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內涵式發展作為高職教育發展的新階段,目前主要存在著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辦學理念還存在著界限不明的狀況,師資隊伍建設重引進、輕培養,行政管理部門樹立"為教師服務"的意識還不強,科研工作時間被大量的教學時間擠占和校企合作還停留于表面未深化等問題,在高職內涵式發展過程中必須朝形成具有自身鮮明特點的辦學特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在高職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要在"培養"上多下功夫以及校企合作要向縱深邁進等方向努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新要求,新征程新任務,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和民族復興基礎工程的重要結合點的高等教育也進入了以提高質量為主題,結構調整為主線的內涵式發展的新階段。在新的歷史階段,高職院校在已有的基礎和條件下,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確定推進內涵式發展的思路、策略和路徑,持續發力把時間精力、資源配置真正引導到內涵式發展的新一輪質變上,對于加快教育
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教育強國,意義重大而深遠。
1目前高職院校在推進內涵式發展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1.1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辦學理念還存在著界限不明的狀況
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兩者的辦學理念不同,前者主要培養面向生產一線的高等職業技術應用型人才,后者主要是培養研究型人才。但在現實中,高職教育在辦學過程中往往也容易偏向普通高等教育的培養模式,在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和實習實訓方面辦學特色不明顯,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內涵式發展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1.2行政管理部門樹立“為教師服務”的意識還不強
行政管理部門的服務水平和意識也是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的重要一環。當前高職院校行政管理部門的現代化管理觀念和服務意識并沒有完全隨著高職院校的不斷發展而被真正樹立,還存在著“辦事難、事難辦”的情況,不少高職院校的行政管理還存在著政府部門科層制思想,這些都阻礙了高職院校繼續向前發展。
1.3校企合作還停留于表面未深化
高職院校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鼎力支持,企業的發展也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當前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還停留在表面階段,讓學生去企業參觀實習,聽聽企業專家的報告會,還缺乏整體意識;企業方面,往往將校企合作看成是對校方的投資或公益支持,沒有主動采取實際行動,拿出切實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合作方案,僅流于表面形式。
2持續推進高職內涵式發展路徑
2.1進一步擴大高職院校辦學自主權,強化高職院校特色化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對高職院校采取了比較寬松的領導管理方式,高職院校辦學自主權擴大,辦學的自主性增強。與此同時,在辦學的很多方面政府的管控依然嚴格,包括招生計劃、專業開辦、課程設置、教材選用以及人員編制、師資聘用、管理與評價等都受到政府的直接管控,高職院校辦學自主性未能得到充分的彰顯,人才培養出現趨同現象,特色不足。高職院校不能自主辦學,難有特色化發展;沒有特色,或者特色不鮮明,高等教育便難有內涵。實現內涵式發展必須解決高職院校辦學自主性問題,為高職院校特色化發展創造條件。政府應當根據“放管服”改革要求,進一步擴大高職院校辦學自主權,將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審批、指標制定、人員考核、課程設置等方面的權限下放給高職院校,為高職院校自主辦學創造必要的制度環境和行政文化氛圍。應當采取必要的政策調控和資源配置手段,引導高職院校特色化辦學,鼓勵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上進行符合自身條件的改革探索,推動每一所高職院校辦出自身的特色。
2.2高職師資隊伍建設要在“培養”上多下功夫
新時期高職院校內涵式建設與發展提倡以一流為目標、以學科為基礎、以績效為杠桿、以改革為動力??傮w看,這種提法是不錯的。但是大學之為大學,總是因為其有“大師”的存在——也就是有一支高水平師資隊伍。就目前看,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主要是圍繞“師德為先、教學為要、科研為基”的要求進行的。一些高職院校內部也在積極探索教師崗位分類管理,細化分類體系,建立科學的績效工資水平決定機制等措施。但是,實際效果并不明顯。師資隊伍建設實際上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高職院校內外部環境的改善等多方面的問題。從現狀看,高職院校教師發展的制度性生態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此問題過于復雜,只能有待另文專論。
2.3校企合作要向縱深邁進
校企合作的本質是學院和企業各自運用自身優勢根據市場需求,開展合作培養人才或技術開發等活動。當前的校企合作已漸漸突破以往單一的合作模式,開始向多元發展,主要表現為:產學研結合、專業共建、“校中企”“企中?!?、訂單式培養、實習基地建設等。校企合作辦學,應繼續完善雙方定期交流制度,互派換崗;在課程建設方面,高職院校應與時俱進,充分考慮到用人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及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就業創業服務,校方可以利用空閑房屋或場地為學生將來就業創業提供基地,進行模擬演練,企業方可以和校方合作共建,建立實訓實習基地,為人才將來能更好更快地融入企業做好準備;最后,可創新企業參與合作的補償機制。由于高職院校和企業都有獨立的經濟核算,為了能讓校企合作能持續地開展下去,可以“先對校企合作中企業所付出的各種成本費用進行統計核算,然后由學校(公辦)用財政劃撥中屬于校企合作項目的經費直接向企業支付,若該經費不足,其所缺數額就從政府相關部門應收取該企業的納稅額中扣除,以此作為企業支持職業教育的補償”,發揮企業持久參與合作的積極性。
結束語:
內涵式發展是我國高職院校突破自我、煥發生機的必由之路,也是解決當下其所面諸多問臨問題和掙脫發展困境的救命良方。當然實現內涵式發展朝夕而至的事,更不只是解決某一問題,做好某一方面的就能達成事,它需要高職院校重新樹立完善辦學理念,建立健全各項相關制度,從更深層次、更加廣泛地方面進行變革和完善,切切實實地推動高職院校發展到更大更強,實現高職院校的高水平、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汪小帆.深化內涵建設全面提升高教質量[J].北京教育(高教),2018(04):6-7.
[2]郭艷彪.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為載體,深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內涵式發展[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03):28-30.
[3]林建華.理性認識大學排名在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中的作用[J].中國高教研究,2018(01):1-3.
作者簡介:
漆丹,女,1967年7月,副研究館員,從事教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