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平 葉秀紅
摘 要:《團體心理輔導對培養自卑中學生自信心理的干預研究》是順德區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旨在運用團體心理咨詢的方法去培養中學生的自信心理,進而塑造中學生健全的人格。在2015-2017,我們在容桂街道兩所普通高中,兩所職高,五所初中實行系列"培養自信心理"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共12位專職心理老師,對240位自卑中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干預實驗,利用《MHT中學生心理健康綜合測量》對其進行前后測跟蹤比較,結果顯示有顯著差異,表明團體心理輔導能有效地培養中學生自信心理。
關鍵詞:心理輔導;自信心理;干預
1.實驗方法:
1.1被試的選擇:
(1)班主任推薦名單
(2)宣傳此項目活動,發動學生主動報名
(3) MTH測驗(中學生心理健康綜合測驗)學生心理檔案“預警”被試
我們對綜合以上三種方式匯總的628名學生發出 “2014年自信快樂成長營”邀請函,最終確定參與人數為240人,團體心理輔導教育實驗主要集中在2015年,學段集中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團體心理輔導教育實驗前發放240份《MHT中學生心理健康綜合測量》心理測評問卷(選擇被試第三類就以檔案數據為前測),最后回收有效卷233份(包含被試選擇的第三類);團體心理輔導教育實驗后對233人繼續心理測量評估,全部回收且有效,分布如下:
1.2測量工具的選擇
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是根據日本鈴木清等人編制的“不安傾向診斷測驗”修訂,按焦慮情緒所指向的對象和由焦慮情緒而產生的行為兩方面測定,由8個內容量表構成: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考察常常會引發中學生過強的焦慮,緊張、不安、抑郁、恐怖、孤獨、自責、過敏、沖動,身體癥狀等心理困擾和適應問題。
2.實驗結果與分析:
3.1頻數分析
我們參考全國常模,考察前、后測的總分大于或等于65,及各因子大于或等于8的人數。
2.2性別變化差異對比分析
數據可以看出:男生前、后測都存在顯著差異,女生前、后測都存在顯著差異,表明團體心理輔導實驗對男生、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而女生前、后測在各維度的t值都要比男生前、后測各維度更小,表明女生方面的變化更明顯。
3.討論
3.1 系列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明顯提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本次教育實驗中,被試選擇上傾向于最大可能“同質性”團體的篩選,因此在233份MHT前測呈現“總焦慮傾向”的人數共174人,占74.6%,大部分集中在“班主任推薦”和“學生心理檔案選擇”。進行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團體心理輔導”教育實驗后,呈現非常大的實驗效果,總轉化率大40%。其他各項因子也呈現不錯的轉化率。
3.2 系列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對中學生“自信心”的促進作用
在系列團體心理輔導實驗后,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的的轉化率都比較高,前后測的差異系數都小于0.05,呈現顯著性差異,可以看出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對中學生的“自信心”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4.結論
結論一:培養自信心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對自卑的中學生克服自卑、建立自信,發展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非常有效。
結論二:學業自卑感(學習焦慮)、社交(性格)自卑感(對人焦慮)、生活自卑感(孤獨、自責)是學生自卑感體驗的主要內容,能通過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有效改善。
結論三: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對女生,自愿參加的學生,初中階段學生的自信心培養效果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