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孝樂 俞顯萍
摘 要:配電工程施工為電網安全運行提供基本條件,無論是在配電工程準備階段,還是在配電工程施工階段,或者是在配電工程后期維護階段均需要對輸配電工程實施測量,保證輸配電工程各項施工信息均具備科學性與精準性。為此,本文將針對輸配電工程中的測量技術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測量;測繪;桿塔;應用
近年來,我國電力市場建設規模日益擴大,輸配電工程得到很好的發展。隨著我國電網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對輸配電線路檢測工作所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我國電力企業提高對輸配電工程測量工作的重視,靈活運用輸配電測量技術,將輸配電工程測量工作全面落實到位,充分發揮輸配電線路施工測量工作的作用與價值。
1.GPS-RTK技術在輸配電測量中的應用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全球定位系統,將GPS運用到輸配電線路測量活動中可以直接對輸電線路的各項坐標進行測量,并獲得準確的定位坐標;RTK(Real - time kinematic),即載波相位差分技術,能夠對兩個測量站載波相位進行實時處理,將集中站所采集到的載波相位傳送到用戶的接收機上,通過求差對坐標進行計算,將RTK運用到輸配電線路測量活動中能夠對塔位進行測量與定位。在新時期發展的背景下,在輸配電工程中聯合使用GPS技術與RTK技術,無需在輸配電線路沿途中安裝控制點,有效減小控制網在施工過程的布設密度,減小經濟支出,縮短工程施工時間。因RTK技術是一種單人作業,測量作業過程無需通視,打樁活動相對比較方便,精確水平相對比較高,最大限度滿足輸配點工程技術的應用要求與標準。因PTK技術最大工作距離為25km,最佳工作范圍在10km作為,通過借助RTK技術對地形進行測量,輸配電工程的每個作業小組均能夠每天獨立完成大量地形圖測繪作業,且所所獲取的數據均具備較高的準確性與全面性。GPS-RTK測量技術在輸配電工程中的應用具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桿塔進行定位測量
在輸配電工程中實施測量工作時,需要在測量工作開展之前設立參考站,將天線、接收機安裝到在事先選擇好的控制點上,將設置好的坐標系統逐一錄入到GPS接收機中。選擇配制集或者是輸入天線高與參考站坐標時,需要依靠GPS接收機的自動轉化功能,將已錄入的數據轉換成WGS-84坐標,連續接收到所有具有可視性的GPS信號,在發射電臺的作用下將觀測值、接收機工作狀態、測站的坐標、衛星跟蹤狀態等信號逐一發射出去,電臺將通信信號發出后流動站即可開始工作。打開安裝好的接收機,將參考站與新的工作項目為基礎構建與之相適宜的配置集。在整個測量活動中,流動站不僅需要對GPS上所發出的衛星信號進行即時追蹤,還需要對參考站發動出來的信號實施接受,落實流動站三維WGS-84坐標的處理工作,將參考站坐標轉換成與之相對應的數值。通過對接收機的設計值與實時位置進行比較與分析,對桿塔位置進行準確判斷。
1.2橫斷面的測量
在輸配電工程的測量工作中,橫斷面圖測量的精確性對輸配電線路設計方案與線路施工質量具有直接影響。從輸配電線路橫斷面測量工作的實際作業情況來看,中樁在垂直方向線路中線在地面上的走向是其主要測量內容,該測量工作是將橫斷面方向及其相鄰高差與水平距離作為橫斷面的設計依據。在橫斷面測量工作中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對中樁處橫斷面坐標進行準確測量。
從輸配電線路工程施工建設情況來看,輸配電線路施工環境均位于起伏不平的山地丘陵地帶,施工地形相對比較復雜,無形中增加水輸電線路測量難度。為保證輸配電線路測量結果的準確性與有效性,為整個輸配電工程建設提供有利保證,需要輸配電線路測量人員靈活運用GPS-RTh技術,實現對橫截面尺寸的精確測量,有效規避傳統測量工作中所存在的弊端,最大限度降低測量誤差。GPS-RTh技術是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物,是一種具有先進性的電信號測量技術,在實踐應用中未對周圍環境做出嚴格定位,且不用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相關實踐研究得知,GPS測量技術在輸配電線路測量工作中擁有較高的應用優勢,能夠借助衛星信號對信息之間數據實施定向傳輸與準確定位,無需對兩個觀測點實施即時通視,最大限度消除傳統光學測量儀器在實際應用中所存在的不足,全面提升測量技術的操作性,在整個應用過程不受任何地域條件的限制。
