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本刊記者 厲飛
讓黨旗高揚在脫貧攻堅主戰場
——遼寧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文/本刊記者 厲飛
陳求發(左二)深入到錦州市義縣聚糧屯鎮賀家屯村貧困戶家中,鼓勵他們創造美好生活 (侯樹河/攝)
“到2020年,確保實現全省81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5個省級貧困縣和1791個貧困村全部摘帽。”
“重點扶持貧困人口增加收入,年人均純收入達到3400元。”
“確保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
這是遼寧省委、省政府向黨和國家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數千萬遼沈人民的深切期盼。
脫貧攻堅,遼寧在行動!脫貧攻堅,黨旗在高揚!
以上率下,奏響抓黨建促脫貧攻堅部署強音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總書記明確指出,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遼寧省委高度重視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堅持把這項工作作為嚴肅的政治任務來落實。去年5月,中組部在寧夏召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座談會之后,省委召開常委會專門學習會議精神,并提出貫徹落實意見。去年7月和今年8月,省委連續兩年召開全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座談會,要求把加強貧困地區黨的建設同推動脫貧攻堅有機結合,為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2017年9月11日,全省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議暨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再次強調堅持五級書記抓扶貧和黨政同責,全面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主體責任,顯示出省委對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的高度重視。
為抓實和推進該項工作,省委主要領導到貧困地區開展密集調研,深入鄉村、企業、園區、基地,看望慰問貧困群眾,調研扶貧情況,在遼沈大地多個地市的貧困村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跡。
2017年11月4日,省委書記陳求發來到錦州市義縣聚糧屯鎮賀家屯村實地調研。在村部,陳求發查檔案、翻賬本,與黨員干部坐下來促膝交談,問困難、聽建議。在貧困戶聶儒林、高露家中,陳求發與他們拉家常,一筆一筆、一項一項細算收入賬,鼓勵他們堅定信心,克服困難,靠扶貧幫困和自身努力創造美好生活。
省委主要領導以實際行動立起了標桿、樹立了榜樣,奏響了打贏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引領各級黨政干部撲下身子、深入基層,帶著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投入到了這場萬民矚目的民生大戰中。
雙管齊下,打造抓黨建促脫貧攻堅骨干隊伍
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黨、關鍵在人。站在全局高度,遼寧省委把建設一支敢于擔當、勇于拼搏、能夠干事的高素質隊伍,作為推進脫貧攻堅基礎性工作來抓,在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下足功夫、下準功夫,力求實效。
幾年來,為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省委注重從抓住關鍵少數入手,大力加強貧困地區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
選優配強貧困縣、鄉黨委班子。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如何選好“車頭”?一方面,省委敏銳抓住市縣鄉黨委換屆契機,堅持把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熟悉“三農”工作,特別是有過扶貧工作經歷的干部,選配到貧困縣、鄉的領導班子中;另一方面,從省直機關選派191名表現優秀的處科級干部到基層掛職,讓年輕干部在貧困地區干事創業并歷練成長。
加大貧困地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管理力度。干好干壞一個樣,就會產生“破窗效應”,影響脫貧攻堅工作全局。為此,省委研究制定了《遼寧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脫貧攻堅工作考核評價辦法(試行)》,明確脫貧攻堅工作在考核評價干部中的權重,及時調整精神狀態不好、能力素質不適應、脫貧攻堅行動遲緩、不能按時完成任務的領導干部,努力形成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的良好工作機制。此舉得到各市積極響應,紛紛依據本地實際制定了脫貧攻堅系列考核辦法。
