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已經引領了信息時代的潮流。微信,作為新網絡的代表,它的廣泛使用已經影響了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根據調查顯示,微信的絕大多數使用者是當代大學生,可見,它的使用和普及已然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那么,如何提高微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成效性,將成為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又一個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微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性
一、 高職院校學生使用“微信”的現狀
微信是騰訊公司打造出的一款全新的網絡化通訊產品。它通過“朋友轉評”、“朋友圈群聊”、“隨拍隨傳”等功能,改變了傳統手機只能接打電話、收發短信的固定方式。微信朋友圈的功能,一方面滿足了當代大學生時刻記錄自己生活動態的點滴和心情的感悟,另一方面,也滿足了其不斷關注人際動態發展的好奇心。朋友圈“碎片化”信息的發布模式,既使大學生快捷式的生活方式得到順應,又使他們宣泄、緩解焦慮和孤獨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所以,利用微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由于微信開放性和自由性的特點,使得朋友圈中“熟悉的陌生人”和“熟人”不能得到有效的區分,其次,微信的信息發布缺乏一定的管控能力和約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高職院校學生較為容易就能接觸到各種各樣、方方面面的信息。由于高職學生的辨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利用微信平臺開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給教育工作者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和挑戰。
二、 微信環境下,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挑戰
1、虛擬的交流性,造成高職學生現實生活中人際交往能力的缺失
絕大多數的高職學生每天睜眼就習慣性的打開手機,查看朋友圈動態、接受和發送微信信息,逐漸沉溺于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進行交往,進而忽略現實中的人際關系交往。而微信特有的“搖一搖”、“漂流瓶”等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也擴展了高職院校學生的人際交往,使其有機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但通過這種方式所接觸到的朋友大多以“陌生人”為主,多采用化名、匿名等方式進行網絡交流,這就使信息交流的真實性無法得到有效保障、言行無法得到有效規范。近幾年,高校女學生因為微信好友而被欺騙的數量不斷增加,這就給網絡人際信任危機的交往敲了很大的警鐘,從而進一步導致現實人際交往過程中對他人真誠性的懷疑和自身真誠性的不斷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高職學生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間信任關系的疏遠。
2、微信的過度使用,極易造成社會公德失范、道德素質下降
隨著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當代大學生每人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已經不再是夢想,再加上新媒體網絡化手段的普及,使高職學生很快就接受了通過微信獲取外界信息的方式,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微信用戶的使用。微信雖然拉近了人與世界的距離,但卻在另一個方面忽略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距離。微信用戶的絕大多數群體為大學生,在某些程度上他們都缺乏一定的包容性和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是他們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由于過度依賴微信的使用,導致他們逐漸忽視了與外界的聯系和交流,久而久之,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的習慣。逐漸加大了高職學生與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產生的隔閡,進一步加劇了公眾道德水平的缺失和道德素質的下降。
3、交流手段的改變,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導地位的缺失
傳統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都采用面對面交流、填鴨式灌輸等方式。而如今隨著新網絡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傳統的、單一的受眾模式不得不向互動的、多元化的教育教學模式改變。在新媒體網絡環境下,每個人的交流方式都是自由的、平等的,每個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教育者,相反現在每個學生都有信息發送權和閱讀選取權,這使得高職學生自主選擇權明顯得到改善。高職學生多處于青年時期,在一定程度上他們缺乏理性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同樣,對于微信信息資源和微信互動資源也缺乏一定的免疫力。在這種情況下,長時期缺乏正確的引導和有效的幫助,會使微信信息的負面影響不斷深入到當代大學生的內心深處,使他們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得到改變,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4、微信的使用,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信息優勢權威性缺失
新媒體網絡技術的普及和傳播,正逐漸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思維能力、人際交往和生活方式,也使人們的認知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微信的使用,讓大學生不再被動的接受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來對事情的正確與否進行判斷。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僅僅依靠傳統的課堂灌輸、廣播宣傳等單一教育教學方式已經無法及時解決高職學生的思想問題。微信的使用,使信息的傳播逐漸脫離學校和各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權威的控制。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盡快適應新環境、新形勢下所面臨的挑戰,進而更加有效的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 利用微信環境,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性
1、利用微信,積極促進高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營造高職院校積極健康的網絡環境,微信作為開放性的教育平臺,在不斷提升學生自我約束力的同時,也要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盡可能的防止有害信息和垃圾信息進入校園。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積極組織各種健康有益的校園文化活動,從而引導高職學生養成健康的身心環境,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引導學生成人成才。再次,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要做好對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規范化教育,從而幫助當代大學生形成良好的網絡道德規范。
2、利用微信,打造師生之間平等的交流環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的開放性特點,給學生營造出一種一對一私聊環境。通過網上交流,來不斷拉近大學生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距離,進一步改善傳統形式下,學生對教師的抵觸情緒。通過微信交流,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實時了解高職學生的思想動態,針對朋友圈出現的熱點問題、方針政策進行有效的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發揮微信載體的積極正能量。比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定期設計不同主題,結合當代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社會的熱點問題以及戀愛行為,進行探討,真正形成教師與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分享經驗與教訓。這種平等的信息交流方式,可以使學生暢所欲言、擺脫束縛,從而構建一種和諧的、良性的師生關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微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大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辟一個嶄新的篇章。
3、利用微信,構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陣地
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充分整合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和教育教學手段,一方面要不斷加強對新媒體網絡技術和智能手機的監控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微信的自由性和靈活性特點,來對日常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有效管理。例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信朋友圈發布通知公告,讓學生隨時隨地了解教師的動態;通過圖片、視頻等多元化的呈現方式,來不斷吸引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新媒體網絡環境下,高校利用微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還應不斷加強微信載體的建設,不斷加強對微信的關注度,從而增加微信載體的影響力和凝聚力。再次,高校開展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要不斷建立健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質教育體系,從根本上認識利用微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4、搭建微信公眾平臺,建設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隊伍
高校開設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及時有效的進行政策、時勢宣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微信平臺,使廣大師生可以享受到二維碼訂閱、消息推送等個性化服務。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使人際交往具有時效性、及時性的特點。極大地發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功能,充分利用新媒體網絡載體來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特點。
建設新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是新媒體網絡化交流工具的必要條件。開展微信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建設,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過硬的理論功底、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當今信息交流的手段有效的結合起來。只有這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成為微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者,才能及時有效的解決高職學生所出現的問題,進而,真正發揮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性作用。
四、 結語
新媒體網絡的發展,在給高職學生日常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高職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人格心里造成了較大影響,同樣,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帶來了極大的沖擊。面對高職學生沉溺于新媒體網絡的現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更新觀念、改變教育教學模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從而更好的利用微信平臺來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高職院校可以結合當今時代發展和本校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微信的有利特點,來不斷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微信載體的優勢,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平等的、互動的交流平臺。利用微信開展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加強輿論的引導,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也要不斷糾正微信信息中的錯誤信息,加強微信環境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性,使微信載體真正發揮良好作用,真正保證微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取得成效性,為高職院校今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一個嶄新的起點。
參考文獻:
[1] 陳璐芻議微信的社會文化傳播功能及其影響【J】青春歲月.
[2]蘇蕓基于大學生群體的微信的使用研究初探【J】華章.
[3]楊敏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應對策略研究【J】 思想理論教育.
[4]白浩、郝晶晶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教育信息化.
[5]鄧望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
[6]周巧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點探析【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
[7]敬菊華試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
[8]曹智淺談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作者簡介:
安暢,女,1983年生人,遼寧金融職業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