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 趙嘉睿
【摘 要】奇幻類型電影在現實社會的基礎上對世界加以夸張變形,以或寓言或傳奇的方式折射生命的本質。如何制作精良的國產奇幻片,如何使國產奇幻片走向國際市場,最重要的是平衡本土與世界的關系,在立足民族文化、本土特色的同時也應當注重人性表達,使之具有普世價值。
【關鍵詞】奇幻片;高概念電影;國產類型片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32-0056-02
奇幻類型電影是在現實社會的基礎上對世界加以夸張變形,以或寓言或傳奇的方式折射生命的本質。奇幻電影是包括科幻、魔幻在內的電影類型,建立在超越現實空間的更高級的虛幻空間之上,是對區別于現實世界的“虛幻世界”的描摹,不僅滿足了創作者對于現實的種種幻想,同時也達到了觀眾心中的某種期許。這類電影從不承載過多的意識形態,而更多地以自然隨性的表現、引人入勝的劇情以及強有力的視覺沖擊營造出超驗的真實,以此來吸引觀眾的眼球。奇幻電影塑造的虛幻世界中,融入了現實世界的道德禮儀、宗教信仰等風俗文化,既實現了幻想,又不完全脫離現實,在虛幻中創造真實。
一、現狀——架空世界的票房誘惑
2012年國產奇幻片《畫皮2》(2012)初步嘗試3D制作,便捧得年度票房總榜第三名的成績;2013年周星馳更是攜《西游降魔篇》(2013)問鼎榜首,以124699萬票房奪得了年度冠軍。2014年的《西游記之大鬧天宮》(2014)和2016年的《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2016)都是在中國古典浪漫主義神魔小說《西游記》的基礎上改編的奇幻片,并且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由夢工廠歸來的許誠毅憑借著《捉妖記》一舉打破票房紀錄,使其成為國產奇幻類型電影的標志性影片。2016年春節檔,周星馳的《美人魚》憑借著幽默詼諧的劇情設置、充滿現實意義的精神內涵以及奇幻的動作場面設計再次打破了國內的票房紀錄,以339139萬元的紀錄成功霸據全國總榜第一的位置。此外還有《尋龍訣》、《盜墓筆記》(2016)一類由熱門小說所改編的網絡IP電影也極具票房號召力。國產電影早已進入IP時代,但對于中國傳統神話故事來說,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借用、拆解,更多的應該是尊重與建構。
國產奇幻電影劇作大多脫胎于古典神魔小說,在人物塑造的過程中,往往由于神魔世界與人類世界的差異,為了在人物塑造方面形成對照和反襯,并沒有展現出很好的深層人物性格,人物符號化、單一化,主角的隱藏維度沒有得到更好的彰顯。這一原則的缺失意味著在國產奇幻片當中,缺乏普遍意義上的人物弧光。而結構的功能步步緊逼,主人公最終憑借超自然力量甚至精心安排的巧合來走向結局。國產奇幻電影劇作方面仍然欠缺成熟,并沒有達到國際市場的一流水準。
二、特征——“高概念”模式下的奇幻制作
高概念電影對色彩、音樂的把控和要求也十分嚴格。在宣傳營銷當中,音樂在前期宣傳和后期推廣當中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好萊塢市場化運作的手法之一。譬如電影《畫皮》的主題曲《畫心》,由內地實力歌手張靚穎演唱。曲調哀婉,聲線凄美,歌曲不僅是對電影劇情的補充,更像是女主角的內心“獨白”。在歌曲的傳播影響下,電影也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從畫面角度來講,高概念電影風格上追求“視覺溢出”,影片風格基調(色彩)較為統一,而且需要豪華明星陣容的加持,將好萊塢“明星效應”最大化。國產高概念奇幻電影無一例外地選用一線大牌,無論是郭富城、鞏俐這樣的老牌一線明星,還是白百何、井柏然這樣的當紅青春偶像都是國產高概念奇幻片的不二選擇。這也是奇幻電影在高概念制作下的又一特征。
高概念的核心是營銷決定制作,在制作中設計營銷方案。市場能力、市場驅動力是高概念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捉妖記》即成功的高概念電影模式。在制作方面,體現出精良的團隊整體水平,故事簡單流暢,想象世界豐富多彩,在妖與人的關系以及妖界想象之中完成了奇幻片的設定要求,并且片中的小妖“胡巴”與以往東方傳說中的妖怪形象相去甚遠,贏得了觀眾的喜愛。其中最主要的是取消了人妖對立的概念,用可愛、善良的小妖來建構另一種世俗庸常,妖和人都具有欲念,也就是今天的中產階級生活價值表征。然而現今票房轉變的主要因素,正是中產群體的擴大這也就是《捉妖記》在奇幻、喜劇的標簽下所賺取高票房的要素之一。
當把經濟觀點的技術變革理論用于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中的商業電影制作時,這種理論會產生無與倫比的效用。至此,我們可以總結出國產奇幻片在高概念的制作模式下,以市場能力為驅動,風格化的特征、簡潔敘述的有效性為主導,體現出風格民族化、制作數字化、視覺直觀化的美學特征。
