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學文
那是綠葉對根的情意
——記錦州市民辦教育協會黨委書記王俊良
◎文/劉學文
退休6年后,王俊良的事業“梅開二度”。他接任錦州市民辦教育協會黨委書記僅一年,就把原本15個黨支部的隊伍壯大到6個黨總支、44個黨支部、142名黨員,過去形同散沙的民間團體如今嚴肅認真地上起了黨課、學起了黨章、過起了黨組織生活。
王俊良對哲學的造詣有多深我不知曉,但他字字珠璣,令我思如泉涌、心隨他動。他說:“你說我有激情也好,說我有顆滾燙的心也罷,我就感覺自己對錦州市民辦教育協會的黨建工作,如同《綠葉對根的情意》這首歌唱的那樣!”說罷,這位老人當著筆者的面竟輕輕唱了起來:“不要問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著你/不要問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牽著你……不要問我,你不要問我到哪里去/我是你的一片綠葉/我的根在你的土地/這是綠葉對根的情意……”
一曲歌罷,王俊良動情地說,自己時時刻刻都能強烈地體驗到黨的溫暖和祖國的強大,時時事事都在感受黨的關懷。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把余生全部的愛,都獻給黨的事業,去回報黨的恩情!
王俊良說:“風從水上走過,留下粼粼波紋;陽光從云中穿過,留下絲絲溫暖;歲月從樹林走過,留下圈圈年輪;我在黨的關懷下走來,我能為黨留點什么?”
王俊良要一生報答黨的恩情。這種感情,起源于兩位故去的親密戰友。1989年,鞍山發生了三名暴徒持槍殺人的嚴重暴力案件。那時,作為溝幫子車站公安干警的王俊良與兩位戰友高樹理、王錦彪一同加入黨組織,王俊良至今仍清晰記得,他們三人入黨宣誓時立志“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豪邁場景。
王俊良趕到北京某醫院給王一茗的母親捐款
1989年10月下旬,三名暴徒在鞍山市、臺安縣先后槍殺5名公安干警后,劫持汽車逃竄。王俊良和戰友高樹理、王錦彪接到了抓捕命令。高樹理敏感地意識到檢票口是犯罪分子的必經之路,他機警地站在檢票口旁,認真巡視著。10月26日23時,長春開往石家莊的214次列車開始檢票,當多數旅客已經通過檢票口時,三名暴徒拿著到山海關的車票,混雜在旅客隊伍中,企圖向關內逃竄。當三名暴徒走到檢票口時,高樹理突然發現一個腳部有傷的人,眼看就要溜出檢票口,高樹理機智果敢,突然喝問:“你是干什么的?”暴徒聽到喊聲突然轉身,向高樹理連開兩槍,高樹理倒地的同時死死地抱住要逃跑的暴徒。另一暴徒發現情況,沖上來又兇殘地向高樹理連開四槍,高樹理獻出了年僅32歲的寶貴生命。正在門口巡查的王錦彪聽到槍聲趕來,發現暴徒正兇殘地向高樹理開槍,立即向兇犯還擊,三名暴徒立即調轉槍口,同時向王錦彪射擊,子彈擊中了王錦彪的胸部,但他仍支撐著身體,頑強地向暴徒開了最后一槍。
兩位親密戰友犧牲了,他們用生命踐行了入黨誓詞,留給社會的是安定,留給黨的是忠誠。緬懷戰友,告慰戰友,就要以他們為榜樣,竭盡所能,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王俊良在心底深處立下了誓言。
王俊良說:“冬天的河干涸了,我相信,春水還會來臨,那時白帆就是我心中的偶像;風中的樹葉凋零了,我相信,泥土里的夢將在枝頭開花結果。”
時光荏苒,年年被單位評為先進工作者的王俊良不知不覺到了退休的年齡。離開了熟悉的工作崗位,還能為黨的事業奮斗嗎?
