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摘 要:國家標準《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GB21861-2014) 對機動車唯一性檢查進行了規定,按照國家標準的要求,結合工作實際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外觀檢查中唯一性檢查進行探討。
關鍵詞: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 外觀檢查 唯一性檢查
一、機動車唯一性檢查的意義
國家標準(GB21861-2014)《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規定,機動車唯一性檢查是指對機動車的號牌號碼和類型、車輛品牌和型號、車輛識別代號(或整車出廠編號)、發動機號碼(或電動機號碼)、車輛顏色和外形進行檢查,以確認送檢機動車的唯一性。
機動車唯一性檢查是國家機關、企事業組織實施機動車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打擊走私、盜搶、非法拼(組)裝機動車等違法犯罪的一道重要防線,在保證車輛運行安全、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等方面也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二、機動車唯一性檢查的項目及要求
1.機動車號牌:
機動車號牌是準予機動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道路上行駛的法定標志,其號碼是辦理機動車登記業務時,按規則給機動車確定的編號。包含:用漢字表示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簡稱、用英文字母表示的發牌機關代號、由阿拉伯數字和英文字母組成的序號以及用漢字表示的專用號牌簡稱。
機動車號牌按號牌基材分為金屬號牌和紙質號牌. 金屬號牌適用于大型汽車號牌、掛車號牌、大型新能源汽車號牌、小型汽車號牌、小型新能源汽車號牌、使館汽車號牌、領館汽車號牌、港澳入出境車號牌、教練汽車號牌、警用汽車號牌、普通摩托車號牌、輕便摩托車號牌、使館摩托車號牌、領館摩托車號牌、教練摩托車號牌、警用摩托車號牌、低速車號牌和拖拉機號牌,紙質號牌適用于臨時行駛車號牌、臨時入境汽車號牌、臨時入境摩托車。
機動車號牌檢查的要求:
金屬材料號牌要求:表面應清晰、完整,不應有明顯的皺紋、氣泡、顆粒雜質等缺陷或損傷,字符整齊,著色均勻,表面不同反光區域應反光均勻,不應有明顯差異,其中小型汽車號牌和輕便摩托車號牌字符應反光,反光膜應與基材附著牢固,字符和加強筋邊緣不應有斷裂,正面應有清晰的反光膜型號標識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漢字簡稱標識或新能源汽車號牌專用標識。標識和機動車登記編號方向一致且無傾斜或變形,生產序列標識應清晰完整,且有動態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劃代碼字符,大型新能源汽車號牌和小型新能源汽車號牌的兩條正弦曲線應連續清晰,且有動態景深效果。
紙質材料號牌要求: 區域內行駛的臨時入境汽車號牌和臨時入境摩托車號牌底色采用GB/T 3181中的天(酞)藍(PB09),跨區域行駛的臨時入境汽車號牌和臨時入境摩托車號牌底色采用GB/T 3181中的棕黃(YR06),行政轄區內臨時行駛使用的臨時行駛車號牌底色采用GB/T 3181中的天(酞)藍(PB09),跨行政轄區臨時移動使用的、試驗用機動車的、特型機動車的臨時行駛車號牌底色采用GB/T 3181中的棕黃(YR06),版面干凈,文字和底紋清晰完整,無花、糊,無缺筆道等現象,生產序列標識應清晰完整。
號牌號碼和種類應與《機動車行駛證》的記錄一致,其漢字、字母和數字應清晰可辨、顏色應無明顯色差。不允許使用可拆卸號牌架和可翻轉號牌架。
2.車輛類型:
車輛類型根據機動車規格術語和機動車結構術語相加確定,規格術語在前,結構術語在后,如“大型普通客車”、“中型罐式貨車”、“重型專項作業車”、“重型集裝箱半掛車”、“普通二輪摩托車”等。但低速貨車的結構術語在前,規格術語在后,如“普通低速貨車”、“廂式低速貨車”、“罐式低速貨車”等。轎車按照其規格術語確定為“大型轎車”、“小型轎車”和“微型轎車”。
無對應的規格術語時,車輛類型按照結構術語確定,如“輪式裝載機械”。
三輪汽車無對應的結構術語,其車輛類型統一為“三輪汽車”。除三輪汽車外的其他汽車,其結構特征無對應的結構術語時,車輛類型按照機動車規格術語及最相近的結構術語相加確定。
