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默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夢。曾春蕾28歲,她的夢是粉紅色的。時間真是奇妙的家伙,一年前的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受萬眾矚目,姑娘們沖上云霄。這份熱鬧似乎跟曾春蕾沒太大關聯。
愛笑的曾春蕾大方地為同伴點贊,為伙伴歡呼鼓舞。在自己的世界里,她依然努力著,像從未失落過一樣;她依然微笑著,像從未受到過打擊一樣。
北汽女排依舊在泥潭中掙扎,她依舊向著太陽,努力微笑。
一年后,天翻地覆。
北汽女排更換了主教練,隊伍煥然一新,全運會從資格賽一路打到半決賽,她們竭盡全力,拼到抽筋,拿到一枚銅牌。這是曾春蕾最后一屆全運會了,以一枚獎牌謝幕,她依舊在笑。她說,希望這只是一個開始。
果然,是全新的開始。曾春蕾再度入選國家隊,命運如此垂青,她感慨始料未及。出現在集訓隊伍中,那么陌生,又那么熟悉,曾以為有些夢沒來得及實現,就再也實現不了了。
一次送別 笑中帶淚
從全運會摘銅到重返國家隊并獲得大冠軍杯賽冠軍,曾春蕾再次用實力證明了自己。她一直有到國外職業聯賽學習提高的想法,遠赴意大利,算是了卻了多年的心愿。
8月底全運會結束,隨中國女排出征大冠軍杯賽前一天,意大利卡薩爾馬焦雷俱樂部宣布了曾春蕾加盟的消息。卡薩爾馬焦雷曾多次奪取意大利女排甲級聯賽冠軍,2016年獲得歐冠冠軍和世俱杯冠軍。

從世錦賽資格賽回來后,曾春蕾就在為自己的西行忙碌,辦簽證,學習意大利語,準備行李,還參加了郎平特意準備的送行宴。
一切妥當后,2017年10月10日,曾春蕾西行飛赴米蘭。她的目的地是距離米蘭120公里的意大利北部波河平原小城克雷莫納,人口只有8萬。
比起蜚聲海外的佛羅倫薩和威尼斯,克雷莫納沒那么出名。可這座城市也有自己獨特的標簽。它是世界三大小提琴的發源地,被稱作小提琴之都。
“郎指導說意大利是好地方,只是一個人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保護好身體別生病,吃東西不是問題,超市里有很多好吃的,注意多吃點蔬菜……”念叨著郎平的囑托,曾春蕾在朋友們暖心的告別中揮揮手,笑著離開。
“本來想開心走的,看到大家這么貼心地來為我送行,突然有些舍不得”,曾春蕾說著說著眼眶泛紅,前來送行的記者和球迷心里也酸酸的。
婆娑的淚眼中有不舍,有離別,也有孤身上路對未來的忐忑。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群,熟悉一切后,還要自己去奮力打拼。
爭取上場位置,爭取場上表現,既然走出這扇門,不想混混日子。如果沒有夢,誰會刻意選擇讓自己這么辛苦。
年輕時總哼一首歌,“你離開我,去遠空翱翔,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快不年輕的時日里,曾春蕾終于等來去外面世界看看的機會。
雖然對即將去的城市和效力的球隊都是陌生多于熟悉,但樂觀開朗的曾春蕾很有信心。離開時,曾春蕾春風得意,因為多年留洋夢終于實現,誰不喜悅,誰不期待?盡管前路有很多想到的和想不到的困難,但對中國球員而言,能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是極好的。
一種新生活
在意大利的日子,起初都是新鮮的味道。新的環境,新的隊友,新的訓練模式,一切都是初嘗時的美好。每天自己開車去訓練,下了訓練課回住處,自己動手做飯。偶爾,開朗活潑的曾春蕾還跟隊友約著出去改善一下生活。在克雷莫納,曾春蕾度過了 28歲的生日。盡管人在國外,祝福如雪花般涌來,足見她的好人緣。
一堂課一堂課地練著,上場的機會左等不來,右等不來。說不著急是假的,但曾春蕾一直說服自己,總會有機會的,會有的。
主教練跟曾春蕾聊過后,把她放在了主攻替補的位置上。但即使訓練課表現驚艷,曾春蕾還是不得不面對窘境:沒有球打。
如果出國就要坐冷板凳,這樣的代價似乎太大。好學的曾春蕾留心每一堂訓練課,想觀察更多,學到更多。“在這里,強攻很重要,頂尖運動員的絕對力量和絕對實力都很強,主攻副攻身體素質都非常好,打球叮咚響。相比起國內聯賽,這里的比賽回合球少,比拼的更多是個人能力,串聯和后排強調的相對少,而我們中國的排球更講配合,注重整體,也更細膩”,曾春蕾把收獲說得頭頭是道。
打翻內心的平靜
不久,一通電話打破了曾春蕾在小城的寧靜生活。訓練結束后聚餐時,北汽女排在電話里向曾春蕾發出問詢:“是否愿意回來助一臂之力?”