為提升領導干部工作狀態,朝陽市建立了督查考核機制,把脫貧攻堅納入縣區和市直部門年度實績考核,其中縣區脫貧攻堅工作考核權重提高到30%,實行一票否決。實施督查巡查制度,率先設立脫貧攻堅督查巡查辦公室,選調10名后備干部,負責日常督查考核。市委組織部會同機關工委和扶貧辦,一季度一督查一通報,并在媒體公布,半年一考評,年終大排名,讓表現差的“紅紅臉、出出汗”,形成了比著干、向前沖的良好態勢,為朝陽市脫貧攻堅提供了動力。
強化貧困地區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省委充分認識到為干部大腦“充電”的意義,建立起成套培訓體系:把貧困地區干部培訓列入省、市干部培訓計劃,省級重點抓好貧困縣(市、區)長,貧困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和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市、縣(市、區)扶貧辦主任的專項培訓;市級普遍輪訓貧困鄉黨政班子其他成員和扶貧干部。省委組織部連續兩年全員輪訓了全省1791個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同時,為方便學習,加強貧困地區干部教育培訓信息化建設,推動干部在線教育向基層延伸。
貧困地區之所以發展動力不足,人才匱乏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基于這種認識,省委采取多種措施,強化智力幫扶,意在為貧困地區如期實現脫貧目標提供人才保證。
鼓勵人才向貧困地區流動。筑好巢方可引來鳳。為吸引人才到貧困地區一展身手,省委研究制定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促進人才向貧困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提高人才保障水平的政策措施,引導優秀高校畢業生和各類人才到遼西北地區建功立業;進一步完善沈陽經濟區城市群、沿海經濟帶地區對口支持遼西北地區人才開發機制,支持貧困地區設立人才開發基金,引導發達地區人才向貧困地區凝聚;制定貧困縣區招錄人才特殊優惠政策,適當放寬條件和門檻,保證考得進、干得好、留得下。
積極搭建柔性引才工作平臺。高級人才對一個地區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讓高級人才為遼寧脫貧攻堅貢獻力量?經過深入研究,省委創新性地提出了“不為所有、但為所用”理念,鼓勵貧困地區企業通過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等方式柔性引才用才。
目前,遼寧省正在開展與江蘇的對口合作,在今年8月21日舉行的“江蘇院士專家遼寧行”活動中,阜新德爾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對接引進常熟理工學院徐學忠教授,開啟了貧困地區柔性引才用才的新范例。結合開展“萬名院士專家引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行動,省委組織院士專家走進貧困地區對接項目、轉化成果、技術攻關、智力服務,已在阜新市兩個省級貧困縣建立了3個院士專家工作站。專家們多次蒞臨實地考察指導,對當地的發展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
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農業大學教授李天來建立的“朝陽市設施農業院士專家工作站”,深度契合朝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將設施農業納入產業扶貧”工作計劃,為推進朝陽市農業現代化進程、打贏扶貧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開展科技特派、專家服務團等活動。為把實用技術送到田間地頭,指導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省委以省農科院、沈陽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為依托,向省內15個扶貧開發重點縣派駐設施蔬菜、果蔬等23個省級科技特派團,為脫貧攻堅助力。
今年5月26日,為助推桓仁葡萄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桓仁縣葡萄產業科技特派團團長郭印山帶領葡萄專家郭修武教授等人深入到葡萄生產基地,針對葡萄產量控制、防止葡萄越冬凍害等進行現場指導。僅在今年上半年,義縣果蔬科技特派團已深入城關鄉郜家村、頭道河鄉黑山村等地開展技術服務10余次,切實解決了農民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目前,遼寧省已選派500多名省市專家到貧困地區提供服務指導,培訓農民技術員300余人,對地方脫貧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加大貧困地區鄉土人才培養力度。為讓貧困地區得到更及時便捷的智力支持,省委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重點培養一批農村“土專家”“田秀才”。