“冬天的河干涸了,我相信,春水還會來臨!”退休后,閑不住的王俊良組織大學畢業生辦起了課外補習班。起初是免費為上班族的孩子們搞點課外輔導,后來到王俊良補習班的孩子們越來越多,王俊良那點退休工資不夠開銷,便象征性地收點輔導費。沒有場地,王俊良動員妻子把條件好一點的自家兩室一廳讓出來給孩子們當活動室,夫妻倆租了一個四壁漏風的單間湊合著住;沒有老師,王俊良動員自己的女兒王淼放棄工作回來幫忙。
起初簡單的輔導班,由于王俊良的樂善好施和人格魅力,竟然在5年的時間里越辦越大,到2017年夏季已發展成為擁有教職員工35人、年培訓學生3000余人的英語專業培訓機構。
多年辦學,人氣一年旺過一年,王俊良也有了一些收入,可他沒有用掙到的錢去改善生活,而是省吃儉用,把錢全用在幫扶貧困學生、擴大師資隊伍和基礎設施建設上。用王俊良的話說:“我們這是良心辦學,要讓孩子們到這里來能的的確確學到東西,讓家長感覺到這里很溫暖!”
2015年,有個叫王一茗的學生的母親患了白血病,為了治病,把家里房子都賣了。為了讓孩子不失去媽媽,王俊良帶頭并發動黨員給她捐了7萬元,親自送到北京,錢還沒花完,等王俊良再次拿著籌集的幾萬元趕到北京時,孩子的母親已經病逝了。王俊良回到家后,免去了王一茗的所有學費。像這樣為貧困學生免學費的事,一年能有十多個。
“風中的樹葉凋零了,我相信,泥土里的夢將在枝頭開花結果。”果然,退休的第六個年頭,王俊良的“喜事”來了。
2015年1月,錦州市民辦教育協會與市教育局脫鉤,獨立開展工作。組織上考慮到王俊良懂辦學、有經驗、人品好,過去長期在公安政法戰線工作,懂管理、熟黨務,便任命他為錦州市民辦教育協會的法人代表,全體會員選舉王俊良為協會秘書長。2016年1月,錦州市民辦教育協會黨委也與市教育局脫鉤,王俊良被增補為錦州市民辦教育協會黨委書記。
王俊良說:“忙碌是一種幸福,讓我們沒時間體會痛苦;奔波是一種快樂,讓我們真實地感受生活;疲憊是一種享受,讓我們無暇空虛。”
民辦教育協會黨委與市教育局脫鉤后,黨建工作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辦公場所沒了,專職人員沒了,辦公經費沒了。66歲的王俊良接手的,只是一個柜子、一枚公章、一堆檔案和一支人數不少的隊伍。
249所社會辦學機構,涉及幾千人的教師隊伍,受教育學生近10萬人,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群體。王俊良決心以黨組織的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贏得民心。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249所社會辦學機構是自愿加入協會的,在產權上、管理上、人事上與協會沒有任何關系,這就意味著黨組織無法依托行政、權力、約束、命令開展工作。王俊良要做的,只有奔波!
王俊良憑著自己30多年的政治工作經驗,很快便通過微信平臺開創了黨建工作的新局面。他建立了335位校長和學校負責人的微信工作群,建立了100多位黨員的微信工作群,建立了53位黨支部書記的微信工作群。所有的微信群公告里寫的都是“我是黨委書記,黨組織就在你身旁。有困難找我,有求必應”。
信息一公布,生老病死、婚喪嫁娶、招生、租房、開業、校慶、貸款借錢等大事小情全都來了。
朗琴培訓學校校長康凱辦鋼琴培訓班的關鍵時候出現25萬元資金缺口,到處找親朋好友借錢借不到,40來歲的漢子當著王俊良的面就哭了:“王書記,這錢要是再借不到,我的學校就要關閉了,幾百萬元的前期投入就要打水漂了!”王俊良二話沒說,把自己準備做手術的錢借給了康凱。
一手抓協會工作,一手抓黨委工作。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加之壓力大,王俊良患上了糜爛性胃炎,直腸長出10多個腫瘤,長時間的嘔吐令他苦不堪言,體重由140斤下降到120斤。當得知病理切片檢查結果為良性腫瘤時,女兒和老伴緊緊地抱著他放聲大哭。女兒更是跪在病榻前,苦苦哀求:“老爸,為了這個家,為了學校,為了你的所有親人,別再干了。”
王俊良不是不懂得珍惜身體和生命的珍貴,但是,他對黨的深情更深。他說:“忙碌是一種幸福,讓我們沒時間體會痛苦;奔波是一種快樂,讓我們真實地感受生活;疲憊是一種享受,讓我們無暇空虛。”王俊良以他無私的人格魅力和一位老黨員對黨的忠誠,凝聚了錦州249所社會辦學機構,贏得了大家對他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