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靜 李新蕾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2000年中國第一部網劇《原色》誕生,網劇也得以在這片“沃土”下生根發芽。近兩年,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用戶數量持續增加,大量制作人和資本紛紛涌入網劇市場。一方面,視頻網站在多頭壟斷的格局下,出于差異化競爭的需求積極制作網??;另一方面,自制網劇可以緩解視頻網站“燒錢買劇”的巨大壓力,同時也為業內人士提供了更多創作機會;再者,根據大數據制作適合網絡用戶、移動設備播放的網劇能夠為視頻網站吸引更多用戶流量。在此多贏局面推動下,網劇飛速發展。文章通過對現象級網劇解構、梳理,從后現代主義、象征符號幾個方面嘗試對網劇做分析,思考網劇中的反轉、出格等特征。
【關鍵詞】網??;后現代主義;象征符號;反轉;出格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32-0068-02
一、網絡自制劇的概念與發展
網劇,全稱“網絡自制劇”,即由視頻網站專門為互聯網傳播而制作的影視劇。網絡劇與傳統影視劇的區別主要在于播放媒介不同。傳統影視劇的播放媒介主要為電視,影院。網絡劇的主要播放媒介是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網絡設備。網劇的受眾以網絡用戶為主,并以此調整制作方式以追求良好傳播效果。[1]目前,網劇的類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網絡電視劇,網絡劇一般分單元劇和連續劇。另一種是網絡大電影。2014年,愛奇藝首次提出網絡大電影的概念和標準,網絡電影是指具備完整電影的結構與容量,并且符合國家相關政策法規,以互聯網為首發平臺的電影。
2000年中國第一部網劇《原色》誕生,網劇也得以在這片“沃土”下生根發芽。[2]到2013年,各大視頻網站陸續做出點擊量超越傳統電視劇的現象級網劇,根據優酷網數據,《萬萬沒想到》截至2017年12月18日,第一季點擊量9.4億。2015年之后,更是出現了多部現象級網劇,比如《屌絲男士》搜狐官方數據公布其點擊量超過了14.2億,《太子妃升職記》樂視網總播放量超過41.9億次,而這些記錄還在不斷被刷新。
二、網絡自制劇追根溯源
對比總結這些表現突出的網劇,它們具有一些相似的特點和敘事套路,即“小人物”、“無厘頭”、“惡搞經典”,這些表現手段和創作思路在國內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星馳的電影作品。周星馳的電影主人公多是市井混混、街頭無賴等一些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在《武狀元蘇乞兒》里,周星馳扮演的是一個乞丐,《喜劇之王》里他是一個跑龍套的小演員,正是這些小人物讓觀眾對角色增加了一份親近感。反觀《萬萬沒想到》、《屌絲男士》都是以“屌絲”式的小人物為主角,不管主角的身份怎么演變,始終萬變不離其宗。把角色“平民化”、“屌絲化”使其成為生活中的小人物,更容易讓觀眾產生認同感。對于年輕一代的觀眾來說,這種“自我矮化”可以緩解生活的壓力,得到精神的釋放。作為蕓蕓眾生中的一員,誰不是一個“小人物”呢?我們都是相對的“小人物”。相對于國之大,家之大,我們則小。有時我們的生存環境中很多的因素把這個自由呼吸、自由飛翔的世界分割得羽翅難伸、氣息凝滯,于是只好自己變小,只有變小才會使自己的生存空間相對大些。而《屌絲男士》《萬萬沒想到》則契合了觀眾的心理,在觀影的同時給了觀眾心靈的休憩。