2.輸配電線路導線選擇
輸配電線路施工涉及內容相對較大,整個施工過程具有較高的復雜性與多樣性。輸配電工程測量過程,若某個測量環節出現問題,必然對整個輸配電工程的建設質量帶嚴重的負面影響。從技術層面來看,在輸配電線測量活動中,導線的選擇對其測量質量具有重要影響。
2.1合理選擇截面導線
線截橫截面越大,所通過的電流越大,節能效果越好,最大限度滿足人們日常用電的需求,為人們的日常用電活動帶來諸多便利。與此同時,在輸配電工程選用橫截面相對較大的導線能夠有效降低輸配電線路的電阻率,進而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降低資金投入量,為輸配電工程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提供有利保障。
2.2選擇架空絕緣導線
輸配電線路在選擇導線時,需要根據輸配電工程的具體實施情況,選用架空絕緣導線,有效降低導線對外界環境的抵御能力,增強輸電線路的安全性,提升輸電線路的使用效率,降低線路維修率,節約導線施工維修費;架空絕緣導線是一種具有節省性與環保性的施工材料,將其運用到輸配電工程中能夠實現對輸配電資源的合理配置;與此同時,架空絕緣導線在輸配電線路中的運用能夠有效解決材料的腐蝕問題,有效提升導線的應用效率,延長導線使用壽命,降低資金投入量,切實保證輸配電工程的測量質量。
3.多種測量測繪技術在配電工程中的應用
3.1GPS測量技術
GPS是一種新型測量技術,在測量質量、測量效率、適應能力等方面均具有較高的應用優勢,盡管該技術在我國輸配電工程中的應用時間不長,但是擁有良好的應用發展空間,現如今該技術主要被運用在輸配電工程觀測計劃制定與網形設計活動中,有效提升輸配電工程人工測量測繪工作質量,提升輸配電工程作業效率。
3.2RTK測量技術
RTK是一種以衛星定位為載體的新型測量儀器,容GLONASS技術與GPS技術為一體,上文以對該技術做出詳細的分析,從中我們能夠發現該技術在輸配電工程中的應用有效改變傳統輸配電測量工作對普通工程測量儀器的依賴性,成為地震放線、地籍測量、控制測量、工程放樣等測量活動中的必備工具,有效提升輸配電工程測量結果的精確性與有效性,最大限度提升輸配電工程測量作業質量與效率,全面推動輸配電工程測量工作的改革與創新。
3.3CORS測量技術
CORS測量技術容衛星定位、數字通訊等多種技術為一體,具有網絡資源多元化等特點,能夠在地面上構建一個能夠不間斷實施信息采集活動的系統,為坐標框架假設與維持工作奠定基礎,現如今該技術被廣泛運用到我國各種輸配電工程測量活動中。
3.4DSP測量技術
DSP測量技術在我國輸配電工程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擁有較高的可靠性與抗干擾能力,其測量結果不宜受器件老化等因素的影響,在輸配電工程檢測中易于使用,且測量結果具有較高的科學性與準確性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發展的背景下,測站的坐標、RTK測量技術、CORS測量技術、DSP測量技術等一系列新型輸配電工程測量技術應運而生,極大程度上推動我國輸配電工程測量工作的改革與創新,有效提升輸配電工程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全面性與有效性,為輸配電工程建設與發展奠定可靠的理論依據,切實保證的輸配電工程施工建設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全面推動輸配電工程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朱保華.輸配電工程中的測量技術[J].科技尚品,2016(01):77-78.
[2]張二紅.關于輸配電工程測量技術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5(30):137.
[3]白志軍.淺談輸配電工程中的測量技術[J].農村電氣化,2014(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