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甘華 梁展 陳國慶 朱浩
摘 要:汽車輕量化能節約原材料、單位汽車能耗,增加純電的續駛里程。復合材料密度小、強度高,兼有良好的減震性、耐蝕性等特點,在汽車輕量化設計上顯示出無可比擬的優勢。本文探討一種高性能復合材料的后背門輕量化集成設計,采用功能-材料-結構一體化的設計方法,在確保零部件性能滿足設計標準的前提下,使產品質量最小化。
關鍵詞:汽車;輕量化;高性能復合材料;后背門;
1.引言
近年來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節能環保,汽車的輕量化、低成本和電動化成為研究的熱點。其中輕量化和電動化是重點研究對象,輕量化是在確保性能的基礎上,節能化設計各總成零部件,持續優化車型譜。據統計整車總質量每增加10%,油耗將提高 6%~8%。國內研究人員將輕量化技術應用到新能源汽車上,成為目前節省能源和降低排放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汽車輕量化與使用材料密切相關,如采用塑料及其復合材料可減輕汽車零部件約40%的質量,可降低成本40%,因此對輕質材料的研究是汽車輕量化發展的趨勢。
本文將研究三個方面內容:基于后背門功能需求,研究復合材料是物理特性,選擇合適的材料;基于功能-材料-結構一體化設計平臺下的復合材料后背門結構設計研究;研究高可靠性、高精度、高性能的復合材料-復合材料、復合材料-鈑金的連接技術。
2. 高性能復合材料后背門的設計研究
1)研究方案:基于成熟的功能、材料、結構一體化設計平臺,開發復合材料一體化后背門。根據整車性能開發分解目標,研究制定復合材料的技術指標;依據汽車行駛中振動-扭轉-碰撞等多工況需求開發適用于復合材料部件之間、復合材料與金屬部件之間連接技術;以CAE仿真軟件為依托,結合試驗驗證,完成高可靠性、高精度、高性能的車用后背門總成開發,形成一套高性能復合材料后背門的評價規范。
2)研究路線:結合整車項目開發,復合材料取代金屬材料在汽車結構件上應用,需重新進行結構設計,這就需要對于原金屬件的性能指標及測試方法等進行詳細的調研,為復合材料后背門的設計提供相應的約束;根據汽車開發流程,研究制定復合材料后背門的技術要求、性能指標以及驗證方法和標準,最終實現滿足產業化應用(如圖1所示)。
3)研究內容:
① 材料選取研究
基于后背門在整車的功能(開啟/關閉、密封、氣彈簧支撐等)需求,分析復合材料的物理特性與傳統鋼板的差異對比(如表1),選取合適的復合材料。
從上表格可以看出鋼板的彈性模量為復合材料的40倍,剛度為復合材料的2.4倍,因此需要通過結構設計達到相同剛度(如圖2)。
本項目經對比分析后背門內板將采用PP-LGF40材料,整車性能分解有強度要求的位置處通過CAE輔助優化結構及添加不同長度玻纖以達到與鋼板性能相當。
②基于功能-材料-結構一體化設計平臺下的復合材料后背門結構設計研究。
依據整車目標,滿足整車功能要求,后背門總成減重30%;根據鉸鏈、鎖體、氣彈簧的工作環境及車門密封和外板抗凹特性,利用成熟的功能-材料-結構一體化設計平臺建立后背門數字結構模型,基于CAE分析優化(如圖4-5所示)完成滿足結構強度、剛度和良好模流成型能力的后背門結構開發,適應一系列力學、尺寸、安裝等方面應用需求,并考慮承載部件快速、精確安裝及拆卸,確保維修方便性。
③開發高可靠性、高精度、高性能復合材料-復合材料、復合材料-鈑金的連接技術。
在保證重要附件安裝點位置處增加的加強板,傳統鈑金(如圖6)沖壓工藝時需通過點焊完成所有連接;而采用復合材料時(如圖7), 則可直接采用嵌件注塑與內板一體注塑集成總成,直接省掉安裝、焊接的環節。
后背門內板嵌件注塑與功能鈑金件螺接后形成后背門內板總成,內板總成和外板總成膠接組成后背門總成。研究復合材料材料特性,選取合適的粘結劑和工藝處理,經火焰處理提高復合材料活性,多輪驗證優化后最終獲得可靠的后背門總成(如圖8所示)。
3.結論
高性能復合材料的應用為整車重量的降低打開了一個明確的窗口,通過該方案的實施,將完全掌握復合材料在汽車上的設計方案、開發、驗證,取得顯著成效:
(1)后背門總成模態可達到35Hz,剛度大于30 n/mm,滿足整車性能要求;
(2)在滿足整車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相比傳統鈑金結構,降低產品總成重量30%;
(3)復合材料的外覆蓋件可循環回收利用;獨特的車身結構減少了涂裝工藝,極大的減小環境影響;
(4)高性能復合材料的后背門總成實現模塊化供貨,使生產工藝簡化、縮短節拍,提高生產效率。
參考文獻:
[1]何芳芳,周洲,蔣炳炎. 纖維增強塑料注射成型溶體流動性及纖維取向預測 [J].復合材料學報,2013,30:130-131.
[2]熊愛華,柳和生,黃興元,等.短玻璃纖維增強聚合物注塑充填過程及纖維取向數值模擬[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13,28(3):162-163.
[3]范瓊文. 大尺寸復合材料注塑件模流分析[J]. 中國機械, 2015(6):17-18.
[4]吳新明,齊暑華,賀捷,理莎莎,莫軍連. 長玻璃纖增強注塑聚醚醚酮復合材料加工工藝與力學性能的研究[J].航空材料學報,2009,29(6):98-101.
[5]劉學習,莊輝,程勇峰,程振民,戴干策.長玻纖增強PET工程塑料的性能研究[J].塑料工業,2006,34(12):26-28.
[6]卞思宸, 於秋霞, 陸宗文. CAE技術在玻纖增強復合材料產品開發中的應用 [J].玻璃纖維,2017(4) :1-8.
[7]王鈺棟. HyperWorks復合材料CAE仿真建模分析與優化[J]. 航空制造技術, 2013(15):103-106.
[8]郭梅. 大尺寸復合材料注塑件模流分析及工藝參數優化[D]. 浙江工業大學,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