三、發展——兼顧人文關懷與審美追求
目前國產奇幻片工業化發展、產業流程規范、工業標準培養方面還有待提升。類型制作水準參差不齊,提升文化商品品質,就要追求藝術性與技術性的融合與平衡。現今正處于奇幻電影發展上升期,而奇幻題材近些年大熱的趨勢十分明顯,所以如何發展奇幻題材影片,將國產奇幻片能夠在國際市場與國際大片相抗衡成為奇幻片發展的首要問題。
而類似于《鮫珠傳》(2017)、《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017)這樣的作品,則是由網絡小說改編而成。網絡文學雖然具有龐大的受眾群體,但在由資本轉化為影視作品的過程中,卻往往容易因原作本身的問題“引火燒身”。譬如在網絡寫手唐七公子抄襲新聞影響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票房成績受到很大打擊,一部分觀眾拒絕為此買單。而故事本體也是置于大的魔幻設定下的男女情愛之事,沒有真正思維層面的突破創新,再加上網絡輿論對影片制作水平的質疑,導致這一項目收效不佳。而一些較為成熟的網絡IP如《悟空傳》(2017)卻又因為對原作的大肆修改刪減而遭到原作粉絲抵制。反類型、超類型和類型雜糅則可以在共時性關系中催生出新的電影類型。尋求奇幻電影的創作新方向,則需要創作者跳脫出現有類型思維,將反類型、超類型手段運用于創作之中,在形式和趣味方面尋求更豐富的表達,在一種類型的敘述過程中,加入更加豐富的表達方式和手段,以此豐富視聽元素。
首先,政府文化部門應該主動拓寬技術創新平臺,增加國內外交流機會,推行藝術創新機制。要想避免對商業大片的粗暴模仿,需要在技術層面實行對自身的完善,這不僅是市場化在電影方面所面臨的主要矛盾,也是國產奇幻片實現藝術價值的首要任務。好萊塢商業電影三大法寶:資金、技術與市場化運作。現今國產奇幻片制作除了資金充足之外,技術大多依靠國際化團隊制作,在市場化運作方面近年來雖然緊跟國際浪潮,但仍然不具備完善的市場體系,比起國際“單元包裝”發行系統仍然捉襟見肘。此外,還應該完善市場監管體系,以此來對抗國內部分影視公司規模小、技術專業積累不足等問題。面對技術層面的外部威脅,切忌飲鴆止渴,要尋求健康、良性發展。這不僅需要國內創作者與領導者的通力合作,也需要本土市場的凝聚力,使奇幻電影作品在本土文化中引起情感和價值共鳴,與此同時打好跨文化市場的攻堅戰。
其次,要想沖破現有的環境桎梏,最重要的還是在奇幻電影本身的制作上。魔幻是人們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現今國產奇幻電影主要停留在魔幻世界之中,而尤以東方傳統價值建構為主,故事也大多是傳統古典文學改編。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積淀下,對于神話傳說中的神魔記載非常多,既有危害人間的黑山老妖,又有與人結下親緣的白娘子。而要說到奇幻元素的來源,所有的花草植物、飛禽走獸、奇珍異寶都可以幻化人形,也都可以修行得道,這便是《西游記》所描寫的東方奇幻世界。而國產電影對《西游記》的改編也是證實了它統治中國神魔想象的不可撼動的主導地位。除此之外,《山海經》、《聊齋志異》等古典著作也成為改編的熱門選材。
最后,要想在海外市場取得突破,必須轉變奇幻片的創作思路與發展方式。我們不難發現,西方奇幻片致力于制造震撼視覺沖擊,也會積極展現西方價值立場。我國現今奇幻片應當以類型雜糅和文化融合的姿態,探尋傳統文化與現代理念新的對話方式,以神寫形,隱喻世俗百態。在互聯網浪潮的推動下,奇幻片作為關于歷史的現實主義寫作與關于未來的現實主義想象兼而有之的類型,應該把關注點放在藝術與技術進步的和諧統一上。中國電影要在好萊塢的威脅聲中走出去,需要認真思考如何平衡本土與世界(故事題材、主題意義)、繁復與簡潔(敘事結構、美學風)之間的關系。不論是西方魔幻的文學淵源還是東方玄幻的歷史厚度,在觀眾群體的跨地域參與過程中,要注重掌握觀眾真正的欣賞需求。《指環王》系列享譽世界的背后,也暗含創世神話與宗教信仰的融合,也需要反思人間智慧。
參考文獻:
[1]戴錦華.電影批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91.
[2]數據來源于藝恩電影智庫.
[3]數據來源于藝恩《2015-2016年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第36頁.
[4]任艷,韓紅梅.感官體驗與意境生成——近年中國新魔幻電影美學反思[J].當代電影,2017(09):159-161.
[5]約瑟夫·M·博格斯,丹尼斯·W·皮特里.看電影的藝術[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431.
[6]尹鴻.王曉豐.“高概念”商業電影模式初探[J].當代電影,2006(03):92-96.
[7]邱章紅.高概念電影:形式、風格與市場[J].電影藝術,2011(04):1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