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使文化產業早日突破融資困境,構建文化產業融資平臺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文化產業融資平臺具有信號傳遞功能,資源配置功能,以及轉化文化產品以適應金融資本市場的功能。可以有效解決文化產業融資難問題。
關鍵詞:文化產業;融資平臺;融資路徑
2010年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伴隨著這些政策相繼落實,我國的文化產業蓬勃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其作為國家經濟的新興增長點,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作用日益顯著,逐漸成為支柱產業。但與之同時出現的是文化產業的融資問題,產業規模的迅猛發展必將導致資金需求的不斷上升,而由于文化產業屬于新興產業,投資者對其了解并不充分,所以導致資金供求難題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為了保持文化產業來之不易的良好的發展態勢,使其早日突破融資困境,構建文化產業融資平臺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
一、文化產業基本概念及特點
文化產業又稱文化創意產業,其名稱在各國之間略有差異,歐洲大陸國家的稱謂為文化產業(Culture Industries)、英國則命名為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ies)、美國則稱之為版權產業(Copyright Industries)等。筆者認為文化產業是文化、經濟、科技高度融合,為人們提供精神產品和服務的產業。它是以創意為核心,以文化資源為創意的素材來源,以數字化傳媒技術和藝術為渠道,以知識產權保護為依托,為社會創造財富和提供廣泛就業機會的產業。[1]
文化產業的特點:首先,文化產業集中度不高,資源分散。 我國文化產業市場化之前大部分是出于計劃經濟體制,主要資金來源是上級部門行政劃撥資金,之后在轉型的過程中,由于受到計劃行政體制遺留的影響導致主體之間融合并不容易,形成各自為戰的局面;同時又因為初入市場,轉型并不充分,導致盈利意識較弱,不注意形成規模經濟,資源較為分散。其次,文化產業資產屬性較“輕”。文化產業的特性意味著其屬于知識密集型企業,大量的企業資源被用于研發新的技術儲備,這就導致企業的資產結構中有形資產較少,而無形資產較多。最后,文化產業沒有穩定的可持續的收入。文化產業的核心是創意,而創意的產生并不是可持續的,有一定的偶然性,一次成功不代表可以持續成功,同時文化產業的創意產品的市場接受程度也是有風險的,市場的偏好很難預測,所以產品能否轉化為理想的收入很難預測,不可持續。
二、文化產業融資現狀及原因分析
文化產業具有集中度不高、資源分散、輕資產、收入不穩定、風險高等特點,這樣的情況導致我國文化產業融資較為困難,雖然近幾年國家對文化產業持積極支持的態度,并為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優惠政策,但僅僅靠國家行政的努力是不夠的,我國的文化產業由于融資瓶頸的掣肘,已經影響到其正常的發展,具體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獲得融資的有效路徑相對單一
我國文化產業的飛速發展,必然伴隨著文化產業融資規模的急劇膨脹,然而由于文化產業發展過快,基礎并不牢固,單個企業占有的資源較少,不能形成規模優勢。這就使得文化產業在融資路徑上可選擇的有效路徑較少。融資路徑一般分為行政撥款、資本市場、銀行、私營資本和國外資本等,由于私營資本投資受限較多,文化產業無法從它那里獲得有效的支持,而國外資本的安全性較差,意識形態也有差異,所以也不是好的選擇,資本市場的門檻較高,同樣也不適用于文化產業,只有行政撥款和銀行是其主要的融資渠道,但是行政撥款數額較少而銀行偏重于風險可控的大企業,而對于沒有形成規模的文化創意企業也不能給予充分的支持。
2.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融資困難
我國現階段文化產業的特性導致其企業向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融資較為困難,原因主要是由于文化創意企業的放貸風險較高,這體現在3個方面:首先,文化創意企業一般規模較小,存在時間不長,其內部治理結構往往并不健全有效,且企業的信譽度沒有積累,導致風險較高;其次,文化創意企業往往固定資產、存貨等有形資產較少,可用于抵押的資產不多,這樣無疑也增加了其放貸風險;最后,文化創意企業主要的資產表現形式是以版權為代表的無形資產,在我國,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一直是個難題,評估機構的權威性較差,這也增加了銀行的放貸風險。
