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茜 張麗俠
摘 要: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不論是在工業上還是農業上,都有著很大程度的影響。水利工程建設的好壞也間接或直接的影響著我國綜合實力的大小。因此,建設好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是十分重要的。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施工過程對水生生物起著很大的影響。目前,我國多個流域面積所面臨的生物資源更替與衰退問題日益嚴重,解決好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流域的重大影響是至關重要的。本文主要闡述了水利水電工程對水生生物的重大影響。
關鍵詞:水利水電 水生生物 影響
引言 水利水電工程建成運行后,可發揮防洪、供水、灌溉、發電、航運等諸多功能,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用巨大。未來相當一段時期內 ,我國水利水電建設將持續高速發展態勢。然而,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運行也對生態環境產生了很多不利影響,尤其是對水生態系統中水生生物產生的諸多影響,備受國內外廣泛關注。為了協調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運行與水生生物保護之間的關系,實現人與水生生物和諧共處,本文根據國內外的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總結了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運行對水生生物的影響,并提出相關應對措施。
1水利水電工程對重要水生生物的影響機理
1.1物理阻隔
江河流域不僅僅是自然界中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紐帶,與此同時,在水生生物的營養運輸,自然生物的多樣性繁衍和生物的遷徙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的建設對生物的活動產生了十分嚴重的影響。在水利水電建設的過程中。工程施工會阻斷江河的上下游物質的艱難換,會降低江河的連通性。這樣一來,就會對江河產生不利的影響。在自然生物的長期演變過程中,不同的水生生物會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和不同的遷徙習慣,但是=水利工程的建設會嚴重影響到水生生物的遷徙。阻擋水水生生物的洄游的線路,這樣一來就容易阻擋水生生物的遺傳交流,這樣容易使得水生生物喪失多樣性遺傳,減弱了水生生物的適應能力,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發展與生存。眾所周知,在我國中華鱘是珍稀的魚類物種,中華鱘是現存世界上最原始的魚種類之一,它也是典型的河海洄游性大型魚類性。性腺成熟后從近海溯游回長江上游產卵。在大壩建成之后,就看到幾千只中華鱘被阻隔在壩下,無法游到上游的傳統產卵場去進行產卵,根據之后的專家學者的多年觀察,發現盡管中華鱘在下游找到了產卵區,并順利的產卵,但是,產卵量已經不足過去的百分之二十,這就說明大壩的建立對中華鱘的產卵量產生了十分嚴重影響,加之人們不合理的捕撈,水污染等等復合型因素,目前中華鱘的數量已經銳減到百尾左右。
1.2水文水質的壓迫
江河湖泊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受到氣候的變化和自然環境的影響程度較大,這樣就容易形成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水文和環境特征,這樣一來,環境的影響和自然特征就會對水生生物產生重要的影響,會對水生生物的繁衍起來一定的促進作用。水生生物在經過長期的繁衍進化的過程中,會形成自己的習慣和規律,會對水文等環境的要求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設影響到江河的天然的徑流的時候,江河上下游的水溫,水質狀況都會發生改變,這樣就很容易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不合理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回事江河水位升高,降低水體的流速,增大泥沙的沉降程度是的水溫產生分層。水庫的建設一定程度上使得江河水流的速度降低,有利于增加生物的多樣性,適合生物的繁衍環境,但是蓄水庫的建設對生態的快速變化使得水生生物面臨著被滅絕的危險,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繁衍和進化。
2對水生生物的保護措施
2.1修建過魚設施
過魚設施為魚類通過攔河閘壩抵達產卵或者培育場所設置的結構物和機械設置。根據不同的魚類具有不同的洄游特征,可以分為溯河洄游過魚設施和降河洄游過魚設施兩個種類。有魚閘,魚道,集魚船和升魚機等形式。在目前看來,魚道是最早采用的過魚建筑物,早在1883年,就在蘇格蘭境內的胡里壩上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魚道。魚道建設的目的是在閘壩或者天然障礙處為了溝通魚類的洄游通道而設置的過魚建筑物。過魚設施的建設是一個高生態的工程,建設的目的是為了魚類的洄游提供通道。但是,魚道只適合低水頭阻擋建筑物,如果是水頭過高的時候,應該采取其他的過魚設施。盡管是這樣,魚道也是最重要的過魚設施,魚道有著其他過魚設施所不具備的優勢。之所以說魚道有著不一樣的優勢,是因為魚道恢復并溝通了大壩上下游的關系,在開閘的過程中魚類可以隨時自由的通過魚道順利洄游,這個過程中的營養物質也可以通過魚道從上游傳遞到下游地區,與此同時,魚道的維修管理費用也比其他的設施低,所以說魚道是具有著其他設施不具備的優勢和作用。
2.2設立保護區
建立生態保護區是減少人類的不合理活動,降低水生生物資源的衰退和優化水生生物環境的有效措施,為了保護魚類種類以及水生生物資源多樣性,應該在擁有著較高經濟價值和遺傳育種價值的魚類種質資源生長繁殖區內,依法劃定給予特殊保護和管理的水域,灘涂以及相鄰的島礁,陸域。在1997年的時候,為了減少三峽水利工程隊生態環境的破壞,就成立了長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魚類自然保護區。此后,長江金沙江段也成立了長江上游自然保護區,這些保護區的建立有效的緩解了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水生生物的不利影響。
結語
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對我們的影響是極其重大的,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也提高我國的綜合實力,但是與此同時,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也應該注意。它的建設影響了魚類的產卵期,嚴重影響著魚類的產卵量,對水生生物的影響也十分顯著。盡管河流的形態與地理位置,工程的結構與調度方式,水生生物的種類不同擁有著不一樣的表現,但是就某一特點的河流和工程而言,各種因素的影響是相互疊加的。并且,隨著時間的不斷積累,經歷的時間越長,造成的破壞性就會越來越嚴重。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破壞了魚類的生態平衡,阻礙了魚類以及水生生物的上下游的交流,改變了魚類的產卵習慣和繁殖習性,還限制了魚類的生存發展空間,嚴重的甚至威脅了魚類的生命。隨著科學技術的投入和人們不斷地研究,人們會盡力研究出新的解決方案來降低水利水電建設對水生生物的影響。因地制宜的制定相應的措施減少對水生生物的不利影響。建設生態友好型水利水電工程應該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目標。相信在未來科技投入的情況下,水利水電建設情況也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劉建康,曹文宣.長江流域的魚類資源及其保護對策[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1992,1(01):17-23.
[2]戴會超,張培培,董坤,等.家魚繁殖需求的水庫生態調控模擬研究[J].水利水電技術,2014,45(08):130-133.
[3]張與馨,水利水電工程對魚類影響及保護措施[J].2015
作者簡介:
張茜(1997.4.12-)女,漢族,河南省開封市,身份證號:410105199704120129,本科生,研究方向:水利水電工程
張麗俠(1997.1.30-)女,漢族,天津市武清區,身份證號:120222199701303125,本科生,研究方向:水利水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