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星
摘 要:基層團組織做為當前高校團工作的基本單位,其活力的大小對青年學生服務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而隨著團組織在新形勢下逐步向科學化、組織化方向的發展,高校團組織活力不足的問題逐漸在高校團組織建設中問題凸顯。本文通過對高校團組織活力不足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為解決高校團組織活力不足的問題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校團組織;活力建設;對策
根據黨中央及團中央的通知及精神,新形勢下黨團工作更加重要與急促,尤其是高校的群團組織建設。在引導青年學生及青年教師方面,應以提高團組織活力為重點,落實團組織的各項工作職能,制定基層團組織的各項工作規范,使基層團組織能夠適應高校青年工作與發展的需要。因此分析基層團組織活力不足的原因及提高基層團組織的活力成為目前高校團組織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一、基層團組織活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高校學生團員意識淡薄,歸屬感不強
基于歷史的原因,大部分高校團員在高中及以前階段并沒有參加過相應的團員活動,且入團相對被動,對團組織不了解,對團員身份沒有概念,造成團員在進入高校之后也未形成相應的團員意識。另外,大部分高校學生都具有團員身份在參加高校學習與活動時候并未體現特殊性與優越感,使得高校團員對團組織沒有歸屬感。因此,基層團組織在青年學生中沒有權威,號召力不足。
2、班級團支部建設不健全,組織活動能力不足
3、高校團組織架構一般由校團委、院團委和班團支部三級構成。校和院團委因為平臺高、支持大在青年學生中的影響力稍強,但是班團支部因為經費缺乏,人力不足,很難在班級學生中產生凝聚力。班級團支部的設置如同虛設,沒有相應的組織活動標準。團支書也沒有經歷過相應的組織培訓,相應的組織能力不足。學生對團支書只認為是一個職務掛名,而意識不到其對學生生活的重要性。
4、基層團組織的活動缺乏吸引力,學生的參與度不高
由于歷史的傳統,很多基層團組織活動很容易被辦成政治學習理論研討會,而真正能夠體現教育功能、指引青年學生學習發展的課程少之又少。這樣使學生對于團組織活動產生了“形式大于實際”的印象。而團組織的活動形式也是陳舊落后,還在延續陳舊的活動方式,沒有通過創新形式來吸引青年學生。學生在參加團組織活動時總覺得是在完成一項落后時代的任務,學生積極性不高。久而久之,學生就不再參加相應的活動了。
二、提高基層團組織活力的對策
1、加強團組織知識教育,提高團員意識,增強團員對團組織的歸屬感
提高團員意識是增強基層團組織活力的前提保證。首先要加強對團員的團情教育,尤其是新入學團員,更要惡補團組織知識。其次要從嚴治團,要把基層團組織建設放到高校團組織建設的重要位置。堅持基層團組織生活的制度化、流程化,防止組織生活的隨意化、人為化。最后要加強團組織的宣傳。通過現代媒體傳播方式如微信、微博等工具進行團組織在青年學生中的傳播,增強青年學生的團組織文化氛圍。
2、注重團干部隊伍建設,完善培訓考評體系
基層團組織工作的更好完成需要團干部具備高超的工作技能和符合團組織發展的價值觀及工作熱情。當前高校團組織的干部一方面在人員選拔上并不是以團工作經驗與能力為選拔標準的,而是多數由老師指定的;另一方面團組織干部也未得到相應的工作技能的培訓。因此高校基層團組織首先要加強干部的選拔。建立透明的干部選拔機制和干部選拔標準,增強對干部選拔過程的監督。增強干部選拔的民主性,既能夠增強干部組織活動的工作能力,又能夠促進更多的青年學生參與其中。其次要完善團干部培訓與考評體系。對于新加入的團干部要制定培訓流程,增加基礎技能學習,提高團干部基本素質。同時把團工作活動納入上級團組織評價體系及引入學生對基層團組織的考評,建立上下級的考評系統,加強外部監督,推動團組織良性發展。
3、健全組織生活,創新活動形式,符合學生需求
首先要提高基層團組織創新與活動組織能力。這就要求在團組織內部要優化活動流程,通過建立團務工作手冊、定期活動舉辦日程表等對活動組織建立科學化的管理。同時在團組織內部實行民主集中制,在內部討論會上組織成員之間要暢所欲言,積極獻言獻策,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提高團隊成員的凝聚力和創新力。其次為了吸引廣大學生參與到團組織活動中來,要創新活動形式。減少傳統的說教型的政治教育形式,通過新的媒體載體和文娛活動,結合學生專業技能,創新符合學生興趣和社會要求的活動形式。使基層團組織建設和校園文化及青年文化相結合,滿足學生需求,提高團活動吸引力和影響力。
三、結語
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所以增強高校基層團組織建設對于祖國青年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因為傳統的桎梏和資金不足,基層團組織的科學發展之路還很長,這需要高校和社會增強在這方面的關注。同時,青年學生應該正視自身團組織的職責,認真了解團組織各項職能,增加團組織參與度,努力做到自身和團組織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曹蕾.學習型組織理論視角下高校基層團組織活力提升的對策研究[J].才智,2018(15):63.
[2]孫葉芳,林韜琦.高校團組織評價體系構建及服務質量提升路徑探索[J].管理觀察,2018,38(12):116-117.
[3]譚武.新形勢下高校團組織活力建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04):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