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蓉 王凌超
摘 要:自尊是孩子進步成長的基石,是激發孩子積極上進的一種內在動力,能使孩子堅定地追求成功。影響孩子自尊發展的因素包括家庭、社會、學校、個體自身、同伴、教師等因素。而家庭是兒童賴以生存的主要環境,也是其接受教育的最初場所。本研究旨在考察家庭背景對孩子自尊的影響,通過寧波市江北中心小學的抽樣調查結果分析發現孩子自尊的水平在不同家庭背景中表現出明顯差異。從而基于調查結果探討如何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關鍵詞:自尊;家庭背景;關聯分析
一、序言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而自尊作為孩子心理健康的核心素養之一已經引起大眾的重視。自尊往往跟榮譽感、進取心等一些積極的個性品質聯系在一起,也被稱之為自我尊重(self-esteem)。自尊是有機體對于自我價值和能力能否得到他人認可和外界接納的積極的主觀情感體驗以及相應的自我評價,是促使個體不斷積極向上發展的原始動力。自卑,則正好相反,往往是指一種自己覺得低人一等的慚愧、羞怯、畏縮甚至灰心的否定性的復雜情感。過度的自卑感甚至還會使人脫離現實,造成生活適應困難,阻礙人格的健康發展。[1]
本研究以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抽樣調查了寧波市江北中心小學的部分學生。寧波市江北中心小學已被省教育廳列為重點小學,教改試點單位。在江北中心小學一共發放問卷85份,回收有效問卷82份,有效回收率96%。本研究編制的調查問卷借鑒了羅森伯格(M.Rosenberg)的自尊量表。此量表作為對自尊的單維測驗,簡潔明了、易于實施,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二、影響孩子自尊的因素
家庭是兒童社會化的主要場所,也是社會化的最先執行者,家庭中各因素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兒童自尊的形成和發展。[2]本文主要從父母學歷、父母工作、家庭收入這三個層面探討與孩子自尊的關系。
(一)父母學歷與孩子自尊關聯
學歷是指受教育的時間,受教育的時間越長則學歷越高。圖一顯示了是父親學歷對孩子自尊的關系。折線波動幅度較大,說明父親學歷與孩子自尊關聯程度較大。從圖中可知,當父親受教育程度為4年即小學水平,孩子的自尊均分為2.3,孩子的自尊水平最高。當父親受教育程度為2年時,孩子自尊均分約為2.58,自尊水平最低。
圖二顯示了是母親學歷對孩子自尊的關系。折線波動幅度相對圖一比較平緩,說明母親學歷對孩子自尊影響程度相對而言較小。當母親受教育程度為1年,孩子的自尊均分達到3.0,孩子的自尊水平最高。由圖可知,母親學歷在小學水平,孩子的自尊均分總體較高。當母親學歷超過小學水平,孩子的自尊均分不斷降低,說明自尊水平有下降的趨勢。
由兩圖可知,父親學歷的高低比母親學歷的高低對孩子自尊水平影響更為顯著。這主要因為父親是一家之主,在家中一般而言是權威,在社會中一般擔任重要的職位,承擔更多的家庭和社會責任,因此父親的知識與能力對孩子影響更為深遠。而且父母學歷與孩子自尊兩者并不是正相關,父母學歷越高并不一定孩子的自尊也越高。有些情況下,父母只是小學學歷,而孩子卻自尊很強,這可能與父母的學識水如何影響孩子有關系。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則提供給孩子的教育內容不多,尤其是父母缺少專業、科學的育兒知識會間接影響孩子自尊的發展。[3]
(二)父母職業與孩子自尊關聯
父親沒工作時,孩子自尊均分為2.32,孩子自尊最弱。當父親在公司制自營企業工作時,孩子的自尊均分接近2.80,孩子自尊最強。當父親在非公司制自營企業工作時,孩子的自尊也較強。當母親為公務員時,孩子的自尊最弱,自尊均分只有2.46。當母親在公司制自營企業工作時,孩子的最強,自尊均分為2.65。當母親在非公司制自營企業工作時,孩子的自尊也相對較強。
父母的工作對孩子自尊影響較大。工作在一定程度是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體現,當父母有一份穩定而體面的工作時,孩子也會重視自己的價值,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如果父母沒有工作或者工作普通,潛移默化之下孩子缺少自尊和自信,自我意識較弱,懷疑自己的能力,傾向于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此外,父母在自營企業對孩子的影響超過父母是公務員對孩子的影響,這可從浙江重商的社會觀念進行解釋,浙江人有經商致富的傳統,商人的社會地位較高,受到更多的尊重。
(三)家庭收入與孩子自尊關聯
圖三是家庭稅后收入與孩子自尊的關聯圖,橫坐標的年收入以萬為計算。圖中折線呈現“W”的形狀,當家庭稅后年收入為2萬時,孩子自尊最弱,自尊均分為2.40。當家庭稅后年收入為8萬時,孩子自尊最強,自尊均分為2.80。家庭稅后年收入在2-8萬之間時,孩子的自尊水平比較穩定,自尊均分在2.50這一水平上下浮動。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家庭收入出現兩極分化的形勢,而且收入分配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橄欖形狀。家庭收入是家庭背景中的物質基礎,是家庭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的自尊與家庭收入即家庭的經濟條件息息相關。如圖可知,低收入和高收入對孩子自尊影響顯著,中等收入對孩子自尊影響不明顯。
三、結語
父母學歷、父母工作、家庭收入這些家庭背景在孩子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父母應全力以赴地為孩子提供自己能力范圍內最好的家庭環境,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使孩子有較強的自我認知,學會自我尊重,自我肯定和自我努力。此外,父母應注意自己的教養方式,多與孩子溝通,只有走進孩子的內心與他們真誠溝通,才能基于兒童自身的氣質特點選擇合適的教養方式。
參考文獻:
[1] 崔婷婷. 南京市中學生自尊心調查與分析[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 2002, 12(5):53-54.
[2] 許穎,朝陽師專. 淺談兒童自尊心的發展及其培養[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1):101-102.
[3] 劉勝男. 試論家庭環境對兒童人格發展的影響[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5(9):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