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劉麗
【內容摘要】知識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性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知識遷移影響著學生對英語的綜合運用水平,因此教師應當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的學習可以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充分彰顯教學實效。
【關鍵詞】高中英語 知識遷移 課堂
在高中生的學習過程中,知識遷移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將已學到的知識運用于新情境中,不僅可以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而且還能提升對知識的運用能力。遷移的種類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有正遷移,即學得知識對學習其他知識產生的積極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促進學生進行正遷移,從而增強學習效率。
一、利用變式教學,創設遷移情景
變式是指有意識地突出有關特征,控制好無關特征的數量和質量,以彰顯出本質內容的教學措施。簡單地說,即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對教材內容進行再次整合,突出重點內容,簡化難點內容,通過教學經驗,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繁瑣的知識條理化,使學生在學習時更容易接受。
同時,在實際教學中,還要考慮到遷移情景的創設,通過一題多變的形式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鼓勵他們嘗試著從不同的角度、以多種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M3 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中的Reading部分Fog warning時,這是一篇十分有趣的小說,懸疑色彩濃厚。所以教師可以改變以往讓學生提前預習文章的方法,而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先讀前半部分,再去猜測后半部分的結局。也可以讓學生在充分了解文章后,進行角色扮演。由4個學生分別扮演波莉、售票員、高大的陌生男人和迷霧中的老人。無論是扮演哪個角色,不僅僅要注意人物的語言,還需要注意人物的動作、神情以及心理狀態。還可以讓學生以本篇小說的結局:The old man who led the way was actually blind.寫一篇英文短評,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變式教學可以極大地促進知識遷移,有效地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英語能力。在閱讀教學中采用變式教學,對文章進行多個角度的解析,打破了以往一層不變的教學模式。學生會對知識的學習一直保有新鮮感和活躍度,從而更加積極地配合教師的教學。
二、打破思維定勢,抑制負遷移
思維定勢是一種消極的負遷移。中國學生由于一直處在漢語的環境中,在學習英語時,很多時候都會存在一種頑強的思維定勢。不僅僅是語法的使用方面,還包括對西方文化、風俗習慣的“想當然”。正是這種思維的傾向性,會導致學生在做閱讀理解時會出現很大偏差,犯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錯誤。
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注意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抑制負遷移的存在。如在教學M4 Unit 1 Advertisements 中的reading部分前,教師可以找學生翻譯下面兩句話:(1)如今,無論我們走到哪里,幾乎都可以看見廣告。(2)我們已經對廣告習以為常,甚至常常都意識不到在一天中看見或聽見多少廣告。學生由于受到漢語的思維定勢影響,往往會把第一句話翻譯成Nowadays, whatever we go, almost can see advertise-ments.將第二句話翻譯成We are used to advertisements, even can't know see or hear how many advertisements a day.看到學生的翻譯后,教師先不要明確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而是讓他們打開書本,將目光投向閱讀的頭兩句,比較自己翻譯的語言與作者表達的原話有何不同。學生通過比較發現,作者英語表達并不是按照中文的表達順序進行,而是進行了“倒裝”。正確翻譯應該是Nowadays, we can find advertisements almost wherever we go. We are so used to them that we often do not even realize how many we see and hear in a day.
由上看出,如果在英語學習中不注意把握語言的本質,那么就非常容易受到“經驗主義”的干擾。反之也是一樣。每當學生忽視了這一問題時,就會產生知識的負遷移。要克服這一障礙,教師應多組織不同形式的練習,從順向、逆向、發散和綜合的角度去鞏固知識,促進正遷移。
三、聯系新舊知識,促進遷移運用
實際上,遷移就是在已有的認識結構上對新知識進行順應、同化的過程。這與學生先后所學知識的共同要素相關。教師在教學時,要為學生找出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促進遷移運用。
就導入環節來看,教師在教授新課時,可以采用溫故知新的方式密切知識的相互聯系。M4 Unit 3 Tomorrow's world與之前學習過的M3 Unit 3 Back to the past,兩者一個指向未來,一個追尋過去。所以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先帶學生回顧一下模塊3中曾經學過的閱讀Lost civilizations,再帶領學生學習未來時代的變化。看似毫無關聯,卻可以讓學生意識到時代的變遷對文明、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有多大。正是由于time的共同要素,我們才可以了解到如此豐富多彩的世界。
于沃爾夫的形式訓練說之后,著名教育家桑代克提出了遷移的相同要素說。而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便是二者的共同要素。除了利用溫故知新導入法外,還可以在作業布置中要求學生結合以往學過的相似內容,提升知識的遷移運用的水平。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能夠意識到,要想有效地傳播知識,必須幫助學生克服負遷移,運用正遷移。指導學生合理探究新問題的多項技能,比如變式、形式訓練、相同要素等等,這些都有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發展,為學生的后續英語學習夯實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學)endprint