有軌電車無對應的結構術語,其車輛類型根據規格術語確定,如“大型有軌電車”。
車輛類型的檢查要求,未注冊登記機動車的車輛類型應與機動車出廠合格證(對進口車為海關貨物進口證明書)一致;已注冊登記機動車的車輛類型應與機動車行駛證簽注的內容一致。
3.車輛品牌和型號:
車輛品牌是指車輛生產企業為了識別所生產的車輛與其他車輛生產企業生產的車輛而確定的名稱。車輛型號是為了識別車輛而給一種車輛指定的一組漢語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數字組成(摩托車中的型號中還有大寫英文字母)的編號。為了避免與數字混淆,汽車的產品型號不應采漢語拼音字母中的“I”和“O”。
車輛品牌和型號的檢查要求,未注冊登記機動車的車輛品牌和型號應與機動車出廠合格證(對進口車為海關貨物進口證明書)等憑證上記載的“車輛品牌”和“車輛型號”及整車產品標牌上標明的車輛品牌、型號應一致。已注冊登記機動車車輛品牌和型號,應與機動車行駛證簽注的內容一致。
4.車輛識別代號(或整車出廠編號):
車輛識別代號(英文簡稱:VIN)是指車輛生產企業為了識別某一輛車而為該車輛指定的一組字碼。車輛出廠編號是指除汽車、摩托車(含輕便摩托車)、半掛車外的車輛生產企業為了識別某一輛車而為該車輛指定的一組編號。
車輛識別代號內容和構成按《道路車輛 車輛識別代號VIN(GB 16735—2004)的規定,由17位字碼構成,分為三部分:世界制造廠識別代號(英文簡稱:WMI)、車輛說明部分(英文簡稱:VDS)、車輛指示部分(英文簡稱:VIS)。車輛識別代號的第九位字碼為檢驗位,檢驗位可為“0~9”中任一數字或字母“X”,用以核對車輛識別代號記錄的準確性;VIN的第十位應代表年份;VIN中的字碼僅能采用1 2 3 4 5 6 7 8 9 0的阿拉伯數字和大寫的羅馬字母,但不能使用羅馬字母I、O及Q。
車輛識別代號(或整車出廠編號)打刻部位、深度、字高按《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 7258-2017)的要求,汽車、摩托車、半掛車和2012年9月1日起出廠的中置軸掛車應具有唯一的車輛識別代號,應至少有一個車輛識別代號打刻在車架(無車架的機動車為車身主要承載且不能拆卸的部件)能防止銹蝕、磨損的部位上,其他機動車應打刻整車型號和出廠編號,型號在前,出廠編號在后,出廠編號兩端應打刻起止標記。2007年4月1日起出廠的低速汽車,應按照規定打刻車輛識別代號。同一輛車上不允許既打刻車輛識別代號,又打刻整車型號和出廠編號。同一輛車上標識的所有車輛識別代號(或整車出廠編號,下同)內容應相同。2004年10月1日前出廠的改裝汽車,可能有兩個不同內容的車輛識別代號,此時應有一個車輛識別代號的內容與相關憑證相同。打刻的車輛識別代號的字母和數字的字高應大于等于 7.0mm、深度應大于等于 0.3mm(乘用車及總質量小于等于3500kg的封閉式貨車深度應大于等于 0.2 mm),但摩托車字高應大于等于 5.0mm、深度應大于等于 0.2mm。打刻的整車型號和出廠編號字高應為 10.0 mm,深度應大于等于 0.3mm。打刻的車輛識別代號(或產品識別代碼、整車型號和出廠編號)總長度應小于等于200mm,字母和數字的字體和大小應相同(打刻在不同部位的車輛識別代號除外);打刻的車輛識別代號兩端有起止標記的,起止標記與字母、數字的間距應緊密、均勻。
車輛識別代號(或整車出廠編號)的檢查要求:未注冊登記機動車的車輛識別代號(或整車出廠編號)應與機動車出廠合格證(對進口車為海關貨物進口證明書)、車輛識別代號(或整車出廠編號)的拓印膜一致,車輛識別代號的內容和構成應符合GB 16735的相關規定;其打刻部位、深度,以及組成字母與數字的字高等應符合GB 7258的相關規定,且不應出現被鑿改、挖補、打磨、擅自重新打刻等現象。對于2013年3月1日起出廠的乘用車、總質量小于等于 3500kg的貨車(低速汽車除外),從車外應能清晰地識讀到靠近風窗立柱位置的車輛識別代號標識。車輛上標識的所有車輛識別代號內容應一致。未注冊機動車車輛識別代號(或整車出廠編號)應與機動車行駛證簽注的內容和檔案中留存的車輛識別代號(或整車出廠編號)拓印膜一致,且不應出現被鑿改、挖補、打磨,擅自重新打刻等現象。
5.發動機號碼(或電動機號碼):
發動機號碼(或電動機號碼)是指為了識別發動機(或電動機)而給一種發動機(或電動機)指定的一組字母和阿拉伯數字組成的編號。發動機型號和出廠編號應打刻(或鑄出)在氣缸體上且應能永久保持;打刻的發動機出廠編號不應有明顯的鑿改、挖補、打磨痕跡或擅自另外打刻等異常情形。若打刻(或鑄出)的發動機型號和出廠編號不易見,則應在發動機易見部位增加能永久保持的發動機型號和出廠編號的標識。