省科技廳農村科技處提出2017年要為貧困地區培訓農民技術員300人。截至今年6月末,已有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等4所院校陸續開班授課,預計培訓果樹、食用菌等專業學員500多人。
鐵嶺市西豐縣實施“農村脫貧人才建設工程”,建立了由90名鄉土人才組成的“土專家庫”,充分發揮他們在農村實用技術、致富產業發展等方面的作用,開展了微信平臺“送技術下鄉”活動,涉及培訓技術20項,開展培訓50場,惠及農戶近萬人。同時,通過“百生帶百人、百師帶百品、百計帶百隊、百企富百村”的“三帶一富”模式,在全省率先開辦了村級創業致富人才培訓班。目前,已經培訓90名村級創業致富學員,學員每人將帶動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借助種種得力舉措,遼寧成功打造了一支能戰斗的骨干隊伍,為贏得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勝利儲備了用之不竭的人力資源。
夯實基礎,筑強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戰斗堡壘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帶領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橋頭堡”。遼寧省委一向注重夯實基層基礎,著力把貧困村黨組織打造成為脫貧攻堅戰斗堡壘。
實施新農村建設“領頭雁工程”。村民想致富,得有“領頭雁”帶路。在選配貧困村班子上,省委提出,要注重選拔政治強、作風硬,“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能力強的人進班子,在致富帶頭人、外出經商人員、回村退休干部和大學生村官中選好配強黨支部帶頭人。目前,全省貧困村班子中有帶富能力的致富能手達到70%以上,很多村黨支部書記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朝陽北票市東官營鎮海豐村在4年前既是一個貧困村,又是一個黨組織軟弱渙散村,還是一個集體經濟空殼村。它能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始于2013年村“兩委”換屆。這一年,致富帶頭人孫歡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后,多措并舉,讓昔日貧窮落后的山村煥發出了生機和活力。如今,海豐村既實現了貧困戶穩定脫貧,也由一個空殼村發展成年集體收入20萬元的富裕村。
推進貧困村黨組織整頓建設工作。村子能不能富,關鍵看支部。出于為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組織保障的考慮,省委實施了“千村整頓工程”,采取領導干部包保、實行部門幫扶等措施,推進村黨組織轉化升級。省直機關工委在駐村幫扶阜新市彰武縣阿爾鄉鎮北甸子村過程中,積極推動黨支部建設。堅持把學習踐行董福財精神作為幫助加強村黨支部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村級組織建設,讓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得到不斷增強,為2016年底該村整體脫貧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重視發揮貧困村黨員的表率作用。農村黨員離群眾最近,關鍵時刻黨員能否沖在先、干在前、做出樣,對貧困群眾的影響是巨大的。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大巴鎮車新村在發展冷棚葡萄初期,村里群眾都抱著“邊上看”的態度,有顧慮“不想干”。村“兩委”班子見狀,決定組織黨員干部做示范,帶頭干給群眾看。見村干部帶頭建了20個棚,黨員張為民挑頭建了10個棚,群眾也跟著干了起來。就這樣,2014年村里組織61戶建了300畝冷棚葡萄,其中黨員干部就占32戶。2015年種植戶每畝平均收入2萬元以上,是大田收入的30多倍,這更激發出了群眾發展冷棚葡萄的熱情,過去“站在邊上看”的村民,主動要求“跟著干”。當年秋天,就有25戶農戶自發栽植冷棚葡萄370畝。
抓好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試點工作。只有貧困村集體經濟實力增強了,村黨組織的腰桿子才能挺起來,說話才能有人聽,干事才能有人跟。所以,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省委注重增強村級組織的自身造血功能,實施了“百千萬富民強村工程”,重點抓好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省級200個示范村,每個村財政配套扶持資金200萬元。同時,動員各地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扶貧資金等專項資金,因地制宜幫助貧困村找準發展村集體經濟新路子。
葫蘆島市建昌縣小德營子鄉結合本地實際,通過創辦實體、服務創收等方式,探索出了集中攻堅消滅集體經濟空殼村的好路子。全鄉10個村全部新上村級集體收入項目,其中7個村共投資280萬元,發展集體光伏發電站項目,每村年可增加收入4萬元;2個村每村投資200萬元,發展就業扶貧服裝加工車間項目,解決農民就業100人,年增加集體收入10萬元;1個村創辦勞動服務有限公司,預計年增加集體收入15萬元。