周星馳的“無厘頭式”表演,在網劇中也依稀可見。《萬萬沒想到》第三季第一集,王大錘扮演的皇上與眾妃子用夸張的語言和肢體來表現詼諧的情節,受到了周星馳無厘頭式表演的影響。另外,惡搞經典,也是周星馳的慣用手法,《大話西游》里周星馳完全顛覆了經典,而《萬萬沒想到》這一集也惡搞了《還珠格格》里皇上與夏雨荷相遇的經典一幕。周星馳曾風靡一時的表演方式和敘事方式,有意無意地影響了如今的網劇創作人員,也對80后、90后觀眾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甚至可以說,周星馳無形中在創作人員與觀眾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堆砌橋梁的則是他的電影作品,有了“無厘頭”電影的多年鋪墊,網劇這種惡搞經典、消解權威的新式影視劇才能如此順利地被觀眾所接受。
三、從后現代主義角度解讀網劇中的出格
20世紀60年代以后,西方社會經歷了危機和動蕩的時代,嬉皮士、反文化和性解放思潮的泛濫,反映了青年一代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憤懣、反抗和精神上的混亂。后現代主義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以反文化的立場顛覆傳統藝術電影的深度思考,以消費主義姿態拼貼五花八門的藝術技巧和手段,從蒙太奇轉向拼貼的電影語言,是后現代主義電影的標志。[3]
網劇則充分體現了后現代主義的特點,以《太子妃升職記》為例,它屬于典型的穿越和宮斗題材電視劇,卻以“出格”的方式設置了男女性別的翻轉,從而使“女主角”輕易避開了傳統的后宮爭斗情節,給太子與太子妃之間設置了新的矛盾沖突——同性相愛,并且給作品帶來了很多出人意料的笑點?!俺龈瘛笔且环N反正常、反傳統、荒誕的表現手法,運用在網劇中可以制造出荒誕、反傳統的情節,也是創作者追求“網感”的一種手段。這類影視作品往往放棄傳統的敘事規則和影音風格,以離奇荒誕的情節、詼諧幽默的故事人物、夸張的表達方式,達到讓觀眾覺得荒誕卻也合理的效果?!秾④娫谏稀纷屌鹘浅蔀轵斢律茟鸬膶④姡屇兄鹘浅蔀閺U柴王爺,打破了以往男強女弱的形象,甚至讓女主角成為感情里主動的一方,是對古裝劇慣常思維的反叛,也是明顯的出格現象。
網劇的碎片化顛覆了傳統的影視劇制作模式,碎片化不僅體現在故事情節,也體現在剪輯手法上。首先,在故事表現上,網劇把情節分割成一個個的小塊,像《屌絲男士》每集表現若干個短故事,每個故事1到2分鐘左右,都有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局這六大敘事要素。每個故事里大鵬扮演不同的角色,發生不同的故事,把這些碎片化的故事拼湊起來就成了獨特的喜劇模式。觀眾在觀看的時候,不必被冗長的情節所累,即便錯過一集也不影響后續觀看,形成了碎片化的觀影方式,這種類型的網劇與移動設備播放非常契合。其次,碎片化還體現在剪輯手法上。如果把《萬萬沒想到》的聲音關掉,會發現它的剪輯像刻意的拼貼。從視覺上來說,畫面跳躍不連貫,與以往的傳統影視劇不同。它以“跳躍式”剪輯,搭配王大錘的內心獨白,使之成為連貫的故事,這種碎片化的剪輯方式在觀看時要求觀眾具備“跳躍思維”才可以充分理解劇情。
四、從象征符號的角度解讀網劇中的反轉
彼得·沃倫在《電影中的符號和含義》中借用了哲學家C. S.皮爾斯的“三分法”,把電影符號分為三個體系:象形符號、指示符號、象征符號。象征符號指一種隨意性的符號,其能指與所指沒有直接的或標志性的關系,而是通過成規來表現的。例如,在影視作品中看到這樣的畫面:天空中一輪明月,月下是惆悵的人。我們會自然而然地想到“思念”,因為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中,月亮與思念就是一對象征符號。
其實,在中國美學理論中,也有類似的表述。符號在某種角度上來說就是一種“隱喻、象征、暗示?!狈栐诒憩F過程中也有中國美學的那種含蓄、表意、不說透的意味。這說明不管是西方的象征符號,還是中國的隱喻和暗示,它們對于美的感悟是相通的。而符號在運用的效果上和“留白”非常相似,不說透、不說盡,給觀眾留下了釋意空間和想象空間,需要讓觀眾用自己的想象來完成最后的作品。在影視作品中,看到飛濺的血就意味著死亡,血作為一種符號象征了死亡,鏡頭不必從頭至尾描述死亡過程,只需用這一個鏡頭點到為止,觀眾即可明白發生了什么。具體死狀如何慘烈則是一種“留白”的運用,觀眾可以根據前后劇情進行聯想。