發動機號碼(或電動機號碼)檢查要求:已注冊登記機動車的發動機號碼(或電動機號碼)應與機動車出廠合格證(對進口車為海關貨物進口證明書)一致,并符合GB 7258的相關規定,其具體規定為: 發動機型號和出廠編號應打刻(或鑄出)在氣缸體上且應能永久保持,在出廠編號的兩端應打刻起止標記(沒有打刻起止標記的空間時不打刻);摩托車應在發動機的易見部位鑄出商標或廠標,發動機出廠編號應打刻在曲軸箱易見部位,在出廠編號的兩端應打刻起止標記(沒有打刻起止標記的空間時不打刻);如打刻(或鑄出)的發動機型號和出廠編號不易見,則應在發動機易見部位增加能永久保持的發動機型號和出廠編號的標識。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和電動摩托車應在主驅動電機殼體上打刻電機型號和編號。對除輪邊電機、輪轂電機外的其他驅動電機,如打刻的電機型號和編號被覆蓋,應留出觀察口,或在覆蓋件上增加能永久保持的電機型號和編號的標識。增加的標識應易見,且非經破壞性操作不能被完整取下。在用機動車檢驗時,送檢機動車的發動機號碼(或電動機號碼)應與機動車行駛證簽注的內容一致。
6.車輛顏色
車身顏色:是指機動車車身白、灰、黃、粉、紅、紫、綠、藍、棕、黑等十種顏色中的一種或至多三種主要色彩。車身顏色確認應按照上述顏色歸類確認,多顏色的車輛,只確認面積較大的三種顏色;顏色為上下結構的,按從上向下 確認,顏色為前后結構的,按從前向后確認。車身上有裝飾線、裝飾條的,不按照多顏色車輛確認。
車輛顏色的檢查要求,
未注冊登記機動車的顏色應以實車檢查確認, 已注冊登記機動車變更車身顏色時,按照實車確認車身顏色,其他情況下機動車的車輛顏色應與機動車行駛證上的車輛照片相符。
7. 車輛外形
車輛外觀形狀:是指車輛外部表現出的基本特征,如外部照明燈具、后視鏡、下視鏡、車窗等外部基本特征。
外部照明燈具的透光面均應齊全,對稱設置、功能相同的外部照明燈具的透光面顏色不應有明顯差異。機動車配備的后視鏡和下視鏡應完好。所有車窗玻璃應完好且未粘貼鏡面反光遮陽膜。前風窗玻璃及風窗以外玻璃用于駕駛人視區部位的可見光透射比應大于等于70%,2012年9月1日起公路客車、旅游客車和校車(包括專用校車和非專用校車)所有車窗玻璃的可見光透射比均應大于50%,且不得張貼有不透明和帶任何鏡面反光材料之色紙或隔熱紙。
外形檢查的要求:實行《公告》管理的未注冊登記國產機動車,車輛外觀形狀應與《公告》的機動車照片一致,但裝有公告允許選裝的部件時除外;2012年9月1日起出廠的廂式貨車和封閉式貨車,駕駛室(區)兩旁應設置車窗,貨廂部位不得設置車窗其他情況下,車輛外觀形狀應與《機動車行駛證》上機動車標準照片記載的車輛外觀形狀一致,但裝有允許自行加裝的部件時除外;機動車標準相片如懸掛有機動車號牌,其號牌號碼和類型應與《機動車行駛證》記載的內容一致。其他情況下機動車的車輛顏色和外形應與機動車行駛證上的車輛照片相符,且不應改變車廂形狀、改變車輛結構等情形。
三、機動車唯一性檢查的方法
機動車的唯一性檢查中的號牌號碼和類型、車輛品牌和型號、車輛識別代號(或整車出廠編號)、發動機號碼(或電動機號碼)、車輛顏色和外形的檢查,常采取“細看外觀、比對檔案、查找疑點”等方法來實施,重點圍繞車輛“身份證明”——車輛識別代號(或整車出廠編號)進行查驗判斷。一是查驗實車特征與證書參數的一致性,未注冊登記車輛重點與合格證(進口憑證)上的參數比對一致性,已注冊車輛重點與行駛證、檔案記載參數比對一致;二是車輛識別代號(或整車出廠編號)的實車拓印膜與檔案留存的實車拓印膜比對一致性,從字體大小、粗細和間距等來判斷是否有私自打刻、改動車架號的情況,也可用車輛識別代號圖像采集儀自動識別車輛識別代號碼并根據圖片特征對車輛識別代號碼真偽進行判定,還可用車輛識別代號碼信息讀取儀器讀取機動車ECU所記載的車輛識別代號等特征信息來確認車輛識別代號碼的真偽;三是對車輛識別代號(或整車出廠編號)和發動機號(或電動機號碼)表面及周邊、延伸、連接部分的漆面進行觀察,確認是否有異樣,有無重新做漆、焊接、挖補、打磨和墊片等痕跡,必要時還可用探傷儀探測機動車車輛識別代號碼打刻區域是否存在焊接、變動等情形;四是通過查找車輛銘牌和其它部位的軟標,對應比對一致性;五是存在疑問的,可通過專業修理機構,利用可追溯性零件編號向制造廠查詢獲得機動車真實信息;六是通過詢問車輛所有人或使用人該車基本情況,結合實車查驗結果,根據工作經驗積累進行綜合性辨別。
引用文件:
GB16735-2004 《道路車輛車輛識別代號(VIN)》
GB21861-2008 《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
GB7258-2017《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
GA801-2014 《機動車查驗工作規程 》
GA802-2014 《機動車類型 術語和定義》
GA36-2018《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號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