核心功能區建設,深化內貿流通體制改革,引進大型商貿項目在團城山、大冶湖新區布局,加快商業示范街區建設,打造鄂東最具活力的消費中心。
3.利用好相關政策,加快融入武漢城市圈
黃石市是武漢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也是促進中部崛起的重要支點城市之一。此外國家發改委與國家開發銀行合作設立了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專項貸款,可使地方財政資金短缺問題得到有效緩解。融入武漢城市圈可以更好的借力武漢科教、金融、人才、技術等資源,因為產業的發展與集聚,必然伴隨著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的匯集,甚至包括產業鏈的重新整合,為黃石有能力參與更大范圍市場的競爭贏得了先機。
(二)企業方面
1.加大資金投入,提高自主研發力度
企業要加大對資金投入,購買新技術、新專利,實現技術突破,加快技術轉化,培育延長新興產業增長點。提高自主研發力度,結合企業實際,圍繞主導產品,提高核心產品競爭力。提高科研經費。建立合理的薪酬獎勵制度,提高對科研人員的獎勵。培訓員工相關技能以及開設技能培訓基地,加大人才的內部培養。
2.加大項目引進建設力度。
發揮本土特色。明確黃石制造業產業鏈缺失及薄弱環節,項目引進著眼于產業鏈缺失環節的填平補齊。做好龍頭企業培育延伸產業鏈。圍繞滬士電子、欣興電子、美利林、日豐管業等大型企業,引進各類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推動眾多中小企業跟進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凱,張靜.內蒙古突破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的困境與對策研究——以包頭市為例[J].中國林業經濟,2018(05):111-116.
[2]陳丹,王然.礦業城市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以黃石市為例[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5,28(09):57-61.
[3]鄒光.黃石市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轉型路徑探討[J].當代經濟,2009(22):90-92.
作者簡介:
肖步云 徐騁(1979.8-)女,漢族,湖北黃石市,湖北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 文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