為著力提高貧困地區基層保障水平,省委協調省市財政加大對貧困地區轉移支付力度,確保每村每年11.2萬元運轉經費、2萬元黨建專項經費、村干部基本報酬落實到位。此舉確保貧困地區基層干部開展工作全無后顧之憂,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去。
三關沖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通過多方并舉,遼寧如期筑強了奔小康的“橋頭堡”,為贏得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勝利提供了戰則能勝的組織保障。
整合力量,樹立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助推先鋒
選派干部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是新時期中央創新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舉措。遼寧省委按照中央關于全面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部署安排,從省市縣三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抽調5300多名干部,深入到1791個貧困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通過考核、表彰等舉措,激活駐村干部隊伍活力,營造駐村扶貧良好氛圍。大批駐村工作隊的第一書記不負所望,以實際行動為貧困地區農村全面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李紅岡是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駐錦州市義縣稍戶營子鎮五臺溝村駐村工作隊原第一書記。駐村以來,他用心、用情、用力,抓實黨建工作、抓實基礎建設、抓實產業發展、抓實精神文明,協調各種資金近千萬元,建成了旅游項目,成立了溜達雞養殖等多個合作社,引入了服裝加工項目,引進了光伏發電扶貧項目,讓村民富了,讓村集體經濟強了。在李紅岡的積極帶動和上下共同努力下,全村人均收入超過5000元,村集體收入超過5萬元。2016年11月,經省、市兩級考核,五臺溝村實現了整村脫貧銷號和204戶貧困戶全部脫貧。對于這樣一位駐村第一書記,村民充滿了深厚感情。有一年,村民聽說他要調走,全村近400位村民在聯名請愿書上按下了紅手印,強烈要求他留任。
審計署沈陽特派辦駐彰武縣二道河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于錫明深知,解決老百姓的難事,資金是大問題,積極協調籌資505.3萬元,對全村6個自然屯37條村屯道路環境進行了整治,清除各種垃圾900多噸,鋪設寬6米的砂石路22.7公里,種植風景桃花樹等2500株,建水泥垃圾箱2處,破解了困擾村民多年的出行難題和環境問題。為引導廣大農民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他大膽提出了“以高效農業發展為重點,大力發展種養業,通過產業聚集、大戶輻射、合作社帶動,促進農戶脫貧致富”的發展思路。如今,全村已有100余戶從事起芝豇種植,僅此一項就實現人均增收2500元。多年來,于錫明協調支持資金超過2000萬元,讓村民的人均收入從3000多元猛漲到了6000多元。
作為一名女同志,團省委駐丹東市寬甸縣楊木川鎮大安平河村工作隊第一書記趙莉克服種種困難,用事實證明了巾幗不讓須眉。經過考察,她帶領村里確定了“鞏固傳統產業、發展綠色產業、探索新興產業”的發展思路。在綠色產業上,引進了圣興軟棗紅豆杉種植基地,投資4000多萬元,全村種植600畝,帶動全鎮突破2000畝,成為遼東地區最大的軟棗產業基地,讓62戶貧困戶年收入突破2萬元。在新興產業上,幫助引進民間資金3000多萬元,重新規劃浴水山莊建設,啟動溪山圣地綜合旅游項目。為配合搞好旅游資源開發,大力改善村里基礎設施,修建了貫通全村的75公里青年路,整修了38公里河道,安裝了環保廁所86個,讓大安平河村生產生活環境發生了大變化。
除了上述人員,王銳、孫德成、楊子湘等大批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也都放下架子、放低姿態,自覺沉到基層,切實真幫實扶,成為脫貧攻堅的助推先鋒。在他們的積極努力下,幾年來,各駐村工作隊先后協調和投入資金28億元,引進致富項目2437個,為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進程作出了積極貢獻。
打贏脫貧攻堅戰,激戰正酣;決勝全面小康路,任重道遠。當下的遼寧,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回應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要求,在鮮艷黨旗的指引下,在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勇挑重擔、砥礪前行,必將交出讓黨、讓人民、讓歷史滿意的答卷!
本欄編輯/厲飛 郵箱/qilulf52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