在此,且以象征符號來統稱上述現象。在影視作品中,創作者往往延續了象征符號約定俗成的意義;然而,網劇卻熱衷于打破這一慣常思維。以反轉的方式來設置故事情節,是對以往約定俗成的象征符號進行的反叛。最典型的作品就數《屌絲男士》,里面每個小故事都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給觀眾帶來笑點。比如“足療店”系列,喬杉在大鵬的指導下點了“粉紅回憶”保健項目以為可以得到特殊服務,沒想到“粉紅回憶”卻是女性美甲項目。粉紅保健作為一種符號,可以當作一種性暗示,也可以另辟蹊徑解讀為女性美甲項目,此處喬杉就營造了一種“偷雞不成蝕把米”的笑料。反轉就是打破慣常邏輯和因果邏輯的一種敘事方式,它往往先以慣常敘事邏輯來引導觀眾,當觀眾的思路被引導的時候,劇情突然反轉,觀眾越覺得劇情應該是這樣,結果反而越不是。反轉就是整個故事的點睛之筆,反轉結束,包袱也就抖完了。這種反轉的敘事形式讓觀眾的新鮮感不斷被滿足,從而不斷追求反轉的樂趣。
在這類反轉喜劇中,符號被不斷創新,賦予新的意義。趙毅衡曾對符號下過一個定義:“符合是任何被認為攜帶意義的感知?!备兄慈藗兊闹饔^感受,既然符號是主觀感受,那每個創作者和欣賞者理所當然的會有不同的體會,在不同的場景下,大家對于同一符號也會有不同的理解?!秾④娫谏稀防铮畬④娨约兯{色作為服飾色調,王爺以大紅色作為服飾主色調,一方面暗合女強男弱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隱喻兩人終將成為情侶?!凹t藍自古出CP”是一句網絡流行語,出處已經不可考,意思是“以紅色和藍色為代表顏色的角色之間,常常形成廣義的配對(Character Pairing)關系。”[4]《將軍在上》的創作者以紅色、藍色作為一種符號,在一開始就暗示了兩人雖多有矛盾,但終將走到一起。雖然這種符號的運用與慣常思維不同,但想來也合情合理,因為符號被不斷的創新,賦予了新的意義,這是網劇的一大特點。
五、結語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網劇從一開始的粗制濫造,趟出了一條精品化之路?!栋滓棺穬础?、《無證之罪》、《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大軍師司馬懿》系列,這些網劇不論在質量、口碑還是點擊率方面都有不俗的成績。而憑借視頻網站網羅一大批粉絲的《萬萬沒想到》、《屌絲男士》團隊已經制作了院線電影,也取得了相對不錯的票房成績,這也證明了網劇品牌的延續能力。品牌化、IP化發展之路,成了網劇獨特的“圈錢”之路。然而,不能忽略網劇準入門檻低,質量參差不齊的現狀。青年創作者往往以網劇開啟影視之路,視頻網站片面追求原創內容忽略了質量的把控。這對網劇發展來說既有利,也有弊。網劇的粗狂式發展,給了青年創作者更多機會,也拉低了整體質量水平;帶來了新鮮的血液,也營造了過于隨意的創作氛圍。網劇是這個獨特時代賦予青年創作者得天獨厚的發展機會,創作人員在抓住機會的同時也應該提升自己的理論知識與綜合素養,珍惜機會、善用機會才能撐起網劇這片獨特的天空。
參考文獻:
[1]唐宏峰.網劇生態觀察:概念、歷程與類型分析[J].中國文藝評論,2016(第二期):88.
[2]焦家奇.淺議后現代語境下的“網劇文化”[J].大眾文藝,2014,6(15):199.
[3]百度百科.后現代主義電影理論.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0%8E%E7%8E%B0%E4%BB%A3%E4%B8%BB%E4%B9%89%E7%94%B5%E5%BD%B1%E7%90%86%E8%AE%BA/162352?fr=aladdin
[4]百度百科.紅藍自古出cp.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7%AA%E5%8F%A4%E7%BA%A2%E8%93%9D%E5%87%BACP/19324565?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