賽季初,為了彌補曾春蕾離去的空缺,北京女排簽下了上賽季女排聯賽最佳外援、澳大利亞接應瑞秋·魯爾克。正準備大干一場時,意外發生了。魯爾克突發腰椎間盤突出,不得不回國治療,隊伍一下子沒有了正牌接應。困境中,主教練張建章只能用青年球員來頂替,但效果不佳。幾經思慮,北汽女排給遠在意大利的曾春蕾打電話,希望她能回來救火。
放下電話,曾春蕾久久不能平靜。她左右為難,一邊是自己15歲時就加入的隊伍,另一邊是來之不易的留洋生活,該如何取舍?糾結,為難。
堅持下去總會有希望,總會學到更多;可不到萬不得已,北京隊不會半途召回自己。她沒想到家鄉的召喚如此突然,也沒想到球隊在這個時候如此需要自己。在卡薩爾馬焦雷俱樂部呆了這么久,上場時間寥寥,大多數時候坐熱了板凳,也坐不熱自己想打球的夢。更換了主教練,引進了新外援,這個夢看似更難實現。
曾春蕾是個有情有義的姑娘,“有需要,我就回來。”簡短的承諾,字字千金。
火速回歸
閉上眼睛,在北京隊13年的畫面一幅幅閃過,成長的快樂,贏球的喜悅,低谷時的煎熬,好的壞的,都是回憶。十多年的堅持,才有了今天,母隊在困難中,需要幫助,有什么理由拒絕?
想通了,也好受多了。曾春蕾決定回去“救火”。“留洋?以后還有機會”,她對自己說。
身邊的朋友擔心,如此短暫的留洋,外界是否會有看法。她非常清楚:“我和朱婷所處的階段不同,我出來打球是為了保持競技狀態,同時積累不同的體驗和經歷,了解國外聯賽,比如他們訓練和比賽的方式和風格,自我管理的生活模式。對那些一直很好奇的問題,我也很想通過經歷找到答案。當有一天告別運動員身份時,用別的方式去延續對排球的愛,這些都是我可以參考、借鑒的經驗。”
回來,是最好的選擇。
秋日里離開,冬日里歸來。曾春蕾聽著內心的決定,又一次走到很多人心里。
一場硬仗
曾春蕾連夜飛回北京。當天下午3點,準時出現在北京光彩體育館,抓緊賽前和隊友合練,下午等著她的是一場硬仗。
“比自己預料的打得好一些,歸隊前大概有兩三天沒有系統訓練,不是最好的狀態。 我回來就是要發揮自己的作用,當然需要磨合狀態,我希望自己能夠支持球隊,在精氣神方面給隊伍一些鼓勵。”曾春蕾對自己的狀態很明白,更明白回來就不能退縮,

北京對天津,曾春蕾連球衣后背的名字都來不及印,上場得到4分,雖然沒有跟隊友們迎來一場勝利,但意義仍不言而喻。
“大家的精神面貌不錯,教練給我緩沖時間,讓我通過訓練恢復體能,提高配合的默契度上”,曾春蕾熟悉的日子又開始了。
她有過高光時刻,也有過低谷黯然,起起伏伏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常態。曾春蕾始終在笑,笑著聽到一聲聲贊譽,笑著面對一次次低谷。她也一直在努力,也許成功,也許仍不如意,可她努力過了。
選擇出國打球,外界總愛以成功或失敗來定論。若以成績和影響力以及發揮的作用來看,曾春蕾短暫的留洋確實算不得風光和成功。中國女排過往有過類似不太成功的例子。
2013-2014賽季,魏秋月經歷過和曾春蕾一樣的火線回歸。那一年的全國聯賽,天津女排因為傷病太多陷入低谷,當時在阿塞拜疆打球的魏秋月提前終止合同,回來帶領球隊獲得聯賽亞軍。
“救火”的背后是中國排球聯賽管理制度的欠缺,球隊無法將當打之年的隊員送出去,一旦遇到狀況,又會出爾反爾打感情牌,將其召回。于情于理,于公于私,曾春蕾做出了讓人佩服的選擇。
但愿未來曾春蕾還有實現夢想的機會,但愿她還能笑著走出去,讓粉紅色的夢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