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山縣國土資源局 王建國 邵雪飛
象山:旅游用地保障改革新政出實招
□ 象山縣國土資源局 王建國 邵雪飛
▲松蘭山沙灘游步道
▲定塘鎮后洋塘村影視棚
▲大徐鎮海口村吊腳樓
隨著全民旅游時代的到來,旅游業發展勢頭強勁,將在象山縣經濟結構調整、供給側改革、補短板等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為促進象山縣內需可持續增長重要支柱,為全縣現代化濱海城區建設提供巨大動力。然而,由于旅游產業“泛產業”的特性,旅游項目布局的廣泛性及不確定性,給旅游用地供應與管理帶來新的挑戰。
2014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浙江省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培育旅游業成為萬億產業的實施意見》。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旅游局出臺了《關于支持旅游業發展用地政策的意見》。這些文件涉及旅游用地政策相對比較宏觀,原則性較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強。目前,省內尚無旅游用地專項保障相關文件。為此,急需出臺既符合國家旅游用地發展大方向,又能適應象山縣旅游項目用地實際需求的用地保障政策,以進一步促進象山旅游項目及早落地。
今年,象山縣國土資源局專門成立旅游用地保障課題組,派課題組骨干參加縣旅委組織的全域旅游培訓,并積極陪同縣委領導對全縣旅游工作調研,摸清各鎮鄉旅游用地現狀及需求。4月份,專門赴德清實地學習旅游用地先進經驗。5月份,完成《象山縣旅游用地專項保障辦法(試行)》初稿,經廣泛征求相關部門、鎮鄉街道意見,縣政府專題研究等系列討論修改完善,《象山縣旅游用地專項保障辦法(試行)》終于在10月30日印發實施,在基層反應的點狀供地、垂直開發、自駕車房車管理及移動廁所、停車場、觀光走廊等旅游配套設施用地等問題上尋求突破,進一步細化完善扶持政策措施,送給開發旅游的“創客”們一個實實在在的政策大禮包。
▲墻頭鎮方家岙村民宿
▲泗洲頭鎮何婆嶺村民宿
▲田樂園攀爬園
亮點一:低丘緩坡旅游項目參照“坡地村鎮”做法,實行“點狀供地”。項目區內的建筑應按生態、宜游要求,依山順水、錯落有致、間距適宜進行布局;建設用地根據規劃條件按建筑占地面積進行等量供應,點狀單宗地開發的建設地塊,可以按點狀地塊單獨供地;點狀多宗地塊組合開發的,可以實行點狀多宗地整體供地。未納入建設用地開發的生態景觀保留用地、綠化道路等用地可以不納入項目供地范圍。
亮點二:項目區內的游步道、自行車道等道路建設符合農村道路建設標準的道路用地,納入農村道路范圍使用管理;符合林業生產經營條件的道路建設,納入林業生產設施用地管理。案例:松蘭山沿海景觀帶工程,位于象山縣松蘭山沿海岸線,是象山縣首條集公眾性、休閑性、生態性為一體的高品質濱海慢行步道,路線向北以棧道形式沿濱海礁石穿行,該工程總投資4300萬元,于2015年底動建,全長3100米,平均寬度2.5米,總面積約12萬平方米,包括新建棧道1270米、沙灘游步道400米、山地游步道1132米等,已于今年國慶期間以體驗形式對游客開放。
亮點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依法使用集體建設用地自辦或聯營、出租等方式與其他單位和個人共同興辦民宿、農家樂、漁家樂、停車場等旅游服務企業。以村集體組織名義辦理規劃、用地等審批手續。
案例:定塘鎮后洋塘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影視棚,占地面積6198平方米,建筑面積6125.64平方米,投入資金430萬元,今年4月份作為首個農村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實現供地,規劃用途為攝影棚建設用地,現已出租給影視城劇組,租期5年,租金共270萬元。
亮點四:項目區內的非永久性設施利用林地、園地、水面等非耕地和未利用地進行“垂直開發”建設,做到未改變土地現狀、未固化地面、未破壞耕作層的,項目建設方案經聯席會議審核同意,按原地類管理。
亮點五:不占用耕地的移動廁所、停車場、觀光走廊等旅游配套設施,做到不破壞耕作層、未固化地面要求的,經聯席會議認可,按原地類認定。
亮點六:農村村民或者多個村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自辦或與返鄉下鄉創業人員合作興辦民宿、農家樂、漁家樂、停車場等旅游服務企業。支持返鄉下鄉人員依托自有和閑置農房院落發展農家樂。在符合農村宅基地管理規定和相關規劃的前提下,允許返鄉下鄉人員和當地農民合作改建自住房,用于鄉村旅游項目。
亮點七:項目區內的植物觀賞、農業觀光、森林公園、綠地水體等自然景觀用地及農牧漁業種植、養殖用地,保持原地類不變,不征收(收回),不辦理農轉用手續,按農(林)業用地政策管理。由景區管理機構和經營主體與土地權利人依法協調種植、養殖、管護與旅游經營關系。
案例:茅洋鄉田樂園,位于3D童畫銀洋村,占地150余畝,選用泥土、木頭、樹樁、樹枝等原生材質,形成以親子攀爬樂園、七彩花房木屋、休閑茶吧、創意手工作坊、水上皮劃艇運動中心、3D壁畫村多種元素融合的綜合性體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