3.具備多種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缺失
文化創意企業融資需要對接資本市場和文化創意企業,大量需要既懂得金融市場,投融資、資本運作知識,也具備文化藝術專業知識,掌握文化市場運營的復合型人才。而當前的情況是資本市場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具備了金融市場,投融資、資本運作相關知識,但缺乏文化藝術專業知識,不掌握文化市場運營能力;而文化創意企業的職員正好相反,大部分是熟悉并掌握了文化藝術專業知識的專業人士,但是對于金融資本市場卻一竅不通。這使得雙方的溝通和合作并不通暢,直接影響的融資的效果。
4.文化產業融資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文化產業與傳統產業多有不同,而現階段有關融資的法律法規均是以傳統企業為既定對象設計的,所以其更加適合傳統產業而不是文化產業,例如文化產業的資產結構主要是以無形資產為主,缺乏可用于抵押的有形資產,而我國關于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的法律法規不完善導致其不能像有形資產那樣容易抵押質押,同時,資本市場的相關法律法規也應該通過完善和修改以使文化產業能更有效的獲得融通資金,如既能滿足資本市場規避風險需求又能適合文化產業特點的融資工具。
三、構建文化產業融資平臺的幾點思考
文化產業融資平臺主要是指在市場配置資源的主導下,在整個文化產業投融資產業鏈中,一方面連接上游金融體系與資本市場,另一方面連接下游有投融資服務需求的文化企業與機構,通過整合社會資本及資源,在產業支撐體系的保障下提供專業化、規范化投融資服務的綜合性業務平臺。[2]
作為一個平臺,要具備全方位解決系統性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體現在自成系統的資源配置、中介交流服務、擔保和評價等各個功能上,而文化產業融資平臺正是通過自身的所具有的優質的信譽度,作為金融資本市場和文化創意企業的中介橋梁,使得具有集中度不高、資源分散、輕資產、收入不穩定、風險高等特點的文化產品能夠轉化成金融資本市場可以接受的對象。[3]
為了實現文化創意企業與金融資本市場的連接,我們需構建文化產業融資平臺,以該平臺為中心建立整體的文化產業融資平臺服務系統,該服務體系中,平臺需要和金融資本市場以及文化創意企業分別聯系,作為兩者溝通的橋梁,同時通過自身的信號傳遞功能,解決雙方信息資源不對稱的問題。避免了無效的消耗,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雙方效率同時提高;同時平臺還肩負資源配置的作用,將需求和供給進行高效的匹配,使得資源的利用最大化,通過開展保險、銀行、信托、證券等各種類型的金融咨詢服務為大小不等、發展快慢不同、公有或私有制的的文化創意企業提供符合其要求的融資服務。讓不同的資源配置到最適合的文化創意企業手里,同時也讓不同的文化創意企業可以得到最滿意的資源,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節約社會資本;最后,通過平臺的文化創意企業擔保機制和評價機制功能,使擁有自身特點的文化產品能夠轉化成金融資本市場可以接受的對象,同時進行風險識別,使其能夠和金融資本市場的風險識別系統對接,從而可以進一步進行交易和流轉。
參考文獻:
[1]大衛·赫斯蒙德夫.文化產業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西沐.小微文化金融及其創新發展戰略,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J],2015(1)
[3]林麗.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投融資問題及對策[J].經濟縱橫,2012(4)
作者簡介:
楊雪(1978—),男,漢,天津人,天津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資本市場投融資理論。
基金項目:
本文得到天津市藝術科學規劃項目《文化產業融資平臺建設研究》( 項目編號: E16034)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